厦门首富林秀成斥巨资种菜 亲自揭秘其神秘“植物工厂”

LED新闻

1人已加入

描述

因为一场网络直播,近日厦门首富林秀成在老家的“菜园子”遭遇一大波网友的强势围观,据称,直播的围观者超过5万人。而在厦门的一些商超里,这些产自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三安”)“植物工厂”的蔬菜,也正实实在在地引起市民的好奇和关注。

没错,这些蔬菜确非来自农民种植,而是来自三安光电董事长、厦门首富林秀成联合中科院植物所共同打造的 “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努力的目标,就是要让大家都可以品尝到更安全、更营养的健康蔬菜。”近日,林秀成接受记者专访时,首次披露了自己种菜的“目标”:总投资70亿元、建设期4年,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以上。报道称,其中蔬菜类20亿元、自动化装备30亿元、深加工30亿元。

厦门首富为何巨资种菜?如何种菜?连日来,记者走进了中科三安位于三安集团的厦门研发总部、位于林秀成家乡———安溪湖头的中科三安“植物工厂”,感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在“植物工厂”里,蔬菜的头顶没有太阳,脚下没有土壤,却依然绿意蓬勃———取而代之的,是头顶的彩色LED灯,和脚下的营养液。所谓的“植物工厂”,就是集三安领先全球的光谱技术、生物化学、机电信息、工业自动化为一体的生产方式。历经多年研发,2016年6月,首栋中科三安植物工厂建成投产,近万平方米的植物工厂栽培面积为全球最大。

“植物工厂”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由匡廷云院士、方精云院士担任技术指导委员会主任,8位博士常驻。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科生物植物工厂研究院科研主任裴克全透露,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试验,“植物工厂”目前可以量产的蔬菜等品种可达十多项,“植物工厂里的蔬菜,可以根据需求定制,通过光配方、营养液配方的精密配置,已可以生产出适合幼儿食用的低纤维蔬菜。而适合肾脏病患者的低钾蔬菜,目前也已经研发成功。此外,西餐芳香植物的种植、名贵珍稀中草药培育、保健品及预防老年性疾病等药用中间体的生产,植物工厂都能进行。”

在植物工厂里,食品安全是首要考量因素。裴克全举例,在中科三安“植物工厂”车间里,每立方《米》空气里大于5微米颗粒不超过10万个(简称“10万级”)。这个标准,与小部分高要求的制药企业一致。在这种封闭而且洁净的环境里生产出的蔬菜,不必担心农残超标,在市民买回家后,无须清洗即可直接食用。目前量产出来的蔬菜,被销往厦门、泉州等地的一些高端商超。

多年蝉联厦门首富,创办并执掌着“光电巨头”———三安光电,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三安集团董事长林秀成给人感觉有点神秘。

 

三安光电董事长、厦门首富林秀成

但这次,当谈及“中科三安‘植物工厂’”时,这位低调的厦门首富爽快地答应了媒体的采访。他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三安集团旗下有一系列子公司,但“中科三安”每天的例会,林秀成都会亲自主持。

“植物工厂”在这位首富的事业版图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什么进军“光生物”领域?什么才是这位首富的“小目标”?面对提问,林秀成娓娓道来。

一个客户催生最大“植物工厂”

厦门首富“跨界”种菜,这让外界好奇。

“我一开始做钢铁,后来开始做光电, 深刻地感受到光对人类的重要性。”对于外界的好奇,林秀成用一个故事讲述了自己的初衷:三安光电客户遍布全球,但一位美国客户对光源、波段的要求很特殊,这引起了他的关注。循而问之,客户使用这些光源,是为植物照明。

专程到美国考察后,林秀成萌发了进军“光生物”的念头,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中科院。三安光电有领先的LED光源技术,中科院植物所在植物科学领域有一系列研发成果,何不联手进行光生物技术产业转化?于是,有了中科院植物所与三安集团达成共识、共同发起“中科三安公司”。历经两年的攻关,“植物工厂”从设想逐步变成了现实,并在2015年12月投资落户。

据悉,关于该植物工厂中科生物注册资本1亿元,由三安集团持股35%,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持股10%,剩余股份由6位自然人持有。由于植物工厂的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林秀成并没有用旗下上市公司三安光电的名义来操作,而是用三安集团来展开。

要做,就要做最大。2016年6月建成的安溪湖头首栋植物工厂面积达9千多平方米,一举成为全球最大。但这只是林秀成的一个小目标,4年70亿的投资才是他的扩张版图。

这位有浓浓家乡情结的厦门首富,将首个“植物工厂”建于湖头镇了,再从这里出发。

一个目标让“植物工厂”进入百姓家

谈及“种菜”,林秀成对每一道程序了如指掌。

“植物工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不用担心污染和农残。”林秀成说,食品安全问题大家越来越关注,“人多地少”也是一个大问题,居于这两点,可确保植物安全、可大大集约土地的“植物工厂”,不管是经济前景,还是社会效益,都值得自己去投资。“不仅在都市农业,在国防装备、远洋舰船、沙漠荒岛、航空航天等特殊环境领域,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进军光生物产业,林秀成并不只是想种菜,“这背后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还可以育苗育种,可以培育量产名贵的中草药、濒危的植物,还可以运用植物萃取技术,制作保健品等。”

现在,“植物工厂”的实验室一出新产品,林秀成总是第一时间食用。而他的“朋友圈”,是目前“植物工厂”所产蔬菜最忠实的客户。

海西晨报报道,林秀成的这个菜园子日均产量已经达到1.2吨—1.5吨,除流入福建本地的超市进行销售外,还将联合电商进行生鲜宅配。但目前售价较高,直播中透露每棵菜在市面上的售价接近10元,大概属于普通人偶尔才能进行的“消费升级”。

不过,林秀成对未来蔬菜价格的降低颇具信心。实际上,量产的同时,也意味着成本有望不断降低。林秀成讲起了一组对比数字:刚想进军光电时,专门让人去上海买样品,没买多,买了10组,一组12元,后来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6.5元,现在只要6分钱。在他看来,技术不断成熟、不断量产后,“植物工厂”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可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

在业内,如何在实现人工智能控制环境的基础上,降低能耗,进而降低菜价,真正实现植物工厂的绿色节能,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LED照明、太阳能发电领域有着相当技术积累的三安集团,正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也正因此,正如上述所说,林秀成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种菜,而是经济价值更高的中草药以及医药原料的生产。未来这个植物工厂将在抗癌治癌药品的研发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在此之外,LED光源、营养液配方和自动化系统设备方面的销售,也可能是这个植物工厂的重要收入来源。

植物工厂虽然前路漫漫,但国家方面已经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去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就专门参观过一家企业的LED植物工厂,并为该技术“点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sushumiao 2017-01-09
0 回复 举报
未来农业的基本方向。土地可立体开发。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