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器/DSP
按照惯例,“松果”处理器也要经历三生三世,但能否看到十里桃花,就要看它的造化了。
连日来,有关小米自主研发的“松果”手机处理器即将问世的消息甚嚣尘上,也再次激起了国人对于“新国货”理念的追捧。非常明显的是,相较于小米此前一直留给人们的“发烧”、“饥饿营销”等形象,此次自研处理器的发布势必会极大提升其手机的品牌含金量。那么,除了这些兴奋点之外,“松果”还有那些玄机呢?
从目前已披露的信息看,松果的对标对象毫无悬念的是手机处理器界的翘楚高通骁龙,但是因为没有更准确的消息坐实,所以松果旗下已知的两款型号分别为V670和V970的处理器的实际性能定位也稍显混乱。
以V670为例,据称其采用八核A53公版架构,性能约等于高通骁龙808,且将首发于小米5C上,这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要知道,小米4C搭载的便是骁龙808,如果5C使用了和上一代产品性能相同的处理器,那么它的迭代性就毫无亮点可言。
再说V970,有消息人士强调其会采用与骁龙835相同的10nm工艺,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的旗舰产品小米6s和Note 3上首发,如此看来V970是完全以骁龙旗舰级处理器为追赶对象的。然而,工艺相同并不代表性能相似,V970能否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撑起小米在处理器方面走高端路线的愿望,答案相当不确定。
也就是说,从市场定位而言,V670和V970的目的是清晰的,即分别对应中端和高端,但从性能来看,这两款处理器想要像骁龙那样赋予小米手机产品线巨大的换代效应,则有一定的困难。当然也不排除一个情况,那就是小米依靠松果在手机型号上另起一派,抛弃旧产品线的桎梏,那么在营销层面,擅长价格屠杀的天性更能让自身占得先机,此时的产品性能倒是次要的了。
在手机处理器界,即使如高通和联发科这般强悍,也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远的不说,就如骁龙810的发热问题,Helio X10的WiFi断流问题等,也才是近一两年的事。而对于一众刚踏入自研处理器门槛的企业而言,首批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似乎是逾越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这方面华为的海思麒麟处理器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2004年10月手机芯片研发队伍的组建到2009年第一款产品K3V1的推出,华为用了5年时间,但K3V1却因性能不成熟而没有走向市场化。到了2012年,K3V2发布,又因40nm工艺制程的落后以及与GPU兼容性不好,导致最终体验非常不理想。
在这个“魔咒”下,同为大陆明星民企的小米在手机处理器方面无论技术实力还是研发时长貌似都没有达到华为的水平,即使“松果”是与联芯合作研发(双方合作始自2014年11月松果公司成立),即使时过境迁,多年前的技术壁垒和失误在今天都可以成功规避,但如何既能弥补经验积累的缺失,又能赶上前沿技术的潮流,做到首款产品发布的开门红,是松果需要面对的非常现实的问题。
在此还要多说一句,手机处理器的性能隐患会直接导致手机厂商库存压力的增大。最明显的事实是,许多搭载了问题处理器的旗舰产品在发布不久后会很快迎来价格跳水,继而成为尾货,出现发布价与现货价的天壤之别。
当然,一味唱衰是非常不对的(其实也没有唱衰,以上许多观点只是猜测),我们还应看到松果处理器对小米以及国产手机行业带来的进步作用,这方面网友的意见已经相当一致了。
比如对于小米而言,手机核心部件的自研是迟早要走的必由之路,这样既能降低自家产品的成本,摆脱对国外芯片的依赖,又能提振品牌影响力,增加国货的内涵。至于要面对的风险,则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附属品,并且雷军早就有言在先,大意是国内企业能做出一款芯片就算是突破,刚开始性能低端不可怕,只要不断取得突破,站上中端和高端领地就不是梦。照此看来,小米早就对相关变数做好了准备。
从国家层面看,包括芯片制造在内的诸多高科技行业一直是政府大力扶持的重点对象,这不仅关乎国力提升,也是我国抢占未来全球市场的利刃。在这一点上,无论民企还是国企,都有权利和义务在各自领域不懈深耕,以期将高端国货推向世界各地。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