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的命脉——V2X通信技术【技术周刊】

技术周刊

4人已加入

描述



如果你已经对物联网很熟悉,相信车联网的概念你一定不会陌生。车联网作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同时也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高通、联发科等半导体厂商。本技术周刊就将从技术、应用、方案等角度来详解车联网的命脉——V2X通信技术。

 

车联网是使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收集车辆、道路、环境等信息,通过车-车(V2V)、车-路(V2R)信息交互和共享,使车和基础设施之间智能协同与配合,从而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动态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网络。V2X 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它可以通过通讯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基于V2X 技术不仅可以大幅提升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而且可以为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和车联网创新提供低成本、易实施的技术路线和基础平台...【谈车联网之前,先聊聊V2X技术】
 

V2X
 

据报告,2015 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40 亿欧元,到2018 年有望突破 400 亿欧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6.66%,其中服务市场占比最大。2015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2020年90%的汽车将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未来3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渗透率方面,2016年估计为27%,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67%。其中,中国市场2016年的渗透率为19%,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67%,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联网前装市场...【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及V2X技术发展现状】
 

设计基础


V2X 是指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是一系列车载通讯技术的总称。V2X包含汽车对汽车(V2V)、汽车对路侧设备(V2R)、汽车对基础设施(V2I)、汽车对行人(V2P)、汽车对机车(V2M)及汽车对公交车(V2T)等六大类。

 

V2V、V2R、V2I、V2P技术解析

无人驾驶技术必备之V2X应用分析

DSRC与LTE V2X标准发展及相关政策

车联网的安全隔离

车联网还需要哪些通信协议?

 

产品动态


V2X产业分为DSRC和LTE-V两个标准和产业阵营。因此产品也围绕两种标准进行开发,经过十多年发展历史,形成了以NXP、ST、瑞萨、车企等传统汽车电子产业链,美国、日本和欧洲在推进产业化。

 

Qualcomm联合LG将5G和Cellular-V2X通信应用于汽车领域

松下携手CDOT在科罗拉多高速公路测试V2X技术

瑞萨电子和Cohda Wireless提供用于自动驾驶的V2X参考设计方案

ST与Autotalks合力开发V2X测距解决方案

恩智浦RoadLINK技术加快车联网V2X通信发展

 

应用方案


如果说车联网最初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安全防盗、车载功放、信息娱乐之上,随着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智慧交通行车安全的关注,进一步满足高可靠性、低时延要求的V2X 类主动安全业务成为推进车载网络的新动力。

 

一文了解恩智浦(NXP)的V2X应用方案及技术平台

意法半导体(ST)的V2X技术应用方案

瑞萨电子V2X系列车联网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V2X安全警示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V2V和V2X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

 

技术资源


DSRC专用短程无线通信标准,以IEEE802.11p为基础(实际是 WiFi 的扩展),使用 5.850-5.925GHz 中的 75MHz 频段,V2V 为主要应用方式。)LTE-V 是基于 LTER14 技术为基础(4G/5G),通过 LTE-V-D 和 LTE-V-Cell 两大技术支持包括 V2I、V2V 和 V2P 等各类应用。

 

NXP V2X技术资料

Infineon V2X技术资料

Renesas V2X技术资料

ST V2X技术资料

Qualcomm V2X技术资料

 

开发平台


目前 DSRC 产业链更为成熟,但 LTE-V/5G 可能后来居上,总体来看政府政策影响极大。智能驾驶和智能交通融合将催生V2X的巨大市场,高通、NXP、英飞凌等厂商也纷纷推出相应的开发平台和工具来满足市场需求。

 

恩智浦V2X通信软件和工具

英飞凌V2X技术开发平台

瑞萨 V2X开发板

意法半导体V2X开发板

高通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平台

 

---------------------------------------------------------------------

欢迎关注电子发烧友网新栏目“技术周刊”——与您分享更多细分应用领域最新设计热点以及备受工程师朋友喜爱的技术热文。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请分享或收藏,如果有建议和问题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