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不常选用PID控制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高精度地稳定主变量,对主变量的控制要求极高,一般不允许有余差。因此,主控制器通常选择比例积分(PI)或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以确保控制精度和稳定性。相比之下,副回路对副变量的控制要求不严,副变量主要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而变化。因此,副控制器一般采用较为简单的比例(P)控制规律,必要时引入适当的积分作用,而微分作用通常不是必需的。
PID控制虽然功能强大,但相比单纯的P控制,其实现和调试更为复杂。在副回路中采用PID控制可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可能并不会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因此,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副回路更倾向于采用较为简单的控制策略。
副回路需要保持较快的响应速度以跟随主控制器的输出变化。PID控制中的微分项虽然可以加快响应速度,但也可能引入不必要的噪声和振荡,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在副回路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特性通常比追求高精度控制更为重要。因此,为了避免微分项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副控制器往往不选用PID控制。
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主、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和时间常数的匹配问题。副回路中如果包括过多的扰动或时间常数过大,可能会降低其快速控制的效果。同时,如果所有的扰动都包含在副回路中,主调节器可能会失去控制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权衡各种因素,确保主、副回路的匹配合理。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副控制器控制策略(如P控制)而不是PID控制,可能是基于上述考虑的折衷方案。
综上所述,串级控制系统副回路不选用PID控制的原因主要包括控制要求差异、系统复杂性与成本、快速响应与稳定性以及扰动处理与主副回路匹配等方面的考虑。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系统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