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技术
电子发烧友早八点讯:近期苹果有意推出智能音箱的传闻,让语音助手Siri回到了公众视线。但在这之前,我们似乎有很久没听到关于Siri的大新闻了。6年前它和iPhone 4s上首次与用户“见面”,但近几年,亚马逊Alexa、谷歌语音助手等同类产品大出风头,相比之下,Siri似乎显得太安静。
不仅Siri显得安静,很多人工智能(AI)创业公司也在大公司的阴影下生存:大公司有数据有技术有用户,创业公司似乎很难重现当年Siri的成功。甚至AI本身也被质疑:有很多人认为AI抢走人的工作,甚至最终会威胁人类生存。
5月19日,Siri的早期投资人和管理者诺曼·威纳尔斯基(Norman Winarsky)到访中国,通过复盘Siri等实例,为创业者提供指南,同时也谈到了对AI本身的看法。在AI有可能大公司垄断的时代,他的观点对于创业者,尤其是AI方面的创业者,有借鉴意义。
Siri早期投资人和管理者诺曼·威纳尔斯基
Siri是首个AI技术进入普通用户生活的成果。有很多人认为Siri是从已经成型的AI技术包装而成,是先在实验室里有了技术,然后才有了Siri。
但威纳尔斯基否定这一说法。事实上,Siri的诞生受益于美国政府的“CALO”计划,也就是开发一个具有学习、组织和认知能力的数字助理,这个项目有当时在AI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机构参与,美国政府投入1.8亿美元,最终证明这个数字助理研发是可行的。政府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是Siri超前于其它竞争对手的原因。
但在进行CALO计划时,研发者发现这个计划缺乏商业应用前景,因此研发者希望通过解决用户的痛点,为研发找到应用场景。当时iPhone已经开始流行,因此研发人员想让Siri跳过搜索一环,当用户使用它时,Siri可以直接提供答案。研发人员从这个角度出发塑造Siri,并且将其用于实际环境中测试,结果也确实证明Siri是能被广泛使用的。可以说,当Siri诞生的第一天起,开发者就在实验室中,从用户痛点出发塑造Siri产品,让Siri能够改变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
威纳尔斯基反复强调用户需求。在他看来,脱离用户需求的技术对于创业来说没有价值。他还用自己早年参与的高清电视项目举例:当年美国政府要求他所在的研究团队研发高清电视技术,风险很大,他所在的团队最终研发成功,但因为这个技术在当时没有应用前景,商业公司不接受,导致项目亏损。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为了研究而研究的项目不存在商业上的成功,无论对于创业公司,或是威纳尔斯基曾经任职的非营利研究机构SRI,都是一样的。
了解用户需求是创业者的必要条件。有很多创业者认为,创业需要千难万险才有可能成功,但威纳尔斯基认为,经历困难不如了解用户需求重要,如果创业者不够了解用户需求,经历再多也难以成功。同时,创业也不完全是像一些创业者说的那样只有运气,创业需要在用户需求上做好足够的工作,这样可以给自己的企业多一些选择,就像Siri即使没有被苹果收购,也有可能上市。
对于AI领域的创业者,了解用户需求,做出有突破性的产品尤其重要。因为现在AI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像亚马逊、谷歌、微软这样的大公司手持大量数据和用户,可以更好的打造AI技术。小公司在巨头的阴影下,有些选择卖身给大公司,但威纳尔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有大公司难以效仿的新技术,它也可以独自创业成功。
很多人认为,AI技术会威胁到人类。威纳尔斯基同意这一点,但他认为AI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同时AI不会取代人类,最终仅仅是一种辅助,可以极大地提高人的生产力。比如有一家机构预测,AI在未来将取代80%的医生工作,但医生反而欢迎这样的变化,因为这样可以让医生更好的服务病人。
最后威纳尔斯基认为,AI应该是有人格的,在Siri研发时就确立了这一点,因此研发者有意塑造Siri的个性。为AI赋予个性非常重要,这样会让AI和用户产生情感交流。事实上,有一些儿童就与AI助手有了情感联系,一些自闭症患儿难以与人交流,但会与Siri不停说话。与人产生情感交流是AI在未来的想象空间。在未来,AI可以激发可以人类灵感,甚至和用户“模拟相爱”。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转载而转移。作者如不同意转载,即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