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虹存储事业部副总:2018年是SSD固态硬盘转折点

数码科技

35人已加入

描述

  专访七彩虹存储事业部副总经理曹剑

  七彩虹固态硬盘产品线早在2010年就有立项和市场分析调研,但是当时并未进入市场,因为当时市场不论是主控还是NAND Flash均不成熟。当时一个入门级的64GB SSD的售价都超过500元,加上掉盘、丢数据等主控不成熟导致的问题屡屡出现。

  任何一个产品,一般会有两种力量推行其普及,第一,技术的革新;第二,售价的平民化。SSD的主控对Flash支持的技术层面早在前几年已经逐步完善,而售价的平民化这个时间点,发生在2015年,当时TLC颗粒的出现,让Flash的成本直线下跌,SSD突然一下变成大众所能接受的产品。所以七彩虹在2015年进入了SSD市场。从现在来看,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点,也让现在七彩虹成为国内三大SSD品牌之一。

  

  七彩虹存储事业部副总经理曹剑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SSD固态硬盘的价格上涨,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关于SSD上涨问题,七彩虹存储事业部副总经理曹剑表示市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归根到底是两个因素。第一,是NAND Flash原厂的自身原因;第二,是市场需求变化的原因。

  对于原厂因素,主要是几家主力NAND Flash原厂从去年开始转型3D NAND制程,而新的制程的良率并不高,导致于供应受到一定的影响。

  再看市场需求的变化,NAND Flash的供应主要有几个大的市场,手机市场、服务器市场、PC市场以及行业和周边市场。大家记得去年iphone发布的时候,手机容量直接翻倍,此热潮也影响到其他手机厂商,及时今年的手机市场不增长,全球每年15亿智能手机对Flash的需求量也将直接翻翻,此原因是导致Flash短缺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服务器市场,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等服务器需要大量的SSD来存储数据以提升效率,该市场每年以20%的速度成长,他们以SSD为生产工具,所以对价格的不会特别敏感,也是导致于Flash涨价的原因之一。

  最后看PC市场,PC市场对SSD的需求分为两块,一个是OEM市场,一个是DIY市场,我们属于DIY市场。对于OEM市场来说,SSD是组件,在整体的成本占10%以内,价格上涨20%,整机成本涨价2%,属于可消化成本;而DIY中的SSD,NAND Flash占80%的成本,涨价20%,提现在成本上涨价16%。

  综上,手机、服务器、OEM对Flash的需求催生了其涨价的动机,并且能消化其涨价带来的影响,SSD的大部分成本是NAND FLASH,其体现的不断上涨的趋势其实就是NAND FLASH的价格趋势,并且看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面对大幅涨价的Flash市场,是否给存储行业造成冲击?

  曹剑称市场变化可以从销售数据中来分析。2016年,240G销售比率最高峰几乎与120G五五开,而到2017年240G在开年之后需求非常疲软,甚至掉到10%以内。给七彩虹SSD的感觉成本的上涨导致需求下降非常严重。如今一个120G的产品成本,要高于一个1TB的机械硬盘50块人民币。可能很多用户在SSD的价格面前望而却步,转而去购买机械硬盘。

  但是趋势是不可逆的,虽然短期内SSD因为成本问题受到需求的影响,但是只要NAND Flash成本下跌,SSD取代机械硬盘一定是必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500G的SSD,价格掉到1元1G,甚至几毛钱1G的时候 ,速度更快、寿命更长、质量更稳定的固态硬盘必然取代机械硬盘,正如当初U盘取代软盘和光盘一样。

  未来Flash的制程不断提升,64层、72层甚至更高,那么只要更新制程就会出现良率低的情况,是否可以说未来Flash都会运行在一个高位上,难以解决?

  制程提高,价格降低,这是未来Flash发展趋势,就目前而言仍然遵守摩尔定律。随着3D NAND堆叠的提升,小容量的会被淘汰掉,大容量的成本会越来越低,更有助于SSD的普及。

  曹剑显示也举了个例子,当前市场120G的售价在399元,3D NAND大量普及支持,售价399的可能是500GB产品,当堆叠不断提升,再到未来,售价399的可能是1TB,这个是趋势。而小容量的存储设备,诸如16G,32G这类的产品,基本不会再出现在消费级市场上,这类小U盘,T卡等,可以很快的看到会逐渐消失,而这个趋势,我们两年内就能看到。

  固态硬盘什么时候会降价,能否降到没涨价之前的水平?

  曹剑先生表示,今年内应该没有大跌的可能,但是到明年Q1开始,价格会逐月下降,而且更快的NVMe协议的M.2产品很可能取代掉现在的SATA SSD产品。所以明年将是SSD的又一个转折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