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全息成像:从Wi-Fi的角度看世界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荒野中,两个灵动的身影左右腾挪,跑在前面的是一只正在逃窜的野鹿,它的身后是一头饥饿的猎豹。野鹿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是成为一顿可口的晚餐还是逃出升天,只因为没有藏匿的足够隐蔽便要沦为腹中餐。隐私很重要,起码在野性驱使的自然界是这样。有时生存的机会只有一次,没有后悔,一旦暴露行踪,满盘皆输。

从最原始的角度看,隐藏是躲避天敌的本能,而大家对于看破伪装与防御的兴趣从未降低过,也许是由于受到潜藏在血液中的本能驱使,在最想拥有的超能力排行榜中,透视能力永远名列前茅。前段时间,雷锋网编辑发现慕尼黑工业大学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利用Wi-Fi信号生成周围环境三维全息图的技术。

▲全息投影

这意味着家里的Wi-Fi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更隐秘的偷窥者,而且完爆黑客的摄像头偷窥,毕竟Wi-Fi全息术意味着360度无盲点的上帝视角。曾几何时,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为了防御黑客入侵使用了物理隔绝的“土方法”。

▲为了防御黑客入侵的小扎操碎了心,给摄像头和麦克风贴上了“耻辱”的胶带

然而一旦Wi-Fi全息术实现

▲分分钟体会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的朴实哲理

据雷锋网编辑了解,利用Wi-Fi信号进行类似“定位”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过。早在几年前,就有过类似的技术。201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利用Wi-Fi信号,隔墙观察人的动作的技术,不仅如此,这项技术还可以为每个人创造“轮廓指纹”,突破了隔墙分辨具体人物的技术难题。

▲所谓的轮廓指纹相当于根据透视差异给一个人赋予透视世界的身份证ID,每个人的轮廓指纹都略有差别

该团队利用一个名为RF Capture的设备发送无线信号,当无线辐射穿过墙壁遇到人体时会将信号反射回来,这时RF Capture会分析接收到的信息并绘制出不同的轮廓指纹,很像雷达与声纳成像的原理。根据该团队介绍,发射出去的辐射量相当小,大约是手机辐射量的十分之一。

然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更深入地推进了此类研究的进程。用Wi-Fi信号生成全息图是什么效果呢?

▲十字架的全息图

▲利用Wi-Fi全息技术呈现仓库的全息图

灵感有时可能仅仅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产物。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Friedemann Reinhard表示这个点子是吃午饭时灵光一现的想法,他仅仅想要知道从Wi-Fi信号的角度看世界将会是怎样一副奇观。于是Wi-Fi全息术诞生了。毕竟最为润物细无声的有时并不是春雨,而是Wi-Fi信号。

在这个没有Wi-Fi轻则坐立不安,重则的精神失常的时代,Wi-Fi的“渗透”能力可比春雨靠谱多了。而路由器发出的Wi-Fi信号则可用于生成周遭环境的全息图。

“这种技术就好像是从Wi-Fi的角度看世界”

Friedemann Reinhard说。

▲早已洞察真相的长颈鹿由器有话说

进行全息扫描需要有两根天线和一个示波器。两根天线其中一根作为参照物固定在一处,另一根为可移动的扫描天线,它们都接入到示波器中。事实上,Wi-Fi全息图系统会捕获微波反射出物体时发生的失真。通过追踪这些失真信息,物理学家会逐点移动扫描天线,并通过比较固定天线和扫描天线在虚拟屏幕上移动时两个Wi-Fi接收器的读数进行全息图的绘制。原则上来说,全息图对房间中任何物体的图像进行编码。

但是不得不提到的是,该技术现阶段刚刚起步,指望着用它来监视整栋建筑物目前还很不现实,哪怕理论上可以做到,代价也太大了。问题有两点:

1.监视建筑物这么大体积的物体需要一根与之体积匹配的移动天线。(摩天大楼般的可移动天线)

2.监视之所以称之为监视在于其隐蔽性,想悄无声息的安装如此巨大的天线几乎不可能,毕竟那么大一根棒状物杵在被监视目标的周围,很有可能变为监视器届的耻辱。

不过研究人员Philipp Holl补充到:移动天线的问题是有办法优化的,一旦找到方法,Wi-Fi全息图将获得更高的分辨率。说白了,一旦解决移动天线的技术壁垒,全息图将会更清晰、更强大。

这种Wi-Fi全息技术在未来可能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将微波图像数据嵌入到相机图像中,轻松跟踪丢失物品。试想类似钥匙等各种容易遗忘位置的小物件,在有Wi-Fi的环境下,只需要给家里拍张照,就会看到丢失的物体静静地躺在床底下。

在未来,这项技术还可以与智能家居有机结合,用户通过手势操作电灯电视,或者用该技术通过监视用户在房间里面的位置调整供暖。甚至鉴于Wi-Fi信号拥有穿透墙壁的性质,在类似地震这样的灾难现场急救中,可以用来发现坍塌楼房下的幸存者……就雷锋网宅客频道编辑个人猜想,未来Wi-Fi的的作用也许会更多的用于定位。

在这个越来越透明的世界中,想要捍卫隐私太难。Wi-Fi全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也许难免会让人感到自己的隐私难保。但事实不会是绝对的。人类的进步源于好奇与探索,我们仿佛行走在沙漠中探索未知的旅人,阳光之下有阴影,阴影来自于人,而不是阳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