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欧花1亿买3项专利,说是街电共享充电宝的核武器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就在聚美优品高调宣布3亿元收购街电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欧透露,这笔钱已经全部花完,转化成了硬件资产。公司还以总对价1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一份专利权。

  

  尽管有王思聪“直播吃翔”一赌,但陈欧似乎是要一条道走到底。收购之初陈欧就声称,聚美对这一项目的投资无上限,未来3个月内,会继续注入几十亿的资金。在二十多天烧完首投的3个亿后,陈欧说,接下来聚美打算向街电再投资1亿元,美金。

  2016年上半年,聚美的净利润是多少呢?1.636亿人民币。

  核武器

  先来看看街电花1亿收购的这份专利是怎么回事。

  今年3月份,来电科技以专利侵权为由,对街电科技发起诉讼。共涉及6件专利,其中最关键有两项,一是“一种移动电源的租借系统、方法及租借终端”,另一项则是“吸纳式充电”。

  这为街电科技购买专利埋下了伏笔。聚美收购街电后,街电就买下了柜式共享充电宝的所有发明专利,即:一种手机电池的充电箱、一种可识别身份的手机充电电池及其识别方法、一种手机电池充电更换系统及充电方法。

  

  2014年11月,原专利持有人刘同鑫申请了这3项发明专利。那个时候,共享经济概念才刚刚风行,共享充电宝更是没影的事。

  有了这份专利之后,街电科技是唯一的拥有者和使用者,有权起诉涉嫌侵权的其他公司。

  陈欧说,过去我们中国创业者都是草莽创业,不在意专利问题。而专利有可能成为聚美、街电最大的牌,甚至是核武器,让后来者无法入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格局已定,未来,所有的柜式共享充电宝都绕不开聚美。“如果知识产权保护能改变过去创业者一窝蜂涌入、资本烧来烧去的格局,那就有意思了。”

  这番表态,颇有一种手握专利就能大杀四方的气势。但是,关于街电何时会用这份价值1个亿的专利开始“清退”竞争对手,陈欧没有透露。

  技术颠覆?

  这份“核武器”,能像陈欧所希望的“具备较大杀伤力”吗?

  未必。

  一方面,专利的判定和司法程序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回看过往历史,甲骨文跟谷歌两家科技巨头间的专利诉讼之争持续了7年之久,还没有定论。苹果和三星的外观专利知识产权官司,打了4年,苹果才获赔侵权赔偿。

  

  对于还处在铺点和抢占市场阶段的共享充电宝来说,时间无疑非常关键。很可能,一场官司还没打完,市场格局早就变了。

  即便获胜一方得到了相应的赔偿,但过去的这些专利之争,并没有谁可以真正置竞争对手于死地。历史上,一家公司凭借专利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案例并不多见。

  而从模式来看,共享充电行业主要是三种产品形态,来电、街电和小电分别位于三种形态的头部。来电以大机柜著称,主攻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大场景,可以随身携带进行充电,但需要在指定地方借取和归还。街电是小机柜形态,主攻包括餐厅、咖啡馆、酒吧在内的小场景,租赁方式跟大机柜式相同。小电是线机一体的桌面模式,梦想是霸占每张桌子。

  街电买到的专利,主要针对机柜式。对于小电为代表的桌面式并没有多大影响。陈欧认为的“核武器”,并不能完全肃清对手。

  规模壁垒

  专利壁垒是竞争力,但不是之一,更不是核心。规模壁垒,或许才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命门。

  对比一下共享单车。虽然都挂着“共享”的标签,但是单车是纯粹的B2C模式,公司投放产品,用户使用产品即可。尽管挤占了道路资源,但接近于免费。

  共享充电宝是双线作战的B2B2C模式,既要面对商家,也要面对消费者。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当点位不够密集时,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考验的是竞争者的铺货速度和渠道能力。

  

  谁能抢夺热点商家的有限空间,通过强大的线下资源打通机场、高铁、酒店、便利店等场所,谁就能在这个品牌优势弱,难以形成垄断的生意里取得规模效应,抵抗住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渠道补贴大战。

  街电目前最大的策略就是,未来每个月生产50-100万个充电宝机柜,到2017年底铺设500万个机柜、全面覆盖中国一二线城市。

  而据街电CEO、前淘票票总监原源的描述,街电截至目前有20余万个充电宝(对应小几万台机柜)投放在外。据此来看,达到陈欧的目标,需要街电在半年内增长100倍。

  但是,无论是机场火车站,还是商场饭店,都有成本。街电想要零进场费是不可能的。商家不傻,要么给佣金,要么给我带来流量,否则凭什么为他人做嫁衣?

  融资又成了重中之重。所以还是老套路:这本身就不是一个产品驱动的行业,而是一个资本驱动的行业。

  实际上,街电也的确是在聚美注入资金后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如陈欧所说,目前很多产品还在工厂里,端午节回来你们就会见到几万台新增机柜。

  新兴技术

  看起来,有钱就有竞争优势。不过这么想的人不止陈欧一个。

  在“疯狂的充电宝”风口上,短时间内招徕的玩家就有十余家之多。小电、来电、Hi电都在短短几个月内融到了过亿元的资金,当头的小电在一级市场的估值甚至已经超过10亿元。

  获得资本投资的同时,最大的竞争对手小电科技还得到了领投方之一腾讯的支持。背靠小马哥的大树好乘凉,微信的流量对于聚美来说,是跨不过的大山。

  

  但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来说,从下场第一天起就面临的争议是,仅仅作为应急的共享充电宝,究竟是不是伪需求?

  乐观者给出了这么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天大概有10亿多次充电行为,其中1亿多次发生在家和办公室以外。电量需求与电池性能还存在巨大缺口。

  理论上,共享充电宝似乎确实有需求。而且,共享充电宝机柜造价便宜,大约7、8个月就能回本,如果不是来电这样的大机柜,回本周期还可以缩短。这样看来,共享充电宝算得上是一个成本低、回本周期快、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生意。

  另一方面,赌共享充电宝会成为“基础设施”,也是同时在赌电池技术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质的突破,赌WiFi充电不会成什么大气候。

  事实是,去年12月,华为宣布他们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是全球首个超级石墨烯基的电池技术。这种电池的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

  今年4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公开了一项苹果的专利,专利名为“无线充电和拥有双频天线的通讯系统”。 有报道称,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iPhone 8可能就具备这项无线充电技术。

  到底是资本先知先觉,还是群众眼睛雪亮,陈欧和王思聪说了都不算,时间说了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