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最新消息:梁军大刀阔斧 期待靠囤2.5万亩地复活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多位高管离职、上千人被裁员、孤注一掷史上最大规模的降价……乐视的生态帝国风雨飘摇,而且梁军上位,又有一套做法。甚至一位乐视手机员工透露,“手机业务现在几乎都停止了。员工就三种状态,离职、继续观望和协商赔偿。”

  乐视公司经济出现亏损现象,乐视还有未来吗?现在的贾跃亭主要精力除了上市公司外,将主要聚焦到汽车领域。贾跃亭说,这半年当中乐视卖掉了不少非核心的资产,通过变卖不重要的资产,真正让乐视的核心业务,尤其非上市业务,能进入一个快速恢复期。

  你们不知道的是乐视的巨量土地储备,吸引来了同样互联网出身,却投身地产的融创中国的负责人孙宏斌,他表示:融创在莫干山只拿到了1000亩土地,乐视拿到了10000亩。融创将会加入乐视在莫干山的汽车基地项目,共同开发汽车生态小镇。

  乐视虽然手握巨量土地,却不能不为囊中羞涩、无力开发而扼腕叹息,这也是贾跃亭与孙宏斌合作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乐视虽然手握巨量土地,但获得土地后,没有资金的后续跟进却无法保障规划项目的继续推进。

  5月21日接任乐视网CEO后,梁军主要围绕乐视超级电视干了三件大事:对超级电视进行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收回超级电视销售权、重视生态营销与大屏运营。

  “三把火”之后,梁军完成了对超级电视业务从产品、销售、运营、营销的四位一体的全方位掌控。

  而且乐视有巨量的土地储备,对于陷入资金链断裂泥沼的乐视来说,成为了最大的筹码。

  近日,有消息称乐视正在与万科洽谈出售世茂·工三项目。有知情人士透露,乐视的意向交易价格为40亿元,但是万科方面认为价格太高,不可能接受。

  事实上,对于土地储备量超过2.5万亩的乐视来说,这次计划中的股权转让可能只是整个乐视地产板块出售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而融创中国(01918.HK)与乐视在地产层面上全面推进的合作才是其地产板块的大动作。

  处于资金危机中的乐视正与时间赛跑,电视能卖出去并且有长期稳定的资金进账,是乐视整个体系盘活的保障。除了乐视网,乐视体系“自救”的动作还包括裁员、变卖地产等。

  梁军上任后的“三把火”

  1、超级电视大降价

  梁军上任仅10日后,5月31日10时起,乐视超级电视受欢迎的型号全线开启大降价。其中,超4 Max70降价幅度达到3000元,售价首次跌破10000元,超4 Max75降价至10999元,号称“腰斩同尺寸全渠道行业均价”;超4 X65售价为4999元,也跌破5000元大关。业界惊呼“以 价格屠夫 高调搅局彩电业的乐视又回来了”。

  对于降价这一激进策略,梁军表示:

  为什么大家觉得这次的价格比较激进?就跟买股票一样,当所有人都疯狂的时候,你要非常冷静,当大家都开始冷静反思的时候,我们要做的非常激进。

  2、收回超级电视销售权

  5月18日,梁军在北京宣布,即日起,超级电视在全渠道的销售职能回归乐视致新。调整后,梁军将直管超级电视的销售,同时乐视致新将在人员、组织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

  3、重视生态营销与大屏运营

  近日,梁军亲自站台几场资源推介会,可以看做是押注生态营销加码大屏运营的主要举措。

  他指出,“不仅仅在销量,在大屏运营,甚至在渠道变革上,都能把我们过去所拟订好的战略落到实处。对于整个乐视生态来讲,我们有再多的第三、第四名,不如我们有一个第一名。”

  他还表示,今后公司发展特别关心的几个方面包括:在终端保持领先优势、实现内容变现、形成乐视生态闭环的开放。

  乐视体系的“自救”措施

  梁军领导的乐视网只是乐视体系的一部分,为了走出困境,乐视体系近期“止血”、“补血”动作包括裁员,以及变卖地产等。

  1、裁员、缩减美国业务

  融创投资乐视以来,乐视大幅裁员便未停止。5月24日,乐视美国总部宣布裁员计划,共裁员325人,仅剩60名左右员工,裁员比例84%。

  裁员之后,主要的研发团队圣地亚哥办公区将被关闭,圣何塞总部仅保留主要负责电视业务的团队。

  2、断缴员工社保公积金

  有乐视网员工表示,乐视网、乐视控股4月社保公积金都已断缴,但公司却已从工资中扣除了社保公积金的钱。此前,也有乐视体育、易到员工表示公积金被断缴。目前,被断缴的员工看病已必须全部自费。被断缴社保公积金的员工已成立了维权群。

  3、卖地产

  为回笼资金,3月以来多次变卖地产,融创是主要的接盘人。

  工商信息显示,3月13日,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重庆的子公司重庆融创基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成为重庆乐视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

  乐视在上海的房地产项目也由融创接盘。3月27日,上海隆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了股权变更,变更前股东为北京华实海隆石油投资有限公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变更后为北京华实海隆石油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融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特色小镇”复活计划:超10城囤2.5万亩地

  乐视的土地储备量超过2.5万亩,尽管乐视苦苦陷于资金危机无法自拔,各项业务都受到严重冲击,但其手中的地产项目却成了其屡次扭转局面的筹码。

  一直以来,乐视都被认为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事实上,这家成立于2004年、依靠互联网科技起家的企业,十几年来却在多个行业有所浸染,而伴随着其多年来的全生态业务扩展,以产业基地、生态城、生态产业园等多种方式,乐视在全国超过10个城市拿下了约25920亩土地,其在地产行业已经以土地储备量巨大而令业界侧目。

  而这25000多亩土地,还不是乐视的全部家底。

  除了乐视自己斥资获得的土地外,从2015年起,乐视就在国内积极与各地政府进行战略合作来获得土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乐视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德清、临汾、海口、深圳、张家口及贵阳等多地有直接拿地或以产业投资等方式低价拿下土地。

  成立以来,乐视生态7大板块一直在野蛮生长,涉足了电视、体育、汽车、视频、手机、影视等领域,但目前这些业务板块却都面临着严重冲击,而让乐视真正挣钱的,反而是土地和房地产项目。

  此前,乐视CFO张巍在与乐视债权人在乐视大厦就乐视偿还供应款进行了商讨。

  据悉,在与债权人沟通中,张巍透露,乐视在与万科洽谈世茂·工三项目的出售,乐视的意向交易价格约为40亿元。世茂·工三商业项目如成功出让,银行挤兑和供应商欠款会解决,部分银行可继续给乐视续贷,只要乐视业务稳步发展,乐视资金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公开信息显示,乐视控股已把世茂·工三股权全部质押给中信银行,从而融资约20亿元。

  去年5月中旬,世茂股份公告称,将向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转让下属世茂新体验公司持有的北京财富时代置业有限公司,以及世茂商管公司持有的北京百鼎新世纪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100%股权,交易价格分别为29.2亿元和0.52亿元,合计为29.72亿元。而由于中信银行并未给乐视控股断贷,所以乐视控股仍有时间来为世茂·工三项目寻找买家。

  有媒体透露,目前有不少地产公司有意接手世茂·工三项目,但对价格期待不高,一家有意向的地产公司期待的价格是不超过25亿元。有开发商报价20亿元被乐视团队认为是扎空而拒绝。

  若世茂·工三项目以40亿元出售,扣掉解除质押费用和成本等,乐视可获取10多亿元自有资金,这对已被2家银行断贷、多家银行观望的乐视来说,意味着宝贵的喘息机会。

  延伸阅读:打垮“乐视们”的不是缺钱,而是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是什么魔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一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公司从天堂一把拉到了地狱:

  是融资不畅?

  还是扩张过猛?

  抑或是水土不服(印度/北美的收缩)?……

  一时间各种解读充斥着媒体/网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作为曾经的员工,以及靠“蹭乐视热点而走红”的自媒体人(某位推崇乐视文化的网络大V在文章中对我的评价),看着这些搞笑多过实质;炒作甚于批判的报道,我最终还是没有忍住,想来再次蹭蹭热点,写点什么--趁着她还没凉透的时候……

  关键词:乐视已经垮了吗?

  当然没有,但她确实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么讲倒不完全是从商业的角度(单单靠乐视网的视频会员/TV,她也不至于在短期内倒掉),其实更多的是从引起此次“乐视危机”事件的本质核心来看。因为以我个人的解读,让老贾和他的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缺钱,而是:

  急功近利的价值观,

  以及浮夸/混乱的企业文化。

  “弯道超车”:可超着超着大伙就忘了,

  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跑道这回事……

  中国的互联网商业发展,和欧美最大的一个不同,就在于:一个走的是“玩应用,玩商业模式创新”的道路;而另一个注重的是“夯实底层科技,以技术革命/技术洞见引领商业发展”。就拿网络支付来说吧,前一段时间APPLE的库克来华访问,当他看到清华校园里的食杂摊上,大妈居然都在用微信/支付宝来付账时,不禁由衷的感慨:“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普及率确实牛B!”。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支撑互联网应用/业务交付/数据传输/机器学习/AI的核心科技,却大多掌握在硅谷的手里。

  这就是为何我在2015年底,前后聊了半年多,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加入乐视的一大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害怕不能适应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可结果呢?两条都被我“幸运地”撞上了)。“玩应用,玩商业模式到底能支撑多久?”当我将心中的忧虑告诉乐视的LEADER时,只见他们一边以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我,一边善意地提醒道:“乐视的生态理念非常独特,能真正看懂的人并不多,这样吧,下周我们有个‘乐视生态’的研讨会,你来现场学习一下吧。”

  为了挑战自己的智商,同时抱着“朝圣”的心态,我出席了那场由前ZF官员/知名学者/娱乐明星联袂出演的发布会。具体的内容在此我就不赘述了,但其中的一个细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问答环节里,某位记者居然问了一个和我的疑惑一模一样的问题,记得当时老贾的智囊(集团战略副总裁--阿木)是这样回答的:

  与其舍近求远费时费力的重走欧美技术开发的老路,不如聪明的‘弯道超车’:利用现有的成熟科技,把商业创新玩到极致。等我们占领了市场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再来回头拉动技术研发和创新,这样的顺序才是最好的。现在是时候由中国人来重新定义世界互联网游戏规则了!!

  阿木:WOW!虽然我没有搞懂他在讲啥,但是听起来真的很牛B啊!作为一个在外企混了大半辈子的,受够了真老外/假洋鬼子/ABC折磨的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再没有比这句话更让我觉得解气的了!于是我瞬间就路转粉,成了“弯道超车”理论的忠实信徒。

  两个月以后我有幸加入了乐视,开始有机会实地练习“弯道超车”。可当我真正手握方向盘飚了一阵之后,却发现开着开着我渐渐找不到原来的路了:因为弯道超车实在太过瘾了,那为啥我们还要重回遍布着红绿灯/警察/动不动还要罚款的马路呢?比如说:

  A、 令人费解的销售数字

  乐视的年度财报一直是广受业界关注(或者叫猜疑和诟病)的一个话题,每当年初发布时都会引起一堆的解读,这其中尤以2016年的报告为甚。抛开那些弱智低级的错误不谈(比如说:666666),其中一些颇为令人费解的数字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比如说高的吓人的关联交易。

  (鉴于本人为非财务专业人士,但自认智商还及格。因此特别引用了一篇不太烧脑的分析文章,与读者共赏。信息来源:微信公众号“市值风云” --“乐视年报大解剖:史上最生猛关联交易!”)

  “ 2016年……整个乐视集团合并报表收入216.51亿,这关联方就占了117.85亿,占到营业收入的54.43%!……这其中22家关联企业……上年的关联销售仅占营业收入的10%左右,而今年比上年猛增了654%,这么巨大的进步着实吓死本宝宝了!!这生意做得好爽啊,那销售合同还不是贾老板一句话的事,人家是同一控制人的嘛。”

  至于为何16年的关联企业销售额增速如此迅猛?文中给出的原因是:

  “ ……人家改变销售模式了,本来是上市公司自己亲自销售给终端客户的,现在改为先销售给生态圈里同属贾老板控制的关联企业,然后关联企业再去对外销售给客户!作为上市主体来说甭管是否卖给了最终客户,只要贾老板的关联企业一接受,那就是实现销售了,可以确认收入,体现业绩。至于会不会退货,钱是否能收回,反正有贾老板担保了,不怕!”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不知死活的总结到:

  “ 乐视资金链的事情已经闹腾快一年了,贾老板依然不思改变,玩的依然还是去年那一招:生态圈”自给自足“!各位,看明白了吧?我们也不想把话说得太直白了。如果写到这里你还是看不明白的话,风云君觉得你这智商就不适合来炒股了。”

  唠叨了这么多,那“真实”的销售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别说外面的人看不懂,就连内部的人想看那也绝非易事:记得我刚加入公司不久,为了制定印度的售后保修政策,需要得到详细的销售数字(营业额/手机TV销量/退货率……)做参考(预估维修成本)。根据我在外企多年的经验,此类信息一般都放在“ERP系统”里,可当我向下属询问时,结果被告知我没有此权限--WHAT ***?!作为负责全球服务的VP,我居然没有权限去在系统里看各国的详细销售资料?!

  当我一头雾水的问WHY时,公司的老同志们用一种见怪不惊的神情答道:“哦老板,你刚来还不了解情况,销售信息在公司内部是极其机密的,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如果你一定要看,我来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通过私人关系问财务部的人要要看,不过你可一定要保密啊!”

  

  当我还没有在“因为级别不够而看不到公司机密信息”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时,另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接踵而来:每个季度公司都有个“业务汇报会”,届时各部门(包括财务部)都会在会议中回顾上一季度的表现。收到会议邀请时我不禁欢欣鼓舞,心想这下总能看到我司那令人欢欣鼓舞的/辉煌的销售数字了吧。可结果呢?居然是一堆的“天窗”爬满了PPT,远远望去,仿佛癞痢头上的疤瘌,煞是难看:

  “ 二季度乐视网营收增长**% ,由(……马赛克……)提升到(……马赛克……)”

  “ 用户总量增幅明显,由(……马赛克……)增加到(……马赛克……)”……

  “ 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想让你们看到的真相是什么”

  

  B、 碰瓷式营销

  因为实在不适应乐视的文化和企业氛围,我于去年中,在短暂的5个月经历之后选择了离开,并重新回归亚马逊。出于一个读书人的迂腐,我将这段经历写成了文章并公布在了网上,一时间洛阳纸贵,让我也深刻的体验了一把做网红的滋味:“不管未来多少年过去,只要有人提及”民企外企之争“的话题,你就一定会被拉出来吊打!”(来自我的一位朋友,同时也是国内PR资深人士的评价)。

  本以为从此阴阳永隔再不会和老东家发生什么关联了,可没成想不久以后的一次公关事件,再次让我和乐视搅和到了一起。而这次的起因,居然是听说乐视要收购亚马逊!消息一经传出,就有好事者给我安排好了后路,并将其发到了网上,题目就叫做“乐视收购亚马逊?年度最悲剧的VP诞生”

  在此让我们花点时间还原一下整个事情的经过:

  9月18日上午:为9/19大促造势,乐视集团销售VP张志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今年919,不仅仅是一个乐迷狂欢的电商节,更是一次电商行业的洗牌。919乐迷生态狂欢夜上,一件足以改写中国电商行业的大事将被宣布,将真正奠定乐视商城中国第三大电商、全球首家生态电商的地位。”

  很快乐视公关上传了文章到今日头条,解读乐视要搞一件大事,并把这件大事指向为,收购亚马逊中国。

  紧接着,数个网络自媒体大V突然间“集体性/间歇式”失意,不约而同的直接点名收购对象就是亚马逊,一时间网络媒体争相转载,大有将此事坐实之势。

  下午,亚马逊中国在官网发声:“谣言止于智者”。而乐视官方却始终一言不发,任凭传播发酵。

  眼看夕阳西下,该下单的下单了该收钱的收钱了。该乐视高管终于“负责任的”站了出来更新了微博,颇为“无辜的”表示实在搞不懂坊间为何如此“龌龊的”解读他的微博,并不痛不痒地向躺枪的友商表示了同情。但紧跟着话锋一转,开始热情洋溢的炫耀这次营销活动的辉煌成绩。颇有“倚得东风势便狂”之态。

  (补充说明:乐视网9月19日开盘后股价涨了7.44%,成交11亿。)

  过去几年,乐视在产品宣传方面,据说已经“碰瓷营销”过小米、华为、苹果、滴滴、Uber等。而这一次,更是以“被动无辜”的姿态拉上亚马逊,玩了一把“蛇吞象”般的收购营销好戏,从效果上来看,完全可以被交通部评选为“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高速公路最佳碰瓷先进个人”奖。

  从法律的角度,乐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吗?当然没有!不但没有,我觉得乐视还应当受到大伙的同情和爱戴:自始至终,人家都没点名道姓的说要收购谁。至于那些网路大V的一致性解读,我相信乐视事前也是完全不知情的。那谁是这场闹剧的导演者?谁又是受害者呢?这就无人追究了……

  

  任何对外宣传推广的背后,其实都是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外在体现。我们一方面煞费苦心/雄心勃勃的表示要成为一家国际化的生态企业。而另一方面,却用如此拙劣的表现,向世人展示了其在价值观、企业文化上的猥琐。在此我不禁要问:那些说好的情怀呢?那些穿透雾霾改变世界造福人类的美好理想呢?怎么就没有然后了呢???

  没加入乐视之前,我一直担心的,是害怕自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底线。可去了之后才发现,我他娘的居然是个有底线的人!这对于一个在职场混了24年的老油条;一个自认为早已皮糙肉厚荣辱不惊,说假话多过于说真话的中年大叔来说,实在是一件令人十分羞愧和难堪的事儿。我的心啊,瞬间就碎成了饺子馅,再也捏不成团儿了……

  说句实话真的有那么难吗?

  作为中国资本外流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杰出代表,同时为了配合进军美国市场,乐视去年底在美国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Bigbang),并拉了一大帮国内媒体人前去助阵,可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本土的主流媒体(《华尔街日报》《财富杂志》)虽有报道,但语气平淡中立;而与此同时,新兴科技媒体却并不买账,甚至还招致了一堆的冷嘲热讽(“怪异的”,“令人费解的”,“夸大其词的”):

  “ 乐视发布会就像过去10年所有CES展的混搭,带着浓郁的电视购物广告气息”。

  (美国主流科技媒体The Verge主编@nilay patel)

  “ 没有人关心所谓‘生态系统’,最不希望听你们吹嘘多么垂直整合。乐视,放下那些关于你们有多棒、多神奇、多与众不同的说辞--只管做给我们看看。”

  (科技媒体 Android Police)

  在此我不想评论这些吐槽是出于美国媒体惯有的自大,还是乐视本身太过浮夸。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相当有趣和诡异:当这些讽刺传回国内时,却被经过加工一边倒的全都变成了“高度赞扬”。例如乐视一系列的软文说,美国媒体《财富杂志》对乐视给出了高度赞扬,称“苹果、谷歌、亚马逊、特斯拉都未能做到乐视今天能做的事”。的确,在财富杂志中确曾出现过类似的语句,但是,这句话的完整版本是这样的:“乐视北美地区首席营收官DannyBowman认为,苹果、特斯拉、亚马逊、Google以及他曾工作过的三星,这些公司都未能做到乐视做的事情……”。也就是说,这句话根本就是出自乐视自己的员工,和《财富杂志》的评价完全无关!

  往小里讲,这叫缺乏自信没有雅量;往大处说,这就是愚弄大众欺骗媒体。“生态化反”,“开放闭环”,“强强化反”,“新物种”,“为梦想窒息”,“蒙眼狂奔”,“炸裂”,“颠覆”,“UP2U”……一件其实人人都懂的事情,却要用一堆人人都不懂的语言去解释,那你究竟是想让我们不懂呢?还是不懂呢?还是不懂呢???

  如果说在媒体上断章取义的做些“粉饰太平”的勾当算不得啥大事,那么关于“欠员工薪资/欠供应商货款/欠易道司机打车费/欠发布会供应商的布展费”等问题的数度回应,就让人觉得颇为不负责任了: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无论是对债主还是质询的媒体,皆以挤牙膏/装糊涂的春秋手法虚与蛇委。而且不只是对外,连公司内部都“一视同仁”--“公司的财务问题引发了公司内部的一个恶性循环,领导层隐瞒信息、不诚信,员工感到沮丧并产生怀疑,领导层愈加隐瞒信息,做保密工作。”(摘抄自Elliott Zaagman“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乐视:乐视全球化教给我的四堂课”)

  看了他们公关部的多次回应之后,我也算是终于搞懂了,其实讲白了,其应对之策就一个字:

  第一:我们没欠钱,都还清了。

  (如果再闹)

  第二:查过了,只欠一点,而且很快会还。

  (如果又没还)

  第三:融资快到了,再等等。

  (如果还没还)

  第四:我看你还是债转股吧,这样一来咱们兵匪一家,债务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哈哈哈……

  打造一个“伟大”而非仅仅“成功”的企业,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里面既要有后天的努力(科技创新/商业表现),也缺不了胎里带的基因(价值观/企业文化)--这其中就包括“诚信”。如果说“不怕输”代表了企业家坚韧不拔的气质,那么“承认失败”则更为可贵:因为她代表了勇气/担当和责任!乐视过去的辉煌无疑已经充分证明了老贾的成功,而要想再进一步,成为引领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伟大领袖”,YT还要好好补补“说真话/说实话/不说假话”这一课。

  千万别把无知当个性

  进军海外市场,在苹果/亚马逊/谷歌/特斯拉的主场干掉这些跨国巨头,在全球范围内扬威立万:这是无数中国本土企业家的梦想,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YT当然想当仁不让!于是在2016年,乐视可谓大动作频出:

  印度:

  1月,以一场“印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之一”的发布会正式进入印度市场,8月宣布在当地建厂投产。

  美国:

  4月,法乐第未来公司在内华达州宣布建厂;5月,乐视在硅谷圣何塞的新总部正式启动;10月,以一场“苹果、谷歌、亚马逊、特斯拉都未能做到乐视今天能做的……”的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北美市场。与此同时,乐视还在美国圣地亚哥和西雅图也设立了办公室。

  除此之外,布局香港,印尼,俄罗斯,欧洲……坊间也分别传出了新闻,一时间乐视风光无限,大有一统天下舍我其谁之势。只是然后,就忙着为“是否裁员/卖办公楼/工厂停产”去辟谣了……

  是什么让乐视的全球梦碎?“资金问题”--当然是一个回避不开的噩梦。但为何乐视总是缺钱?以及除了缺钱还有别的原因吗?那些在中国无往而不利的“生态打法”,为何到了异乡却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由一位来自美国的咨询师写的文章(他同时又是乐视的前员工,曾经亲身参与了“乐视文化全球化”项目),他从一个具备美国文化背景+亲历者的角度,点评了乐视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得与失。这其中就包括批评YT以及乐视总部的高管,不了解/不尊重美国文化,漠视当地消费者习惯/市场规律,热衷于搞“个人崇拜”的无知心态:

  (以下内容摘抄自Elliott Zaagman“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乐视:乐视全球化教给我的四堂课”)

  “ 就在去年10月19日,乐视启动了了”核爆“计划……在一个约摸两小时的盛大华丽的发布会中……在贾跃亭先生上台演讲前,舞台15米左右上方位置的屏幕上播放了他本人面部特写镜头的视频。视频播放完毕时,贾跃亭先生在一团烟雾中走上舞台。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场发布会印象深刻,但是它在美国本土媒体方面完全没有实现预期效果。美国媒体大多会用”怪异的“,”令人费解的“,”夸大其词的“来形容这场发布会……在大众面前初次就这样展示自我,很容易给人留下并不太好的第一印象--他是个自大的亿万富翁,而忽视了他作为一家快速扩张的科技公司创始人的事实。

  ……我采访了不少乐视的美国员工,很多员工都对公权利差距和社会地位象征的中国式的处理方式表示不满。很多人都提到,”贾跃亭先生独自拥有一个非常高档奢华的座椅,当他本人不在的时候就收起来不用。“座椅本身是一件小事,但它折射了公司在品牌建设的方式上面可能缺少足够的意识和感知力,不论是表现在对内还是对外上面。

  ……领导人通过身份地位的象征彰显权力和财富,得到人们的尊重。但在硅谷这是大忌,这些身份的彰显只能让人们觉得你软弱无力,缺乏自信和一个脆弱的自尊心。

  凭借这种符合中国文化的方式传递信息,乐视使自己逐渐疏远了自己在美国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员工,媒体,消费者。在本土化进程中最大的失误就是乐视2016年秋季进入北美市场的举措。一位前乐视员工说,”他们想把中国的一套完全照搬到美国去, 结果这根本行不通。“

  音犹在耳,言犹在耳……当我读到上面的这段文字时,眼前如走马灯般的,闪现出去年5月,当我们在北京准备这场发布会时所发生的一幕:当一众美国LEADER们汇报完”BIG BANG“上市及发布会计划后,YT以及众多总部的高管们都觉得此方案不过瘾,根本没有领会和贯彻公司所独有的/成功的营销”精髓“。于是YT立刻提议:将一位最了解”乐视生态“营销秘笈的VP派到美国去,现场监督/指导老外的工作。

  VP:我又不了解美国市场和文化,甚至连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去了能真正起到作用吗?

  当那位VP犹犹豫豫的发出疑问时,YT用一种平和但却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到:

  是时候让世界见识一下”生态化反“的力量了!大胆的把你在中国的那些成功的经验和打法复制到美国去!谁说我们就一定要遵循老外的那一套,”乐视生态化反“的理论和战略是无人能比的!我们是首创者!而你们这些人就是宝贵的财富,是乐视文化的种子!你们必须去美国教育那些当地的团队,帮助他们深刻/正确的领会这些精髓,并手把手的将你们在中国玩过的那些套路在美国落地,是时候给美国的商业带来一股旋风了!!!

  YT:最终确实如尝所愿,乐视在大洋的彼岸掀起了一阵风暴:只可惜这个风暴没刮多久,就调转了方向,以一种摧枯拉朽的气概,冲着我们自己而来。而且越演愈烈,大有将乐视的巨轮掀翻之势。

  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龌龊地“感叹一句:”幸好乐视现在没钱了“,否则我有理由相信:”碰瓷式“营销;”令梦想窒息“的发布会,饱含”数学智慧“的财报,一定会按部就班的在美国登陆,然后是欧洲,俄罗斯,全世界……

  ” 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做负责任的大国“--这是中国人的钱包鼓起来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想做的事情,这本身没毛病。但是当我们走出国门,将中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请千万小心,能代表中国商业灵魂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如果有的话)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也并非商业名流,因此给不出道貌岸然的答案。但有一点我可以相当肯定的说:幸亏没来得及把”碰瓷儿/财报/发布会“在国外发扬光大,否则真的是会令友邦贻笑大方的。

  最后我想聊聊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我知道,做批评家容易。但要在当今中国如此恶劣的商业环境下,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创业者,何其难也!因此发自内心的,我希望这篇文章,不要成为乐视,以及乐视们的丧歌,而是他们涅盘重生的烈火。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太多令世界瞩目的商业成就:GDP全球第二/”世界工厂“/全球500强TOP10/海外收购……因此再多一个或少一个商业意义上成功的”乐视们“,并不会丝毫的减损我们”伟大“的形象和自信心。是时候向世人展示一下我们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了:中国能给世界贡献的,不只是廉价的商品;头上顶着CASH的游客;以及财大气粗可以买下一切的”暴发户“。我们还有负责任/讲诚信/充满人文关怀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而这,才是让中国真正”伟大“,并赢得世人尊敬的原因。

  我有时候挺恨自己”曾经的乐视人“这个身份的,这倒不是说我后悔加入乐视(其实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令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比如职业对于我们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人的改变和影响;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生活等等……),或者因为乐视现在的窘境而让人心生羞愧之心。而是因为这种身份令我多了层类似”原罪“的尴尬心理:坦率的讲,作为雇主,乐视没有啥对不起我的地方(客客气气的分手/人财两清);可作为我,却不得不在”对曾经雇主的道义忠诚“与”进行客观公正的理性批判“之间挣扎。这就是为何我要在快一年的时间之后,才重新提笔写下了这篇,其实早已在我的脑海里经装订成册的感悟。

  我并不看好乐视--这一点我从未隐瞒。因为这是基于我那5个月的亲身经历,再加上这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和我相关的或不相关的事件,并经过我独立/审慎的思考所得出的结论。与其说这篇文章是在评判乐视,到不如说这是一篇,探讨当今中国新兴互联网企业价值观走向的抛砖之作。我无意对乐视(或者YT)落井下石,也绝无借此博取商业目的的龌龊企图,只是出于一个坚守”独立之思想“的读书人;一个在MBA给年轻人授课的老师;一个在职场混迹多年的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想讲两句发自内心的真话:

  ”批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原则的吹捧和幸灾乐祸的追杀。心怀梦想的人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但情怀不应该成为他们逃避责任和免于批判的避弹衣。无论你的目的多么崇高,也不能变成不择手段的借口。

  什么是梦想?梦想应该是茫茫大海上刺破黑夜,指引人类前行的火炬;而非吊在华丽客厅当中的水晶灯,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炫彩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祝YT好运,祝YT们好运,祝所有心怀梦想,正在创业的道路上苦逼的飞奔着的创始人/联合创始人/CEO/联合CEO/CXO以及联合CXO们好运。愿你们勿忘初心,始终牢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敬畏”二字。何为敬畏?敬者认真严肃之意;畏者慎也,知进退明行至,圣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你说什么?小时候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看不懂?!好吧好吧,那就让我讲大白话吧:敬畏--就是:你懂就懂,不懂别装懂,更不能骗人,否则下雨天会被雷劈的!

  如果少了自由的批判,赞美都会变得恶俗。

  愿所有人牢记这句箴言:

  “ 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

  同样自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