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有机电视,离我们还有多远?OLED电视价格压缩难 或步等离子后尘

oled

22人已加入

描述

  OLED有机电视到底是什么样的?它和传统电视又有哪些区别呢?首先,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一张图看懂电视机发展

  电视机,作为家庭必备的传统家电,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早的CRT(黑白/彩色),发展到后来的背投、液晶、等离子,直到目前市面上占有率最高的是以LED(发光二极管)作为主要背光源的液晶电视,又称LED电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当前普通的LED电视了,于是就出现了100英寸及以上的巨幕激光影院电视和外观纤薄的OLED有机电视。今天,我们重点来谈谈未来电视的主流发展方向--OLED有机电视。

  OLED有机电视是采用OLED有机屏(Alq、Balq等有机材料)的新一代电视。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的简称,具备自发光、无限对比度、超广视角、极速响应、超薄等优势,并可制成不同弧度的曲面显示设备、是一次显示技术的革命,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

  那么OLED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1)由于OLED整机省去了液晶和背光模组,所以厚度可以减少到普通液晶电视的1/6,并且重量减轻;

  (2)拥有超过1000000:1的无限对比度,黑色更纯正,就连黑色画面中的发丝也能清晰展现;

  (3)真正去除蓝光,大幅减少对人眼的伤害,是相当健康的电视;

  (4)0.001ms的响应时间仅为液晶电视的1/5000,超越人眼识别极限20倍(人眼极限为0.02ms),所以用OLED电视康运动画面是“无拖尾”的,画面更加流畅、清晰。

  (5)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

  (6) WRGB四色子像素让色域覆盖率高达115%(NTSC CIE1976标准)

  OLED虽从诞生起就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技术路径的不确定以及价格的居高不下一直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碍。有业内人士分析称,OLED电视现在已面临当年等离子电视类似的困境。

  

  近日,据韩国媒体报道,2015年1-3月份,LG电子的电视业务部门可能从盈利转为亏损,预计今年第一季度营业亏损达246亿韩元(约合1.4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2014年第一季度,LG电视所在的HE(家庭娱乐)业务部门营业利润2151亿韩元,第二季度利润1580亿韩元。但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由于全球彩电市场竞争激化,LG电子HE部门营业利润环比减少了16%至1342亿韩元。到去年第四季度,LG电视业务所在的HE部门营业利润突降至仅17亿韩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LG电视利润下滑与其主推OLED电视销售惨淡有关。LG 电子目前为全球硕果仅存的OLED 电视制造商,该公司在中国2015农历春节假期期间,55寸full HD-class OLED TV的销售量还不到1200台。而根据DisplaySearch的统计数据,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高端彩电市场销售规模约16.5万台。也就是说,LG电子的OLED电视自2013年全球上市后,在中国高端电视市场的比重只有约0.7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业界人士透露,LG原本计划今年生产74.2万片OLED电视面板,但目标随后下修至65万片、年初再减至50万片,如今更减至不到50万片。原因就是因为OLED电视销售欠佳。

  作为最有潜力替代LCD(液晶)的技术之一,OLED近年来被业界赋予太多的期待。然而,大尺寸OLED却始终绕不过良品率这道门槛,技术路径不确定以及价格居高不下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碍。

  据了解,OLED技术根据材料、背板、尺寸、应用等可分为很多种。从材料的角度看,主要有三星采用的RGB技术和LG力推的白光技术。虽然RGB技术优势明显,但相较而言,白光技术更容易实现大尺寸。正是因为大尺寸技术瓶颈始终难以突破,导致三星之前曾不得不放弃OLED。

  从技术层面而言,OLED的优势在于拥有超高对比度、超广可视角度、曲面、超薄的特性,但这些特性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4K LCD电视具有极大的相通性。

  目前的OLED电视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局面,那就是,即便是在自己最为擅长的色彩表现方面,LCD和OLED的差距正在大幅缩小。一方面,LCD电视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屏幕内部的光源照射进行成像,因此LCD电视的亮度通常比OLED更高。同时,LCD显示技术被外界所诟病的对比度和动态画面处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改善。另一方面,OLED电视所拥有的丰富颜色成像优势也可能不再存在。因为一种被称为“量子点薄膜”(quantum-dot films)的技术可以利用LCD显示面板的背光和颜色过滤器呈现出接近于OLED的细腻画面显示。

  事实上,更大的威胁还在后面。随着激光电视、全息投影以及虚拟现实设备的成熟与发展,留给价格高企的OLED电视的发展空间与时间已经不多。

  业界人士认为,随着液晶电视的技术改进以及量子点电视的市场成熟,曾被看好的OLED电视在成本控制和技术研发方面却始终没有质的突破,目前OLED电视已面临当年等离子电视类似的困境。

  在等离子电视发展的初期,松下、三星、LG、日立、先锋等厂商牢牢把控技术优势以及上游的等离子面板制造资源,并且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完全不向其他厂商开放整个产业链,这直接导致了等离子阵营的败北。

  在OLED显示技术领域,原本也有索尼、三星、LG和松下四家竞争,但面对4K电视的爆发以及量子点QLED电视低成本的诱惑,索尼、三星和松下选择降低风险的策略,其中索尼和三星确认将会往量子点QLED技术发展,唯有LG坚定不移支持OLED电视。

  OLED电视目前的处境与当年等离子电视的处境很是相似:一方面,在高端电视市场难以打开销售局面,另一方面,在供应链上彩电制造商的响应者寥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