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航空电子
电子发烧友早八点讯:自今年6月起,国家开始对无人机实施实名制登记,对于已经拥有无人机的单位和个人,需在8月31日前完成实名登记。日前,工信部又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能源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部门发布《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7—2018年版)》。对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研发管理、注册管理、鉴定管理、制造管理、流通管理、运行管理和报废管理等七大环节进行管理,推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和行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民用无人机行业监管趋紧,如何在安全和用户体验间找到平衡,将成为行业能否持续火爆的关键。
自今年6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对起飞重量在250克及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根据《民航局无人机实名制登记管理要求》,自今年5月18日起,无人机拥有者需在民航局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上实名登记;8月31日后,未在系统中登记的无人机飞行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同时,继北上广之后,重庆、郑州等多地也在本月相继出台了无人机管理细则。近日,《四川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管理办法》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拟规定,在6个禁飞区上空飞行的民用无人机将最高被处罚10万元。随着我国民用无人机政策的相继出台,无人机行业监管趋紧。
在世界范围内,对于无人机行业的监管也在逐步推进。2017年初,德国拟定了新的法律草案,拟形成牌照制、驾照制、飞行许可制三位一体的立体监管体制。美国则在推动一项法案,政府将获得授权,“无需提前获得许可,即可探测、识别、监控或追踪无人驾驶飞行器”,并拥有控制、捕获或没收甚至干扰、破坏或摧毁无人机及其搭载的货物的权利。而澳大利亚民航安全局则规定,普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只能限制在120米之内,且操纵者必须在视线所及范围内监督飞行。
为何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加强民用无人机监管?
首先,无人机市场发展迅速,即将迎来爆发期。IDC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无人机销售量近10万架,市场规模仅3亿元;而到2019年,预计销量将突破300万架。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无人机制造企业超过500家,生产总值超260亿元。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无人机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另一方面,无人机使用领域迅速拓展,民用无人机备受推崇。在近日刚刚落幕的“6·18”年中大促中,京东首次采用了机器人和无人机配送,为无人机商用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近期,在部分地区兴起的无人机租用业务,则使无人机的普及难度大大降低,将无人机市场发展推向一个新层次。
但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现象频发却成为行业痛点。民航部门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的无人机扰航事件,从2015年的4起,到2016年猛增至23起。2017年以来,1月中旬至2月中旬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看得到的黑飞被查仍是少数,更多的“黑飞”干扰事件,因难以追查而作罢。
无人机“黑飞”对于民航安全以及广大公众造成的安全威胁是一大问题,而无人机的噪声污染也成为公众的一块心病。监管部门势必会加速政策出台,无论是实名制、禁飞区、高额罚金都说明了政府严厉打击“黑飞”,规范行业的决心。
随着无人机监管政策的出台,产业正进入优胜劣汰期。目前,国内无人机生产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到10家。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和热钱蜂拥入场,造成了无人机行业鱼龙混杂的局面。不少厂商推出的产品在发布会上令人期待,到手后却是问题多多。供应链跟不上,品控不当导致质量问题频现等等,使得国内无人机市场一直未出现具有统治力的产品。
行业发展已到达拐点,彻底洗牌在所难免,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步增强,大量缺乏核心技术的厂商将被迅速淘汰。随着监管日趋严格,飞行的自由度越小,用户体验受到的影响越大,这是民用无人机行业的发展将要面临的重大课题。
另一方面,行业监管体系仍待进一步完善。实名制只能在问题出现时提供追溯责任的线索,而无人机对商业航空发生干扰并产生争议时如何处理,以及无人机事故如何赔偿等问题目前仍然是法规盲点。
如此背景之下,无人机行业如何在安全和用户体验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监管如何在保障行业发展和公众权益维护之间找到两全之策,将成为行业能否延续火爆的关键点。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转载而转移。作者如不同意转载,即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