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的RGMII 的PHY层逻辑设计详解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天讲解是RGMII的FPGA设计。因为这边文章主要是用XILINX的约束工具,所以标记为XILINX,其实你用altera平台也可以的。设计分为2部分,一部分讲解MDIO操作和IEE802.3寄存器要求。另外一部分主要讲解PHY层的软件设计。

RGMII是千兆网总线,但是比GMII差别在于数据发送和接受是4BIT,RGMII是双边得到数据,所以千万要注意约束双边沿的数据。观察RGMII是不是跟MII很像,所以兼容总线100,M/10M接口。

Xilinx

有人问我,是不是很蛋疼,为啥不用ALTERA和xilinx的 TRI-mode MAC ip核心设计。关键三模式MAC的IP只能挂在nios或者microblaze一类处理器,你还要学习这些处理器平台。而且很多工业以太网也不是基于TCP/IP协议的。所以这次有必要讲述PHY层的操作。

对于PHY模式和MAC模式,主要差别MAC没有前导码和4个字节的CRC32校验码。而PHY层是带这些。经常使用PC软件发送是MAC层发送。

Xilinx

可以看出前导码是固定,CRC我们下载已经搞好。已经上传了基本CRC的算法文件。CRC32_8_CONTROL.rar?,有人问我为啥要用CRC32校验,如果你不用CRC32,你发给PC,pc不会认你的以太网包的。 ? 注意,CRC校验是不包括前导码还有CRC32的4个字节数据。

crc32_8 crc32_8_inst

.crc(crc) , // output [7:0] crc

.d(p_data) , // input [7:0] d_sig

.calc(calc) , // input calc_sig

.init(init) , // input init_sig

.d_valid(d_valid) ,// input d_valid_sig

.clk(clk_125mhz) ,// input clk_125mhz

.rst_n(rst_n) // input rst_n

);

if((p_data == 8‘hd5) &&(cnt_pre 》= 4’d7))

begin //开始CRC校验

calc 《= 1‘b1;

d_valid 《= 1’b1;

init 《= 1‘b0;

end

else if(cnt_crc 《 3’d4) //4个字节的校验码

begin

d_valid 《= 1‘b1;

calc 《= 1’b0;

init 《= 1‘b0;

cnt_crc 《= cnt_crc + 1’b1;

cnt_pre 《= 4‘d0;

end

else

begin //数据无效,对校验程序设置初始化值

d_valid 《= 1’b0;

calc 《= 1‘b0;

init 《= 1’b1;

end

上述基本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关键怎么看待这个设计给用户怎么一个好的接口。初步设想使用两个读和写fifo来兼容三种不同的速度模式。在发送的fifo中提供发送fifo的空闲标示,标示可以发送数据。而接收的fifo上面提供完整帧指示,读缓冲满指示。

Xilin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