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无人超市概念股大涨的背后是无人零售店的风口,毫无征兆地来临了。亚马逊的Amazon Go、缤果盒子、淘咖啡……近段时间以来,与无人超市有关的消息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作为消费者,看重的是新奇的购物方式和不一样的购物体验;在技术专家看来,无人超市节省多少成本只是表面现象,掌握顾客的购物习惯和大数据后精准营销,才是最终目的。
7月以来,远望谷、科蓝软件、汇纳科技等多只A股无人零售概念股纷纷大涨,阿里巴巴、娃哈哈、沃尔玛等国内外巨头也于近期试水无人零售。而在这个当口,上海杨浦区欧尚超市前新投放的无人超市却传出停运维修的消息,引市场热议。我们比较国内外已经亮相的诸多无人超市,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有两个:一是规模,二是技术。
从规模上来看,已经商用的缤果盒子和快猫、TakeGo,都是客流量上限只有1人至2人的迷你超市,缤果盒子性价比高,可复制性强,但更像是自助支付便利店。客人需要自己将商品放在收银台的商品识别区上,识别后完成扣款。从这一点看,缤果盒子的技术含量不算高,客人购买的商品超过5件,还需要分批结算。
快猫和TakeGo使用纯计算机视觉技术,它们提前将商店中的货物信息通过摄像头记录在数据库中,只要客人拿起商品,摄像头对商品作出图像识别来确认购买订单,但正是因为纯计算机视觉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实际体验中会有不少异常错误出现。
“大块头”的Amazon Go和淘咖啡都还没有投入商用。Amazon Go开了无人超市的先河,但缺点在于纯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成本过于昂贵,商用难度很大。同时由于人与人,人与商品之间会有遮挡,因此在客流密集的货架前准确识别难度依然很大。此外,也有专家吐槽说:Amazon Go的识别规则太君子,它假设当客人拿起一款商品后又不想要了,是会自觉放回原处的。但现实中顾客在超市中乱放商品的情况随处可见。
“这几天每天都能接到四五十个电话,我光接电话了,啥事都没干。”当记者拨通缤果盒子东北区域徐经理的电话时,他在另一端表现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
7月3日,该公司刚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GGV纪源资本,由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尽管其与欧尚合作的首家无人便利店,在上海上线短短几天便撤货停运。
从现有的市场行情来看,缤果盒子算是首家进入商用的无人零售店。无论是亚马逊的实体超市Amazon Go,还是阿里巴巴的无人零售方案“淘咖啡”,都仍然处于测试阶段。缤果盒子的布局不可谓不快,8月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落地200个,今年预计全国铺到5000个。
缤果盒子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6月5日缤果盒子开始试运营,由于上海地区持续高温,盒子位置无遮罩,西晒过强导致室温过高,出于用户体验和安全性考虑,在7月7日暂停盒子营业进行调整。“目前调试进入尾声,近几天会重新开放。”
缤果盒子第一个网点2016年8月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今年6月首个广东以外的网点落户上海。其华东区域的无人便利店铺设,及全球业务落地均由欧尚集团完成。该公司官方透露,经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达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
与之类似的项目也在持续涌现,前去哪儿高管庄辰超创办的便利蜂、F5、Take Go等也已经面世。尤其是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推出了无人便利店项目“淘咖啡”,随即引爆了整个无人零售概念。
记者在造物节现场体验发现,用户进场时,需要将手机入场码对着入口处的感应器刷一下,感应器在感应入场码的同时也对顾客进行人脸识别,识别完成后便可进店。不过,记者在入店刷入场码时,遭遇了三次人脸识别失败,最后调整了一下离感应线的距离才认证成功。如此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对于验证,还是有不完善之处。
或许这也是阿里的无人零售方案尚未商用的原因。缤果盒子的商品SK U数约在300个以内,也并不算多。但是,贸然的激进还是面临着不少技术障碍。
“试运营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次事情对我们以后的选址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以后的铺点会防西晒。”前述缤果盒子相关人士称。
一名技术行业人士对表示,无人便利店对于微型超市是一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全新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规模推广性。技术含量不算高,也意味着造价低。“正是因为技术含量不高,客人购买的商品超过5件,还得分批结算,用户体验并不算好。商品、客人并没有被联网,因此也就没有数据回流和沉淀。对商家来说,除了可以省掉请收银员的成本,没别的了。”
目前,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无人零售方案,还没有面世。
记者了解到,技术用在无人超市主流的物体识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标签,一种是视觉。从趋势上来看,视觉算法在未来会成为主流。但是,缺点是技术成本太高。
蚂蚁金服技术试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向介绍称,“从成本来说,一个茶叶蛋估计要卖100美元才能回本,这也是迟迟没法实现商用的重要原因;无人超市的背后,应该是提高超市效率,降低成本,让超市变得更加智能。”
此外,纯计算机视觉对于识别精准度,尤其在人数较多的场所、客流密集的货架前识别人带来很大难度,技术改造成本也是传统零售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实际经营来看,销售收入与管理成本是无人便利店的两道坎。第一,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第二,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
目前,缤果盒子的盈利模式为加盟费用和销售提成。前述东北区域经理徐先生透露,加盟一家店的成本在10万-15万元左右,东北区域大概在12万元左右,上海区域加盟一家店则需要15万元左右。“主要是通过招收代理商的形式来开店,单个个人加盟的现在还没有开放。”
如果按照全国铺开5000家店来算,仅此一项收益,缤果盒子或能获得5亿-6亿元的收益。
资深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刘兴亮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无人零售店可以作为传统零售的补充,但是不能取代对方,尤其是大型的线下超市。“实质还是无人售货机的一种升级,在后期的维护和扩张上,也十分考验公司从线上到线下的管理能力。”
无独有偶,4月10日,京东商城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借此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亚马逊,其提供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的目的,都不在于开设线下超市,而是完成线下商业闭环,扩大新零售的战场。
“无人超市”到底靠什么来实现无人?从公布的视频来看,亚马逊使用的是纯计算机视觉技术,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表示,淘咖啡混合使用了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应并叠加了非配合生物识别技术(“非配合”的意思是在用户无感知的状况下就能完成身份核实),来识别人和商品,降低误判率。
“传感器感应主要是感应商品的信息以及定位商品的位置。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根据用户的身体特征完成身份核实。它们能够辅助视觉技术做商品和用户的识别。”曾晓东介绍说,正因如此,在同样200平方米的超市里,纯计算机视觉技术的Amazon Go能支持20人同时进店购物,淘咖啡能支持50人。
在淘咖啡开业以前,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工程师们作了一次内测,“精心”制造了各种混乱,比如把商品放进书包里、塞进裤兜里;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抢爆款;戴墨镜进店……“从内测来看,用户戴着帽子或者墨镜进店基本也能识别,商品放在包里或口袋里也都可以被识别到。目前身份误识别率是0.02%,商品误识别率为0.1%。”曾晓东表示。
由此看来,想在无人超市“逃单”并不容易。不过在极端场景中,也有让技术无奈的情况。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技术专家陈力坦言:“比如用户同时戴着墨镜、口罩和帽子入场,那就会难以识别身份。如果用肢体紧紧捂住商品,就像手机在电梯里收不到信号一样,会导致不能识别和定位商品。”
在淘咖啡背后,涉及会员账号打通、商品链路和支付三块技术方案。其中,物联网支付方案是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的研发工程师研发的。这个实验室目前已有30多位研发工程师,是蚂蚁金服博士比例最高的团队,负责包括VR,区块链等各种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去年底蚂蚁金服发布了全球首个落地应用的VR支付技术,也出自这个实验室。如此强大的技术团队都有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见无人超市的身份和商品识别确实是需要突破的痛点。
日前无人超市火爆,但是市场却传出上海杨浦区欧尚超市前新投放的无人超市停运维修的消息。上海杨浦区这间集装箱大小的可移动无人超市被放置在欧尚超市的停车场边,现里面货架空空,门上被贴上了停运通知。
这间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具有扫码开门、人脸识别、防盗监控、远程客服、智能收银等技术亮点,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实现了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无人店全智能化操作。
商场方面解释,这是因为无人超市里的空调系统7月6日突然断电,所以自7月7日起停运维修,最多一两周后就会重新投入运营。除了对制冷系统进行维修,这次还会增加冰柜数量,防止过高的温度对商品的恶性影响。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无人超市方向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类似的无人便利店国内尚无比较成功的范例,国外也只有亚马逊在内部进行过试验,但最终因为技术故障推迟向公众开放。
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无人便利店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无人便利店方案在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待完善。
无人便利店所节约的人力成本大概只占到15%,而刚起步的无人零售店在科技投入方面花费不斐,因此前期的无人零售基本是没有赚头的生意。
体来说,看好无人售货未来的还是不在少数,中国自助售货协会会长沈哲明指出,无人便利店投资总体上要低于传统便利店,进入门槛低,未来会有大量资本进入,将给现有传统便利店带来冲击。“在目前零售行业普遍被人工、租金、成本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无人便利店应该是未来主流趋势。”沈哲明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