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动手表青春版评测:售价399元 运动一族的低价之选

数码科技

35人已加入

描述

  7月4日晚间,华米科技线上发布了米动手表青春版,售价399元。这款手表含表带重量32g,采用1.28英寸反射式彩色显示屏,并用上了2.5D康宁大猩猩3代玻璃。米动手表青春版还支持GPS&GLONASS双模定位、45天续航、IP68防尘防水、三轴加速&PPG心率&地磁&气压传感器、骑行&室内外跑&健步走四种运动模式。

  

  手表就长这样

  外观篇:撞脸苹果、轻薄、圆润

  第一眼看到Apple Watch的时候……sorry,说错了,是米动手表青春版,不得不说两者的外观确实容易混淆。此次米动手表采用的也是方形表盘,2.5D屏幕给操作带来了不错的体验,据官网介绍,这块屏幕还进行了AF镀膜,手指滑动时的感觉很细腻,兼具疏油层的功效。

  

  与Apple Watch合照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所谓的“反射式彩色显示屏”,在阳光下显示效果清晰,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手表信息。点亮这块1.28英寸的显示屏,分辨率确实不高, 有颗粒感,考虑到成本以及这块屏幕日常主要用于显示文字和一些简单图标,也不能苛求什么。如果对屏幕观感要求比较高的朋友,还是谨慎选择。

  

  阳光下屏幕观感不错

  表身采用的材质是聚碳酸酯,这也是整个表体重18g的重要原因。这样的材质对于一个主打运动场景的智能手表比较合适,但是稍微显得廉价了一些。整个手表只有右边一颗按键,在实际使用中配合触摸完成各项功能。表盘的背面有一个PPG心率传感器,以及充电用的金属触点。表带采用可拆卸设计,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更换表带。

  

  简洁的表身

  此外,表身支持IP68防尘防水。官方称可承受1.5米深的常温淡水中浸泡30分钟,但不支持游泳和洗澡。据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洗澡时较大的温差会使得胶圈因热胀冷缩出现间隙,影响防水效果,同时洗发水等化学制品会加速橡胶圈的裂化;不能游泳则主要是因为水压可能会超过手表所承受的范围,造成进水。新浪数码编辑体验的几天功夫里,洗漱、冲洗手表、短时间浸泡对手表没有任何影响,可以放心使用。

  

  清洗一下手表

  功能篇:UI上手容易、功能丰富、续航坚挺

  点亮手表进入时钟第一屏,针对这一界面,米动手表青春版提供了9种预置的表盘图案供用户进行选择。在此界面,下拉进入勿扰模式,上滑则是通知界面,左滑进入主菜单,依次进可以看到状态、运动、天气、闹钟、计时器、指南针和系统设置的图标。整个UI整体来说交互逻辑较为简单,适合各年龄层的用户快速上手。

  

  首屏时钟表盘

  配合小米运动APP,米动手表青春版可以进行七种手表提醒功能,包括屏幕解锁、来电提醒、手表闹钟、APP通知提醒、久坐提醒、短信提醒、达标提醒。其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接收手机通知是智能穿戴设备比较实用的功能。除了日常来电、短信等基本通讯信息的接收,通过APP可以设置管理手机中所有应用的通知,看个微博,收个邮件不在话下。

  

  来电通知

  

  App端管理界面

  天气、计时器、指南针是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三个功能。其中天气需要通过手机连接网络来更新实时数据。指南针则由于手表内置了GPS模块可以脱离手机单独使用,并且准确度不错,对于很多喜欢户外活动的朋友们还是挺实用的。

  

  指南针室内依旧管用

  特别值得介绍的是状态和运动功能。状态涵盖了一些个人基本身体信息,可以帮我们统计每天的步数、测试心率等,同时可通过APP同步到微信运动等社交平台。运动则分为户外跑、室内跑、骑车和健走四种模式,用以监测用户不同跑步场景下的身体信息。运动设置界面还提供了心率提醒和配速提醒,能够在跑步过程中随时随地提醒你。

  

  室内跑模式

  

  运动数据统计

  续航方面,华米官方给出了两个使用场景:在每周跑步一次(半小时)、屏幕亮度10%和每天收到100条通知的正常使用下,续航长达45天;如果是仅显示时间、运动和睡眠监测的待机模式,续航则可达到四个月以上。虽然没有严格按照官方的使用场景来进行验证,但以新浪数码编辑使用体验来看,四天消耗了10%电量,还是很坚挺的,使用大半个月应该不成问题。续航喜人,主要是屏幕分辨率低以及芯片功率低的原因。

  总结:售价399人民币,很有可能才刚刚达到其他家智能手环的价格。去奢望它和那些动辄上千元的智能手表对标,不太现实。但是它确实能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些智能穿戴的体验。当然,这款产品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塑料表身确实廉价感十足,难言质感;屏幕的素质在分辨率和可视角度方面都有待提高;NFC的缺失也让如今成为潮流的移动支付缺席。

  总之,米动手表青春版在这个价位上,对于喜欢运动的朋友还是有很高的吸引力。至于受限于成本控制而存在的缺点,就看用户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