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6D2和5D3有什么差别?售价差不多我应该买谁好?

数码科技

35人已加入

描述

  入门摄影后,你会对摄影器材及各种新款相机搞的乱七八糟,其中镜头应当来说比较好选择,在使用变焦镜头后,你会知道你喜欢哪个焦段、根据你常用的景深来选择合适的变焦和定焦镜头,而相机机身虽然不重要,但是有时候也很重要。目前就在纠结器材升级的路上该选择哪个才比较合适。

  在爱好摄影和专业摄影之间,不同人对相机的某些参数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其中为了便携更多的人希望设备轻点;而在专业方面则有三脚架等辅助设备及长期拍摄形成了更好的稳定拍摄习惯。


  我们将佳能的昔日旗舰佳能5D Mark III与最新发布的入门级全画幅佳能6D Mark II进行对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希望对摄影人有参考。电子发烧友之前也整理过一篇关于到底买佳能6D2还是佳能5D3的文章(史诗级难题:佳能6D2对比佳能5D3买哪个好?佳能6D Mark II和佳能5D Mark III区别对比)

  1、重量

  佳能6D Mark II(6D2)新款单机身685g,765g(含卡和电池) 而老款佳能5D Mark III(5D3)单机身860g,950g(含卡和电池),在重量方面6d2占优势,如果是怕重,或者是女摄影,选择6d2的人更多点,而在徒步旅行或者旅游的时候,重量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尽量轻装出行才会收获更多乐趣。

  2、高感

  用过6D一般都会觉得在高感方面做的比较出色,6D2最高ISO40000,5D3为最高ISO25600。

  其他人测试结果分享:“佳能6D2的从ISO100到ISO1600表现差距不大,只是随着感光度的提升,画面的细节表现有些许的下降,实际拍摄中几乎不会有所影响。而从ISO3200开始,噪点和伪色明显开始出现,但细节保留依旧很好,高感依旧处于可用范围;ISO6400,噪点继续增加,细节继续损失,但仍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直到ISO12800,画面噪点明显增多,需要进行后期降噪处理;至于ISO25600和和ISO40000,基本属于不降噪没法儿用,但有就比没有强的那种,因此这两档感光度只建议大家在不要求画质的时候使用。”

  3、性价比

  依据不可靠价格来源,比如6D2价格为1.2万,而5D3差不多1.5万,所以看是选择价低,还是对相机机型定位和使用习惯手感等的对比,对于入门并想提升画质方面来考虑,如果预算不够,则需要合理的选择。

  4、其他功能

  WIFI,看图和手机修片更方便,而随着位置服务的流行,6D2具备内置GPS功能,还有内置蓝牙、内置NFC功能,让相机和其它设备近距离传输更方便。老款的5D3是2012年3月上市的产品,在取景器视野率100%方面、快门1/8000-30秒范围和有双卡槽支持更多的高速卡,有3.2英寸的相机显示屏,61点自动对焦,41点十字对焦等。

  关于佳能6D系列,最新的产品是佳能6D Mark II。

  参数如下:

佳能5d3

  佳能5D Mark III参数如下

佳能5d3

  总结:对新的设备,总会吸引人去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参数及对比情况,老款产品有存在的价值及喜欢的理由,喜新厌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在升级全画幅和升级单反设备的路上,不能过于着急。。。比如先升级某个镜头,然后再升级全画幅相机,然后再升级另外一个镜头,再升级各种外设灯,升级各种uv镜片或者处理图片的电脑等。

  你会选择哪款,会被人引导着选择新款6D2,还是执着的选择老款5D3?

  在区分爱好摄影和专业摄影的过程中,以下知识需要进行补充学习,希望能在选择两款摄影器材的时候,对你有帮助,期待留言:选择6D2?或者5D3的理由。。

  高感知识摘选:

  随着ISO的提升,说用到的感光原件信号记录范围就越小,电子放大的倍率就越大,信噪比也越小,而感光元件生产时的单个像素之间对光信号的敏感度是有偏差的,相邻像素间还会产生互相干扰,比如说强度为20的光线,有的像素会记录为21,有的会记录为19, 只有两级的误差,这个细微的差别在低ISO时并不明显,经过高ISO的N倍放大后就变得非常明显,表现在照片上就是暗部和中间调有明显的亮度或色彩不均匀的杂点,这就是噪点产生的原因。感光度越高,噪点越明显。

  高感和宽容度知识摘选:

  高感性能和宽容度的内在联系。

  1、同等技术水平的传感器,亮度级数越多,高感性能越好。(因为高ISO时使用到的级数比较多,信噪比比较高,不易产生噪点)

  2、高感性能好的传感器,往往宽容度也较大。(因为亮度级数越多,一般亮度上限也较高,拥有大宽容度的前提条件)

  大家常说的:“胶卷宜过,数码要欠”,这条应该理解为胶卷不容易亮部溢出,所以曝光时优先考虑暗部和中间调的曝光正确,避免曝光不足产生的明显噪点,而数码在不过曝的前提上尽量使用“向右曝光”充分利用传感器的有效范围,提升暗部的细节层次。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