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国内大部分新兴互联网公司都能看到BAT的身影,尤其是阿里和腾讯,这两家市值超过3000亿美金的巨头在所投领域经常会出现激烈的正面竞争:从最有名的滴滴和快的,到优酷与腾讯视频,再到高德地图与腾讯地图、美团与大众点评,竞争一直不断。最新的竞争又燃烧到了云计算,现在,竞争直接开到了共享单车的战场。不过,巨头们并非为了竞争而竞争,两家巨头的大手笔入资,抢夺的究竟是什么?
不是冤家不聚头。在国内,腾讯与阿里应该算得上这句话的典范了。在之前的社交大战中,阿里系可以说倾注了很大力量,希望能够获得社交、互动市场,掌握流量入口,并抛出了钉钉与支付宝互动、红包等多种手段。而对于阿里长期占据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最大份额与信用评分系统(芝麻信用)等,腾讯也虎视眈眈,并推出了最新“腾讯信用分”。
腾讯和阿里巴巴对共享单车的争夺,最明显的依然是支付场景的争夺,这点和打车逻辑类似,出行是人们每天必要的活动,而单车由于路途短、单次费用低,所以单车的支付频次更高于打车,这也是为什么有了滴滴之后,腾讯、阿里还会来争抢共享单车。
目前,两家单车公司都号称自己的日订单超过了2000万,这个订单密度在中国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排进了前五,而滴滴去年11月宣布日单量是2000万单。可见共享单车的应用频次之高。
今年4月,蚂蚁金服战略投资了ofo,双方宣布在支付、信用、国际化等领域展开深化战略合作。同时,支付宝对所有单车持有开放态度,至今在支付宝的“共享单车”一栏中,接入的单车除ofo外,还有小蓝单车、优拜单车、永安行,甚至包括摩拜曾投过的由你单车。
支付宝输出的是支付,同时更输出信用,信用等级高的用户直接享受了免押金服务。
毫无疑问,大家都盯上了无现金支付与大数据征信这辆快车,未来,你的任何消费行为都将被记录,陌生人欠钱跑路行为也不再有可行性。
中国无现金支付弯道超车
在过去的四五年中,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可以说是蓬勃发展。甚至无现金支付可能为中国金融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跨越欧美国家成熟的信用卡时代,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
对运营企业来说,推行实名制的最佳场景当然是引入互联网征信体系。
蚂蚁金融旗下的芝麻信用大部分人并不陌生。马云也在各种场合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芝麻信用造势,把芝麻信用一次次推广到大众的面前。
芝麻信用对于阿里巴巴的意义在于,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独立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风控。
传统金融机构的安全信用体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对互联网金融筑起了壁垒。类似信用卡面签这样的安全机制,蚂蚁金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擘却迟迟无法实现。芝麻信用则为解锁这个困局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共享单车的高频交易应用,不仅能利用芝麻信用,还能为芝麻信用完善信用数据,毕竟,芝麻信用最突出的数据就在于交易信用。
同样在做互联网金融的腾讯,也在搭建自己的征信体系,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主要通过你在微信、手机QQ的消费行为、财付通账户是否实名认证、理财记录、信用卡有没有按时还款等等进行信用评级。
但是,擅长做社交的腾讯,其征信体系最健全的数据来自于社交,这也是其业务结构所导致的,与芝麻信用的对比看,社交信用显然不如交易信用更有价值。
而摩拜恰恰也是提供交易信用数据的最好载体,这能弥补腾讯信用体系的不足。
无现金支付手段多样
无现金支付也常被称为第三方支付,因为它是存在于网上银行、电子信用卡等支付方式之外的一种网络支付方式。一个看起来存在于银行体系之外的支付手段。不得不承认,基于互联网的支付已经成为大部分网民的消费习惯,无现金支付已经成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革命。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无现金支付方式都在取代现金交易。
相关数据表示,去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5.5万亿美元,而根据福里斯特调查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美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112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美国的50倍。
虽然是弯道超车,但是无现金支付依然会遇到与信用卡同样的问题:信用评级。
大数据征信盛行:每笔交易都将记录在案
相较于美国早已成熟的市场化的征信系统(政府、市场两条腿走路),我国的征信系统由中国人民银行下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作为非营利性“征信机构”。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即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建设、运行和维护。
个人征信系统
在这种征信系统体制下,除了覆盖率较低之外,数据收集也过于保守,身份识别信息、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三大类评判太过狭隘,数据库建设明显存在不足。
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兴起,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涉足金融市场。由于互联网企业一向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再加上征信系统本身是一个数据信息平台,而这方面的数据显然拥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例如阿里巴巴、腾讯、拉卡拉都开始涉足征信业务。
相比传统征信系统只包含了金融相关个人信息,互联网企业的加入让数据覆盖到水、电、煤、有线电视、手机、社交等非金融信息,从而让数据覆盖面更加完善,于是大数据征信这一名词开始快速走红。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上线了芝麻信用。目前支付宝拥有5.2亿用户,利用其掌握的消费者数据来评估他们的信用,为小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安慰,让资金积累较少的年轻人,能够通过消费行为来获取信用积分。
腾讯信用分
腾讯作为一家仅微信就有8亿用户,以社交为人熟知的公司近期也大力度投入在支付上。在今年,腾讯与星巴克等大量实体店签约(除杭州阿里园区星巴克外,星巴克在国内的2600家实体店均支持微信支付),积极营销无现金支付,设计8月8日“无现金日”等。相关专家表示:“腾讯明显想改变局面,他们需要强化基础设施来跟阿里巴巴更成熟的产品与服务展开竞争,信用评分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大数据征信需监管
凡事在前进过程中都会遇到阻碍,大数据征信因为国内的人口优势、无现金接受程度、对隐私的宽容程度而成为可能。但是,尽管互联网公司的加入拓展了数据的边界和量级,但是,由于互联网公司之间竞争关系,彼此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分享并不到位。导致虽然数据量大,但是并不全面,这位数据征信分析带来了难度。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腾讯的数据在社交内容上占优,阿里巴巴则在消费内容上占优,如果可以结合两者数据进行分析,显然结果会更加清晰和全面,但很遗憾,由于两家存在很严重的竞争关系,因此这样的场景不会发生。不得不承认,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在个人第三方支付方面有良好的支付体验,支付流畅度高,用户粘性也比较好。在最近的动作中,我们也能看到双方在不断地进行支付产业布局,打造征信系统,并积极与共享单车等新兴行业展开合作。
但遗憾的是,大数据征信系统往往各自为营,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而要实现完善的数据征信系统的话,最重要的还是有官方引导,需要以官方为主渠道,结合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征信系统,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构建一个健全的征信生态。完善的征信系统 离我们不再遥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