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吃瓜群众,又白激动一场——冷眼看华为腾讯微信数据之争

3G行业新闻

15人已加入

描述

  8月8日,对于日前华为和腾讯因用户数据问题产生的分歧,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应称,工信部已收到有关情况反映,正组织调查协调。工信部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自觉规范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行为,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华尔街日报日前的一则报道将华为和腾讯对用户数据的争执,摆到了台面上。两家公司的矛盾是因为华为旗下的荣耀Magic智能手机的一个新功能。该手机可以通过收集用户活动信息,来提供人工智能服务,例如,基于用户的微信内容推荐餐厅。而信息的来源包微信、支付宝等多个热门应用。据知情人士的指出,微信的所有者腾讯控股认为,华为的上述做法实际上夺取了腾讯的数据,并侵犯了微信用户的隐私。

  

  最近几天,一则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新闻又成为了网络关注的焦点:“华为和腾讯最近因为荣耀Magic手机上的Magic Live OS读取微信应用用户数据使用一事起了争执,华为想调用微信用户数据,但腾讯以侵犯用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

  移动互联网

  鉴于现在用户隐私保护这个素材屡屡成为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选题,所以,这样的新闻显然极度容易撩动各界的神经。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好吧,我也傍个热点,聊聊自己的观点。当然,鉴于很多朋友可能不会看完这篇文章,我就在最开始把自己的观点放在这里吧:关于这件事,身为用户别太激动,因为这又是神仙打架的事,看似相关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决定权。

  为什么单单是Magic中招?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两位神仙打架,主要涉及的是一款机型:荣耀于2016年12月16日发布的荣耀Magic智能手机,其采用华为2012实验室推出的颇具实验性质的智能操作系统:Magic Live OS。其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在机器上直接分析用户的微信聊天信息,从而智能地提取对应App的服务,以完全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通过一个微信聊天框,便能方便的使用各种服务。

  在发布这款机器的时候,我也在现场,当看到荣耀总裁赵明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自己心里不免嘀咕了一下:“这样硬生生的去抓取、分析用户的微信聊天信息,妥当么?有没有可能出现用户微信聊天信息被泄露的问题?”不过看来荣耀显然是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发布会的后续页面上特别数据安全做出了说明。

  后来拿到了评测样机,也感受了一个Magic Live OS,说真的,对于这个与华为EMUI使用体验差不多的UI,它的特别之处可能也主要就是在于将系统各项服务和微信信息之间的结合上,因此对我的触动倒也非常有限,随后评测结束,机器也随之归还。可是没想到几个月后,就爆出了这样的事情。至于为什么是荣耀Magic中招,问题就来自于它与微信之间的结合上。

  先把Magic和微信放一边,我们先来看看这样身为用户非常熟悉的事实:

  1.微信红包助手。

  要是用这个关键词在各大应用商店主搜,估计会刷出数十上百个应用,不仅如此,还有像小米、华为、Nubia、360等手机品牌推出的官方红包助手。有了这个小玩意儿的帮助,使用Android手机的用户,在抢红包方面着实比iPhone用户占得了不少先机。但是,你可知道,要实现这个功能的最基础前提,就是需要允许这个App读取你收到的每一条微信信息,然后进行红包信息的分析,之后再给出“惊天动地”的幸福提醒。从这个小功能的角度来看,其实每一个微信红包助手,都与Magic Live OS对于微信信息的分析是一样的。你不信?要不你装个360手机助手,再试试其红包提醒功能,打开这一功能,都会提示你需要进行这样的授权,同时系统也会给出安全提示。有意思的是,我问过一些手机厂商的朋友:“你们有考虑跟进也做微信红包助手么?”得到的回答都是干脆的“不做!”,也许这其中就有这样的考虑吧。

  2.如果你的手机系统有一些所谓的“智能助手”,比如华为EMUI的情景智能、一加H2OS上的氢视察等这样的功能,你也会遇上手机上的信息被读取的情况。

  比如华为智能手机的官方功能描述如下:“EMUI5.0情景智能,通过识别手机中的飞机、火车等订票信息、待办事项记录,并结合定位技术,可自动生成航班、天气、运动健康等24 种智能卡片提醒,为您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如果出差在外,情景智能还会根据出差目的地的实时情况生成当地的天气时间和出行待办事项,助您顺利出行。”看到没,明确说明了会收集你的信息——除非你觉得收到的机票火车票订票信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就是你的个人信息,更何况还有位置这些可能更私密的信息。但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调用,并没有引起谁的反对,对吧?同样的,有太多太多的第三方应用,也需要进行电话本、短信、通话纪录、定位的调用,你不通过,估计这些应用的功能会大大打折。

  3.把目光从Android转到iOS上。

  

  我们现在正在用的iOS 10,大约算是这波手机操作系统基于本地数据分析用户习惯并给出相应建议最早的系统之一吧。而在苹果进行iOS 10的DEMO时,我还特别问过安全性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这些数据的收集都是基于本地进行的,一台更新了iOS 10的iPhone差不多就可以形成能与用户进行智能互动数据库,从而体现出它的智能之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Windows 10的Contarna语音助手、macOS上Siri(以前叫Spotlight)还有Google Now上,这些智能助手如果不扫描收集用户的本地数据,并进行分析建立索引,哪有可能实现如此迅猛的本地搜索速度?

  看过上边几个例子,相信各位已经明白我想说什么了。其实无论是操作系统也好,还是第三方App也好,或多或少的扫描、采集用户的本地数据,从而更快更智能的实现功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对于设备和操作系统的这一行为是否会对用户的隐私带来风险,对此,苹果在其官方网站上早有其CEO库克的署名文章说明,节选如下:

  “我们发布这个网站,是为了说明我们如何处理你的个人信息,我们会收集和不会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其中的原因。我们将确保让你能至少每年一次于本网站获得有关 Apple 隐私政策的更新,并及时获悉我们政策的重大变化。

  几年以前,使用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开始意识到,当一项在线服务免费时,你就不再是消费者,反而成为被消费的对象。但在 Apple,我们坚信出色的用户体验,不应以牺牲你的隐私为代价。

  我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直接:就是销售出色的产品。我们不会根据你的电子邮件内容或网页浏览习惯来建立档案,然后出售给广告商。我们不会用你存放在 iPhone 或 iCloud 上的信息来赚钱。而且我们不会读取你的电子邮件或信息,从中获取资料来向你推销相关商品。我们软件和服务的设计初衷,是让我们的设备更为出色。一切就这么简单。”

  说到这里,你应该就非常清楚为什么会有腾讯声称“华为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了吧——这是因为互联网厂商与硬件厂商对于数据诉求的根本出发点不同:数据是前者生存的根本,谁也不能动,而对于硬件厂商来说,分析与利用数据,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家硬件的用户体验,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为了让自家的产品表现得更加智能。而Magic之所以会成为华为与腾讯这次争端的焦点,原因就是它和Magic Live OS动了腾讯的根本。

  到底是谁的数据?

  

  明了为何单单是Magic中招之后,我们再来解读一下腾讯为何声称“华为侵犯用户隐私”吧。原因很简单,不这么说,是无法引起用户对于荣耀Magic这一做法引起的反感的,再者,“用户隐私”这四个字当下不正在风口浪尖么?

  目光往回看得远一点,大家应该都记得2016年那一波网盘关闭的大潮吧?到底是国家内容监管的原因还是运营成本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再深究了。我的问题是:那些放在网盘上的数据,到底算是用户的还是网盘运营商的?如果是用户的,那么网盘服务关闭之后,运营商对于那些还没有来得及下载的用户数据(合法数据),是否应该给出说法?可惜,没有。如果那些数据是网盘运营商的,那估计用户就不干了:这些照片、视频、文档,所有权不都是自己的么,到头来决定权都没有?很抱歉,毕竟这些都是免费服务,运营商对此貌似又没有什么责任……题外话: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用到的付费安全软件,如果因为这些软件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了损失,安全软件公司是有责任的,但你用的那些免费的安全软件,对不起,出了问题人家说没责任你也赖不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所以,库克就干脆直接挑明了苹果作为硬件厂商,与互联网厂商之间的不同:我们的产品出色,我们售价并不便宜,但我们不需要采集用户数据。“我们不会用你存放在 iPhone 或 iCloud 上的信息来赚钱。而且我们不会读取你的电子邮件或信息,从中获取资料来向你推销相关商品。我们软件和服务的设计初衷,是让我们的设备更为出色。一切就这么简单。”而同样的,华为终端作为硬件厂商,显然也是与苹果划为同一类。

  移动互联网

  此外,用户的数据隐私是否受到侵犯,有两个要素:一是数据必须在本地化处理,不能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进行收集;二是数据的处理必须经过用户的授权和许可。而根据针对《华尔街日报》新闻做出的视频回应可以看出,在完全断网的情况下,Magic Live OS对于微信里边信息的关键词全部都可以做到正常识别,这也算能证明其智能算法都是基于本地的,再加上开机条款中也做到了用户进行本地数据读取的授权,因此,华为在整个逻辑和法理上都很完整。就算是用户对此有担心,只要不同意条款不打开智能助手就可以了。因此,从整个过程上来看,个人认为华为在这方面是信得过的,毕竟一个生意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企业,在这种关于企业道德与守法事情上,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

  神仙为何要打架?

  腾讯与华为这次为何因为微信和Magic Live OS闹得这么厉害?真正的原因我也不知道,因为我能知道的是,双方就软件和系统层面API的磋商一直在进行之中,包括让很多华为手机用户纳闷的:华为手机现在为什么不能在微信上用指纹支付这些问题,双方其实也一直在商讨之中。但这次就怎么被《华尔街日报》爆出“不共戴天”,我觉得可能也只有两家自己才知道。既然有这么多媒体和自媒体人在聊自己的观点,那我也在这里装模作样的说几句吧。

  

  巧的是,在写稿子的今天,《华尔街日报》又发出一篇报道:“苹果在中国最难对付的对手不是华为小米,而是微信”,在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王婷婷(音)是上海的一个销售助理,去年她扔掉了自己的iPhone 5,换成了华为P9 Plus,她没发现有多大区别:两部手机都能运行微信(WeChat),这是她和数百万中国消费者最常使用的一款应用。24岁的王婷婷说,她一点都不怀念苹果。”没错,这就是前两天被传成段子的事情,而华为又在其中,又不免被取笑一番。

  

  其实这样的事实并不可笑,因为对于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个可以清楚感知的事实。微信是现在全中国、不,全世界最火的应用绝不为过,就连我认识的很多老外,手机里也都装了微信,原因并非是因为微信好用,而是在于用这个玩意儿,更容易和中国人沟通交流。不夸张的说,如果正让腾讯当下着急上火的小程序能真正走上正轨,那么光是微信这个封闭的生态环境,就足以干死一大票App。

  这并不夸张,在此之前这是有一个例子的,那就是阿里YunOS。早期的YunOS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它的Cloud Card。这个功能的想法,就是将需要各个App才能实现的功能完全打通,浓缩一张张功能卡片上,从而用户不需要安装App,也不需要费神费力的去更新程序和数据,每一张功能卡片背后就是功能与数据的实时更新。而有同样梦想的,自然还有基于浏览器的WebApp。千万不要认为这样在线服务加载没有意义,君不见基于一个Chrome浏览器运行的Chrome OS以及笔记本让微软紧张成什么样子。

  假设与Cloud Card和WebApp有不少共性的小程序成了,那么微信基于庞大用户群、数据和小程序,这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产业平台,这个时候,腾讯要是推出一台微信手机,辅以各种小程序,估计也能满足很多用户的日常生活之需了,聊天、游戏、交友、购物……一站式完成。但如果在现在,微信的数据围墙被Magic Live OS这样的底层系统和Magic这样的手机给捅出一个窟窿,那腾讯的心里就别提多难受了。

  

  人工智能(AI)当下的热度可以说是红得发紫,红得我看到这些关键词都有点烦躁,但没办法,谁让它火呢?AI的三大要素之中,运算能力和算法,都可以在云端和上游产业链完成,而唯独数据这个要素,是需要上游与用户一起来造就,但个人认为偏偏它又是最重要的要素——毕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的产生与收集之方便,远非昔日可比,用户数据越多,AI的表现就会越理想。但越是这样,类似于本次华为和腾讯这样的争执可能就会越频繁:无他,AI对于数据的需求是巨大的,但如果都像腾讯阿里这样将自家的数据围起来,容不得其他企业的任何触碰,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AI还有多大意义呢?说真的,我已经非常厌烦“淘口令”那个玩意儿了。

  正因为这样的原因,用户数据库的价值在AI火热的当下,就变得无比珍贵,别的不说,光是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嘀嘀、摩拜、ofo这些应用旗下所存在的用户出行数据,在整个中国的出行建议、智能交通管理、道路规划等领域,都算得上是无价之宝,但恰恰这些数据,又偏涉及用户最敏感的隐私信息,如何在相应的监管之下,采集和利用这些数据,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这些相关企业,也不能仅靠什么所谓的行业道德来约束,国家的法律与政策同样得跟上才行,否则,让“让双方企业协商解决”在更多时候只会让人哭笑不得。

  写在最后

  相比这次华为与腾讯的各执一辞,其实我真的不是太上心,作为这两大巨头的用户,它们的产品我不可能不用,既然要用,也就只能如前所说,谨慎的相信它们在隐私安全方面所做出的声明和承诺。相比之下,我更想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获得安全的应用上,毕竟这些隐患可能带来的危害更大更直接。总之,作为漂在互联网上的无名小卒,尽一切可能做好自己能做的,多一份防范之心,才是根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dongnide 2017-08-09
0 回复 举报
腾讯向来都不厚道,华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