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央行屡屡对支付宝下手?从余额宝再次被限额10万深度剖析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8月11日,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8月14日0点起,将余额宝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上限调整为10万,经过接连两次调整后,余额宝上限已从100万下调至10,有知情人称这与前几日央行约见天弘基本管理层有关。

  在几乎网上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我开始思考,央行为何屡屡对支付宝下手。从央行对第三方支付乃至电子支付自诞生以来的态度看,表现的还是比较克制的。

  

  要剖析这件事情背后的缘由,首先我们要清楚几个概念。1.央妈虽然也被称做银行,但是它与普通的商业银行有本质的不同,商业银行的本制是商业行为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央行是政府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是竞争关系,而与央行没有任何利益冲突。2.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的限制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规范化的具体体现,并非是为了打压第三方支付,而支付宝做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三方支付的领军者,先行者,必然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这其中就包括对电子支付制度建立的探索与妥协。3.央行的制度针的是整个电子支付系统或第三方支付系统,并非单独针对支付宝,而商业银行如建行,中国银行等银行的产品与限制,就如支付宝不能给微信转账一样,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应将其上升到政府行为高度。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将支付宝在中国面临的所谓政策困境分为两层:即支宝与普通银行的竞争,和支付宝与传统银行业的妥协融合。

  

  支付宝与苹国支付的竞争,与工行,建行,农行乃至于和微信的竞争本质上普通的商业竞争,全国的支付系统,包括线上与线下,在一定时间内总的体量是相对平稳的,这就好比一个大蛋糕,支付宝多分一点,其它人就少分一点,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支付宝做为发展最迅速的一支出头鸟,直接撼动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利益,所以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现有优势,比如存款,市场,客户等,对竞争对手做出一定的限制,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均为第三方支付,为何商业银行就能苹国公司达成合作,却不能和支付宝达成合作呢?难道真是网友所说的,宁赠友邦,不予家奴吗?显然,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就算商业银行想要这么干,央妈也不会同意的,必竟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因此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苹果支付系统和支付宝的区别,由于美国的信用卡公司实再是太强大了,因此信用卡几乎可以用于一切消费,而在美国诞生的苹果支付先天就和支付宝不同,支付宝是每个人先到支付宝公司开个账户,然后把钱转到支付宝公司,支付宝公司再在个人的支付宝账户下更改相应的余额,因此不论这笔钱,在两个人间如何流通,钱实际上始终在支付宝的银行账户中趴着没动,动了的只是支付宝公司中的一个数据而已。对于这笔钱究竟做了什么,银行毫不知情,也自然不能产生相关的利润,而苹果支付是卡到卡,或者说是银行到银行,最终这笔钱是在银行的体系内流转,苹果公司并没有产生任何的资金沉淀。因此苹果公司和银行的分歧比支付宝公司要小很多。如果一亿人每个人往支付宝中转一千块钱,那么整个银行体系中的存款就会直接减少一千亿,按10%的投资回报率计算,这就是上百亿每年的利润,银行怎么可能不和支付宝拼命?此时银行除了发展自己的线上支付,还有就是利用本身的天然关系使央妈对其做出一定的限制,但是央妈是不可能参于市场这种底层商业行为的,因此央妈只会出台一些政策规范第三方支付,比如央妈规定每天从银行卡快捷支付转出的钱不能超过1万块,这项规定是针对所有人的,但是由于支付宝的体量太大了,因此引发的社会影响也就更大一些。央行做出调整肯定也是经过市场调查的,而这个调查肯定不可能乎略的就是支付宝或者说就是以支付宝为重点,所以制定出的政策就好像是在针对支付宝一样。如果说普通银行怒怼支付宝是利益之争,那么央行又为何屡下重手呢?

  

  图文无关

  我们知道,央行是通过货币手段通过不断的调整市场中货币流通的数量来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比如说适度通涨有利于刺激经济,而通涨过快则对经济有害,因此央行需要刺激经济的时候就适当增加市场内货币的供应量,同一时间内货币增多,但社会上的总财富量不变,就会导致物流上涨,这就是通涨,如果通涨过快,则央行适度减少货币供应。通过这一只有形的手不断调节市场,保证市场稳定发展。而支付宝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这在一方面使得央行可用于进行市场调节的资金总量减少,限制了央行对市场的可调节幅度,另一方面,这一大笔资金在支付宝的体系内流转,使得账目也只有支付宝自己知道,这样一来,央行就无法准确判断某一行业是过冷或过热,比如房地产,本来央行判定某一行业行发展过冷,需要加大资金支持,经过支付宝内大量资金已经转移到了这个行业,这就会导致央行的整个宏观调控产生误判, 这对国民经济是致命的打击。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央行需要的是支付宝体内账目。有人说把账目给央行不就结了吗?不行,要知道互联网的创新是以天计算的,而银行做出决定往往是以一个周期为基准。打个比方,你不知道市场什么时候就会产生一个类似于花呗供呗之类的产品,比如花呗,他是个人完全的信誉贷款,不过是无息的,如果这个月支付宝公司新增了1000亿的花呗额度平均分给了1亿的用户,对于每个人来讲,不过是多了一千块可花钱,可是这对央行来讲可不得了,相当于市场凭空出现了一千个亿的货币供应,这将现重的影响央行对于市场的判断,就这,都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这样一来,你支付宝公司不就是一个小央行吗?如果再让你发展壮大,这将极大的削弱央行对于市场的调控能力,甚至影响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央行绝对不可能容忍的。因此央行所在意的是对货币市场的清算权和对于宏观市场的掌控力,不论任何公司,你是有意还是无意,触犯了这个,我必然就要限制你。而由于互联网创新速度过快,往往导致相关的法律并建设不完整,也使得相关创新提前报备或申请变成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只要市场还在快速发展,政府对于新兴市场的规范手段还会层出不穷,只有当这个市场真正成熟的时候,这只有形的手才会逐渐松开,将更多的权限交给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