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开顺风车出事,车主需要独自赔偿,滴滴这样的网约车还靠谱吗?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3月5日,市民钟先生在跑完一天快车后,回家途中接了单顺风车,没想到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事故责任认定自己负全责。事故造成对方车辆维修费共计7万余元,钟先生找到保险公司索赔遭到拒绝。同时,滴滴平台也以顺风车为居间服务为由,不承担赔偿责任。

  对方车主将钟先生、保险公司、滴滴公司一同诉讼至法院。近日,一审判决结果公布,法院判定保险公司仅负责2000元的车辆交强险,商业险不予赔偿,滴滴公司也不赔偿,其余6万8千余元维修费用由钟先生全部承担。对于一审判决,钟先生表示不服,随即提出了上诉

 

  滴滴司机

  为啥要我独自赔偿?

  市民钟先生利用空余时间,在成都跑网约车,并在滴滴出行平台上分别注册了滴滴快车和顺风车业务,经营已有数年时间。3月5日,钟先生接了十余单快车业务,最后一单目的地位于青白江,送完乘客后,已经是晚上11点左右,他准备返回位于龙泉驿的家,便接了两单顺风车。接上第一位乘客后不久,便在路口发生了交通事故,与一辆白色现代汽车相撞,车辆受损。后经交警部门认定,此次交通事故钟先生负全责,而对方车辆维修费则需7万余元。

  当他找到保险公司理赔时,却遭到了拒绝。“购买保险时合同中注明的车辆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现在车辆性质发生改变,我们有理由拒赔。”保险公司在调查中发现,钟先生有跑网约车的行为,这样一来便改变了车辆的使用性质,与钟先生购买的车险承保合同内容不一致。

  “保险公司不赔,滴滴也不管,只能我自己承担。”由于事故的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对方车主作为原告,将钟先生、保险公司、滴滴公司一同诉讼至法院。

  滴滴公司

  居间服务不应赔偿

  针对此次交通事故,滴滴方面则认为:钟先生发生事故时,是在运营顺风车业务的驾驶途中,公司的顺风车业务是居间服务,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滴滴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对于网约车服务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和车内冲突,滴滴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团队进行事故处理。“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车辆损失,则需要由车辆自身的保险来承担。”滴滴方表示,因为车损险并非国家要求强制购买的保险,是否愿意通过保险来承担修车的费用,会由车主自行决定。在车主加入滴滴平台时,平台会有相应的提示。不过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售卖针对网约车的车险产品。这也给不少想主动购买车险的网约车司机造成了困扰。

  保险公司

  改变了车辆的使用性质

  钟先生所购买的人保财险公司认为,钟先生购买了交强险、商业险(50万)及不计免赔,事故发生在保险期间,但是该车投保的性质是家庭自用汽车,而发生事故时,钟先生已经将车用于营运,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在商业险内是免责的。

  对此,法院予以了支持。钟先生将车用于经营快车和顺风车已经数年,因为快车业务的目的地和乘客均具有不确定性,驾驶风险必然增加,而事发时,钟先生正是处于从上一单快车业务的目的地青白江回家的途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驾驶网约车业务有直接因果关系,符合商业险免责条款中“被保险机动车被转让、改装、加装或改变使用性质等,被保险人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且因此导致被保险机动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条款。造成被保险机动车的损失和费用,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随后,成都商报记者咨询了平安保险、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得到一致回复:私家车变成网约车导致车辆损坏,可以不赔。记者在多家公司的保单合同中看到,车辆使用性质一栏注明为家庭自用车或非营运,在重要提示一栏中,公司注明“被保险机动车因改装、加装、改变使用性质等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等情况,应书面通知保险人并办理变更手续”。也就是说,根据以上保单的合同规定,保险公司有理由对网约车的车损进行拒赔。

  “公司在承保时,并不知晓私家车是否注册了网约车,在进行商业车险报价时,依然按照非营运性质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保费。”平安保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此,营运车辆需购买营运车辆的保险,否则出险后将面临拒赔。 中国人保财险95518接线员表示,网约车非家庭自用车,需要到当初的承保分公司去进行登记,并将此前的车辆用途由家庭自用车变更为营运车。

  然而,大多数私家车,行驶证上已经注明了非营运。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往往会对行驶证进行审核。非营运行驶证是购买不了营运车险的。

       网约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了了诸多隐患。随着网约车的大热,这些隐患也逐渐凸显,接下来,我们看看到底存在哪些隐患吧!
 

  1、平台营运仍在回避政府监管

  截至目前,各平台均未向深圳公安和交通部门提供车辆营运的GPS轨迹和相关系统数据等重要信息,未按承诺及法律规定接入政府部门监管。深圳市交委表示,要求平台报送的信息包括网约车数量、车牌号、注册人数、身份证号、驾照号等,相对简单。而滴滴只提供一小部分数据,是在刻意回避。

  2、司机招录把关不严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已接到2685起涉及网约车的警情,且警情逐月上升。而在3月29日约谈之后,今年4月又接到涉及网约车的警情439起,类别主要为纠纷、打架斗殴、求助,也存在抢劫、***等严重刑事暴力案件。其中,涉及滴滴平台的警情2227起,占比82.9%;涉及优步平台的警情412起,占比15.3%。公安部门透露,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涉及网约车警情总量为2685起,警情仍呈逐月上升趋势。

  3、网约车事故多,59%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责

  据公安交警部门对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的交通事故等数据分析统计,网约车事故率高于私家车,59%的网约车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责,发生43宗死亡事故。同时排查发现1200多名司机还在实习阶段、6000多名司机驾驶证异常、20多辆车存在多次违法问题、很多异地牌照网约车驻深营运且存在假套牌车。

  4、平台仍向异地牌照网约车派单

  在多次约谈中,各平台均承诺将积极清理平台内异地牌照网约车,但执法部门查处数据显示:滴滴平台中仍存在大量异地牌照网约车照常接单。异地牌照网约车长期驻点深圳非法营运,不仅违反了道路运输相关法律法规,也加剧交通拥堵。

  5、监管存漏洞服务问题频现

  近期网约车先后多次曝出人车不匹配、司机辱骂、殴打乘客、甚至车内不雅举动等事件,网约车服务及平台监管亟待改进。

  深圳市交委表示,除了滴滴外,目前深圳网约车有88000辆。深圳市交委客运管理局调研员俞力指出,其中6000多名网约车司机驾驶证异常,20多台车存在多次违法问题,很多异地牌照网约车驻深营运且存在假、套牌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