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源大会在深圳隆重举办,IDT成最大热点

电源新闻

20人已加入

描述

无线电源技术已然成为热点,伴随着 iPhone8 的采用无线充电技术,受其影响,将受到消费者进一步关注,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的重要电源解决方案。

就在9月1日,IDT在深圳举办一场无线电源设计大会,来自IDT亚太区销售副总裁Andy Lai、IDT移动电源及传感事业部总经理Chris Stephens、IDT技术研发副总裁郝博士等做了分享。

无线电源大会会议现场,IDT管理层和技术专家携业界技术精英济济一堂,共襄盛会。

集成设备助推无线电源技术

据介绍,IDT四年出货量已经突破2亿,已经占据无线电源芯片70%市场,从体系结构设计到关键标准,支持20w和1W的可扩展性,完全打造了一个便携式电力传输生态系统。

IDT移动电源及传感事业部总经理Chris Stephens指出,除了便利性,无线电源还为智能手机设计带来了可靠性和防水能力。

IDT移动电源及传感事业部总经理Chris Stephens说,“将无线电源集成入智能手机代表了另一个信号,即这项技术已经跨越了技术采纳的鸿沟,成为消费者期待的功能。除了便利性,无线电源还为智能手机设计带来了可靠性和防水能力。”

电源管理

为什么无线电源适合智能手机?Chris 指出,消费者喜欢方便的无线电源体验,加之可防水、充电端口及电缆耐磨性较强,WPC在标准制定也做了相应的保障,用户是比较放心的。依托IDT先进的无线电源技术,包含了使用WPC Qi技术和AirFuel Inductive标准的任何充电器,可为移动设备高效充电所需的全部软硬件,而无线电源接收器提供行业最佳的集成度、效率和解决方案PCB面积。

无线电源系统方法

在介绍之前,郝总先回顾了IDT无线电源发展历史,从2010年8月IDT加入WPC到现在已经七年,从当初的基于现成的微控制器和其他组件构建了系统原型,到2013年开发第一代基于SoC的TX和RX(903x)(9022)和基于状态机的RX(9024/25 / 27),IDT一直在努力的坚持,做最好的芯片提供给用户。

无线充电的市场还是在2015年开始起量,尤其是苹果智能手表的采用,技术上归功于SOC架构和双向通信,基于ARM的SoC的TX和RX(923x 9221)也开始赢得与三星支持。

IDT技术研发副总裁郝博士表示,由于无线充电只是一种能源的变化方式,事实上无线电源技术包含了无线充电。

郝博士指出,“无线电源,即目前市场称为无线充电,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无线电源技术,因为不一定是用来充电,只是一种能源的变化方式。在这一个转换的过程中,也就是形成了一个系统。”

那么什么是系统?应该满足这些:

1、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的方法;2、包括硬件(主动或非主动)、软件/固件、规则/命令/协议;3、具有良好定义的输入/输出、条件/环境;4、通常涉及的不仅仅是硬件或软件,不止是几种不同类型的组件,包括接口和与其他大型系统的交互。

电源管理

基于这样的系统设计,工程师在开发无线充电产品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高度集成、高电压工艺ASSP(专用信号处理器)和SOC(一个强大的处理器芯片系统)架构是为TX和RX必须。另外,无源元件(线圈、电阻)和非常低的导通电阻功率场效应管的不完整,RX的整流和稳压输出FET的集成,由于严格的空间限制。

当然,所有控制和感应电路、驱动、调制/解调、时钟合成器、偏置和电源、PWM和外围设备、ADC / DAC,接口等,最重要的是,“SOC方法”!比如可以参考IDT的923x综合数据发送组件,用于接收Tx和922x和938x 924x。

无线充电市场格局

IDT目前有三大事业部,汽车及工业、高性能计算及通信和移动产品事业部,目前无线电源芯片市场属于移动产品事业部,还包括射频、时钟及手机传感器等,未来会立足可穿戴及智能硬件领域,不断提供创新型产品。

IDT亚太区销售副总裁Andy Lai强调,IDT将继续坚持做好三个方面:保持高效的执行速度及效率,让客户满意,推动产品创新。使未来客户成功的同时,IDT力争在大中华区实现高速增长。

IDT亚太区销售副总裁Andy Lai指出,“IDT坚持三个方面,保持高效的执行速度及效率,让我们的客户满意,推动产品创新,使未来客户成功,并增加我们的业务,扩大我们的全球足迹,增加应用服务的数量,力争在大中华区实现每年两位数增长。”

电源管理

另外,本次研讨会IDT无线电源总监刘瑞、IDT高级应用工程师guozhitong、IDT产品工程师Nicholaus Smith、及IDT业务发展经理Barry Du都做了精彩分享。

从左到右:IDT技术研发副总裁郝博士、IDT移动电源及传感事业部总经理Chris Stephens及IDT亚太区销售副总裁Andy Lai在本次圆桌会议研讨,他们的诸多独到见解引起与会来宾及工程师们的广泛共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