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m 基础设施事业部软件生态系统总监 Yan Fisher
随着 IT 基础设施环境的不断发展,企业机构在从广阔的云网络到资源有限的边缘环境之间,横跨不同基础设施进行部署时,会面临到无数的挑战。每种部署方式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为了实现无缝集成,则需要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进行应对。
由于 Arm Neoverse 巧妙地结合了设计灵活性、效率、性能和生态系统成熟度等特性,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自然地成为了开发者在构建跨多种架构应用时的优先选择。
开源和云原生软件正在催化创新,促进形成普适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而 Linux 则为基于开源的部署方案打下了坚定基石。红帽企业 Linux (RHEL) 是部署广泛的商用 Linux 发行版,通过提供企业级的支持和稳定性,推动不同部署环境中的创新。
本文将带您了解 Arm 和红帽的技术是如何帮助客户解锁全新可能,并加速软件生态系统的发展。
Arm 与红帽携手合作
十多年来,Arm 和红帽通力合作,专注于推动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领域的发展创新,助力满足现代计算环境中的多样需求。
双方的工程合作使得开发者得以在各种 Arm 平台上充分利用红帽企业 Linux (RHEL) 和红帽 OpenShift 等基础软件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实现跨行业的无缝应用开发和部署铺平了道路。
两家企业都瞄准了汽车、电信和边缘侧领域,聚焦于专为解决部署挑战的高能效解决方案的开发。通过利用各自核心的技术,双方始终处于可持续计算的前沿,在推动性能优化的同时,也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除了产品开发以外,双方也在推动开放标准倡议的发展方面携手合作。Arm 和红帽积极参与 Linux 基金会和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等组织,以及面向嵌入式边缘的可扩展开放架构 (SOAFEE) 和开放可编程基础设施 (OPI) 项目等行业联盟,致力于推动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为构建更加统一、更易用的计算生态系统奠定扎实基础。我们合作开展了 KubeVirt、Rook 和 Kepler 等 CNCF 项目,成功在 Kubernetes 上运行了虚拟机工作负载。同时,我们联合参与 SOAFEE 和 OPI 项目,加速了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并帮助定义新类型的网络、安全性和存储加速器。
如此多方面的合作彰显了两家企业的共同承诺——继续推动创新,加速发展未来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打造无缝的开发和部署体验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计算基础设施领域,软件标准化对于确保从开发到部署的整个流程无缝衔接发挥着关键作用。Arm 和红帽携手推动标准化工作,通过在 Arm SystemReady 等项目上的协作,确保基于 Arm 架构的平台能够兼容并轻松部署红帽企业 Linux 等操作系统,从而提升性能并增强与 Arm 架构新特性的兼容性。
典型的软件部署方式通常有三种:裸机部署、虚拟化部署和容器部署。此前发布的红帽企业 Linux 9.4 全面支持 64 位 Arm 服务器平台上的虚拟化[1],让 Arm 用户能够享有与 x86 架构相媲美的无缝虚拟化体验。
虚拟化不仅提供更优异的系统资源管理选项,而且通过虚拟功能 I/O (Virtual Function I/O, VFIO) 等特性,还能帮助实现对如工作负载加速器等专用设备的硬件直通访问。
对于更高层面的软件栈,Kubernetes 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用于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红帽 OpenShift 为基于 Arm 架构的基础设施提供强大支持,并通过红帽 Device Edge 将这种支持扩展到更小的物理设备上,从而在分布式计算时代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其中,红帽 Device Edge 是针对 Arm 平台上的边缘计算工作负载而打造的轻量级实现。
扩展 Arm 软件生态系统
Arm 和红帽之间的协作非常活跃,推动了多个基础设施部署领域的软件创新。红帽企业 Linux 对 64 位 Arm 平台虚拟化的支持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为开发和部署提供了更多选择。
虚拟化支持让开发者能够在其 Linux 桌面和服务器上无缝运行基于 Arm 架构的虚拟机 (VM),轻松实现在本地和云环境之间迁移标准化 VM。
对于富士通、HPE 和 Supermicro 等 OEM 而言,服务器利用率提升和工作负载隔离控制加强将为其带来诸多益处,从而为其客户提供优异性能。独立软件供应商 (ISV) 可以灵活地为其软件产品提供更多打包选择,以迎合不同最终用户的偏好。客户则能拥有真正无缝的多架构体验,享受跨基于 Arm 和 x86 架构的服务器上的 VM 支持。对于企业 IT 机构而言,有来自红帽的企业级支持作为后盾,原生虚拟化支持不仅改善了维护选择,还大大提升了部署灵活性。
总而言之,Arm 和红帽的合作是加速发展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关键一步。这种合作关系通过促进互操作性、推动创新和提供更多部署选项,为构建更具活力和弹性的 IT 场景扫清了障碍。双方将继续以兼容性、性能及能效为重点,塑造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