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并网存在的瓶颈介绍

消耗积分:0 | 格式:rar | 大小:0.1 MB | 2017-09-27

分享资料个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光伏产业链包括原材料、设备、电池和并网等四大主要环节, 上游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下游则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9]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链总体优势并不明显, 原材料和电池环节稍好于设备和并网环节。在设备制造环节上, 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提供光伏电池全套生产线, 性价比方面远不如国际大厂商提供的产品, 因此国内企业的生产设备基本都从国外进口, 没有自主核心技术 [ 2] 。在并网上, 光伏上网电价 2012 年从1. 15 元降到 1 元, 但与目前 0. 5 元左右的火力电价相比相差很大。此外, 并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据 2011 年的数据, 我国仍有 0. 8GW 的已建光伏电站未并入电网发电, 形成了十分尴尬的发展局面。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能过剩与产业链畸形

  我国光伏行业的迅猛发展始于 2006 年。随着无锡尚德、赛维 LKD 等企业在海外的成功上市,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光伏产业定为优先发展的新兴技术产业, 光伏产业开始显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大批中小型企业开始进军光伏行业, 企业规模迅速扩大, 从刚开始的十几家企业迅速扩展成为上百家企业。截止2011 年底, 我国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超过 500 家。但同时, 由于政策没有明显的导向性, 企业大多数涌向了利润较高而技术较低的光伏产业链下游, 即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 企业开展重复性竞争, 造成后期严重的产能过剩。在2008 年金融危机和 2011 年欧债危机的连番打击下, 中国光伏行业还没崛起就已被压倒。在全国 500 多家光伏企业中, 1/ 3 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利润率也从 2007 年的 139% 急剧下降到 2011 年的 20% 。据欧盟 2011 年的报告显示, 2012 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 80GW, 其中中国就占据了其中 1/ 2 左右份额, 预计 2012 年和 2013 年需求量均在 30GW 左右, 光伏市场承受着巨大的产能过剩压力。目前, 企业只能依靠廉价的成本来进行价格战, 2011 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价格普降 50% 以上, 但这种价格战却遭到了美国和欧洲的/ 双反0调查, 使原本就惨淡的光伏行业大量停产, 企业利润全面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目前光伏行业的新一轮整合已不可避免, 整合后必须形成健全的产业链结构。银行贷款已开始收紧, 国家政策也已开始改向。国家开发银行之前表示将重点确保 12 家/ 六大六小0 光伏企业的授信额度, 而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则没有表态。这些措施将加速光伏行业的洗牌, 大多数中小企业将直接面临绝境, 这些小型企业规模小, 而成本较高, 可能面临无法被收购的情况[ 3] 。同时, 政策走向也将促进剩下的大型光伏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光伏行业是高科技新型行业,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我国光伏企业都是直接购买生产设备和原材料, 投入的是廉价劳动力, 这并不是一个行业正常的发展道路, 唯有依靠创新光伏行业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市场分布失衡

  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 发展前提是希望解决原本火力发电造成的 CO2 排放量过多的问题, 但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却基本用于出口, 因此享受清洁能源的是发达国家, 碳排放却留在了国内, 这严重违背了行业发展的初衷。一旦国外的需求下降, 或启动了对其本国企业的保护政策, 我国的光伏行业将遭受灭顶之灾。目前欧美一些国家纷纷缩减财政支出, 对光伏产业等新能源行业的支持力度在下降, 一些传统的光伏装机国家的太阳能电池需求量大幅降低, 外销市场进一步萎缩。同时, 欧美本土光伏装机市场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 价格竞争压力下导致了大量国外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与我国生产企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不断挑起贸易争端以期维护本国的市场。虽然中国的问题表现在市场分布的失衡, 但归根结底却是技术问题。唯有打破技术的限制, 降低生产成本, 从而降低产品价格, 进一步让中国老百姓用上安全清洁的太阳能, 才能彻底打开国内市场, 解决光伏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下载排行榜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