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ofo小黄车宣布已经成功开发出支持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讯技术)支付功能的全新智能锁,并将于10月起投放市场,这意味着未来用户无需再扫描二维码,只需用支持NFC的手机或其他智能硬件靠近车锁即可“秒开”小黄车。
还没等舆论将这则新闻煲热,摩拜也紧跟着发布消息,其与三星公司共同研发的具备NFC功能的智能锁已经大规模量产,并将抢先在9月中旬面市。能同时被两家“自带流量”的共享单车公司相中,NFC也就自然成了这段时间大家挂在嘴边的热词。
图1,共享单车相继推出了支持NFC支付功能的智能车锁
实际上,再往前追述,NFC最近确实挺“火”。不久前,北京地铁刚刚宣布全线支持手机NFC支付,给NFC支付铺设了一个不错的落地场景。
今年6月,苹果在WWDC上也宣布将在最新的iOS 11中开放NFC功能,让开发者基于CoreNFC新框架能够读取更多类型的NFC标签,开发出更多的应用。
可以感觉到从技术端到应用端,整个NFC行业都在“蠢蠢欲动”,难怪有业内人士断言,NFC市场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爆发期。
在移动支付领域,目前二维码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NFC支付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过NFC支付一些固有的、足以碾压二维码的优势,是不容轻视的。我们可仍以共享单车的智能车锁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数据传输效率方面,NFC占有绝对的优势。当手机触碰智能车锁时,会和车锁直接交换离线数据信息,而无需通过车锁——云端——手机的“漫长”路径,这种“去服务器化”的模式,数据传输的效率和“量”都远远大于二维码。
其次,安全性方面,NFC通信拥有双向鉴权、数据加密等手段,可以达到金融级别的安全等级。同时,内置于车锁内的NFC模块,不会像二维码那样容易遭受粘贴、替换、损毁等“攻击”,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其三,功耗方面,在开锁申请环节,由于NFC模块可以从通信发起设备(手机)的射频场中获取能量,所以通信过程中并不耗费智能锁本身的能量;而在下达开锁指令环节,由于二维码方式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云端服务器进行,云端与智能锁之间的通信能耗明显会高于通过NFC的离线开锁方式。因此在功耗方面NFC也能胜一筹。
最后,在用户体验方面,“解锁屏幕、打开app、点击扫码、等待通信”这一系列二维码支付流程,在“一触即开”的NFC面前,显然是太low了!这也是人们在评估NFC价值时,最重要的加分项。
当然,二维码支付部署简单、成本低的优势,仍然是NFC支付无法企及的,而二维码支付高筑的市场占有率,更是NFC支付短期内难于逾越的。所以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切入,是NFC支付当下最主要的功课,比如在公共交通刷卡这种对支付的实时性更为敏感的领域。
而且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支付也并非NFC唯一的市场支点。NFC多样化的通信模式(读写,模式、点对点模式、卡模拟模式),以及安全、及时的数据交换能力,使其应用场景也趋多元化。NFC一些典型的应用包括:
访问控制:基于NFC的“门禁”系统,更为安全,便于灵活的远程管理,与传统的钥匙、ID卡等系统相比维护成本更低。
配对和调试:将两个NFC设备靠近即可完成配对连接,还可触发蓝牙、ZigBee、Wi-Fi等通信协议,让未来智能家庭或其他物联网的设备接入更为便捷。
身份验证与防伪:商家可通过NFC快速识别用户并提供个性化的偏好设置。同时NFC也可作为产品溯源性的技术,令产品防伪上一个台阶。
设备扩展接口和通信:设备(特别是密闭设备)间通信和数据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便捷灵活。
图2,NFC在移动支付之外也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图为五粮液升级的NFC防伪标签
其实,NFC的发展也有年头了,很多有实力的玩家比如中国移动,也都在NFC身上着了不少笔墨,但之前NFC的市场表现一直是不温不火。究其原因,除了技术成熟度方面的问题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火候”未到。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当大家越发意识到这些互联设备以及它们彼此间交换的数据背后的价值之时,随着配套生态环境的完善,NFC作为一种新的数据通信载体,终于被推到了前台。
根据ABI Research的预测,全球支持NFC的产品2018年的出货量将超过20亿台,到2021年将达30亿台左右,届时全球NFC产品的总量将超过140亿台。NFC技术在磨砺了多年以后,终于熬成了“老干部”,也该“火”一把了。
图3,全球NFC产品年度出货量和累计出货量(单位:百万台)
往期技术文章回顾:
其他活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