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6氪主办的“新质生产力 · AI Partner大会”于北京圆满完成。大会以“我被AI赋能了”为主题,邀请到了国内AI领域的一众领军人物、产业链上的关键企业代表以及创新先锋等重量级嘉宾,共探AI时代的无限可能。
思必驰董秘、CMO龙梦竹受邀出席《局中人看中国汽车如何实现智能化》圆桌环节,与嘉宾共话中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历程,把脉智能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新时代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变革
龙梦竹认为,近十几年来汽车行业最大的变化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包括电池、电驱、电控),以及智能座舱交互技术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国际汽车行业竞争态势,也是中国企业的新机遇。
纵观汽车国际市场的发展,在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到上世纪50年代是日企发展成为行业龙头,21世纪初则是德系车的天下。而近十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智能化、电动化的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占据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自2022年起,中国车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很多海外的传统车企包括大众、宝马也在纷纷寻求和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合作。
智能座舱交互技术的升级是另一大重要变革。从上一代比较传统的语音识别技术,到新一代的人机对话交互,再到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智能座舱交互已经开始逐渐向大模型的时代变迁,汽车正从交通工具向驾驶助手和情感伴侣演变。
深耕汽车领域,持续革新交互体验
在谈到思必驰如何在汽车领域找到与AI技术、与大模型技术相结合的产品时,龙梦竹表示,一直以来,思必驰都是一家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在2015年思必驰开始进入车载后装市场,在推动后装市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在当时,汽车前装市场的技术迭代则相对较慢。
2018年之前,前装车载语音技术还比较传统,只能做到用语音去匹配文字或者匹配功能,无法实现自然的口语交互。随着新能源车企的蓬勃发展,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卖点之一,并与传统燃油车开启竞争。在这个过程中,思必驰与新势力车企展开合作,率先把自定义唤醒词、声音复刻、多音区识别、One-Shot、可见即可说、全双工、拒识等新技术逐渐运用到汽车座舱交互中,使其具备更自然的口语交互能力,以及更快更准的云加端系统,打造了诸如长城汽车、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等众多优秀的智能座舱人机交互的范例。
大模型时代下,思必驰也在推动大模型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落地。而在大模型“上车”的应用过程中,依靠单一的大模型可能无法满足车企所有的需求。对此,思必驰提出针对汽车垂域场景的中枢大模型方案,采用“1+N”的方式,通过“1个面向汽车垂域的中枢大模型”+“N个更垂直的内容和技能的大模型”,打造更加开放的垂域生态,并推出了多人设自由切换、大模型行程规划、跨域上下文意图理解、一句话百变壁纸等实用功能,进而把汽车人机交互的体验再提升一个等级。今年之内,预计会有十余款搭载思必驰大模型的车型陆续推出。
奔赴未来新五年
汽车行业被视为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风口。在谈到科技与汽车实业的结合时,龙梦竹认为,当前车型与用车场景的细分越来越多,不同的出行场景对智能座舱功能和服务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可一概而论。个性化、差异化、情感化、多端联动是确切的智能座舱发展路径。
畅想未来五年,随着AI技术的发展,汽车将成为我们的驾驶助手与情感伴侣,不仅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更自由的情感表达,还可实现“车家联动”,成为跑在路上的“第二个家”。
此外,本次会议上,36氪发布了“AI Partner · 2024 AI应用标杆案例”名单,旨在挖掘真正能够提质增效、引领行业变革的AI产品和应用。
思必驰智能车载语音交互产品天琴语音助手,在200多个报名案例中脱颖而出并成功入选,彰显了思必驰在智能汽车语音交互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卓越实力。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