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回归“拯救”摩尔定律

封装

13人已加入

描述

  有人将SIP定义为: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源电子元件与可选无源器件,以及诸如MEMS或者光学器件等其他器件优先组装到一起,实现一定功能的单个标准封装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从封装发展的角度来看,SIP是SOC封装实现的基础。

  苹果第一次公开宣布在iwhach智能手表中采用SiP技术,SiP受关注程度日益提升,甚至被认为是“拯救”摩尔定律的正解之一,被遗忘几十年,只因摩尔定律走不下去才回归大众视线。

  SiP与近亲SoC

  业内认为摩尔定律继续有两条可行之路:一条是按照摩尔定律往下发展,CPU、内存、逻辑器件等将是这条路径的主导者与践行者,这些产品占据了市场的50%;另一外是超越摩尔定律的More than Moore路线,模拟/RF器件,无源器件、电源管理器件等,从一味追求功耗下降、性能提升,转向更加务实的满足市场需求。

 sip封装

  针对这两条路径,分别诞生了两种产品:SoC与SiP。

  SoC(System On a Chip系统级芯片)是从设计的角度出发,是将系统所需的组件高度集成到一块芯片上。

  SiP(System In a Package系统级封装)是从封装的立场出发,对不同芯片进行并排或叠加的封装方式,将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有源电子元件与可选无源器件,以及诸如MEMS或者光学器件等其他器件优先组装到一起,实现一定功能的单个标准封装件,形成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

  当然,要谈及SoC与SiP两者的竞争关系,较理性的说法就是“互为补充”,SoC主要应用于更新换代较慢的产品和军事装备要求高性能的产品,SiP主要用于换代周期较短的消费类产品,如手机等。SiP在消费领域炙手可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集成各种无源元件。一部手机中,无源器件与有源器件的比例高于50:1,SiP可以为数量众多的无源器件找到合适的“归宿”。

sip封装

  对于高度集成的SoC而言,在一个芯片上实现数字、模拟、RF等功能,工艺兼容成为一大难题。而SiP却可在实现高度集成的情况下,规避掉这一问题。

  从封装发展的角度来看,SiP是SOC封装实现的基础;从集成度角度出发,SoC只集成AP之类的逻辑系统,我们可以将SiP理解为SoC的替代方案,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

  SiP=SoC+DDR+eMMC +……

  SiP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美国是率先开始系统级封装研究的国家,其前身是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为数据存储和特定的军事/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研发的MCM(多芯片模块)。但由于摩尔定律不断向前发展,可实现更便宜和更轻松地将所有东西放置于一块芯片上,所以这种封装方案被没有得到大范围的采用。而如今,摩尔定律走到了瓶颈期,SiP再次被重视起来。

  最早商业化的SiP模块电路是手机中的功率放大器,这类模块中可集成多频功放、功率控制及收发转换开关等功能。SiP模块广泛应用于无线通讯、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计算机、军用电子等领域, 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是最早的,也是最广泛的。

  Apple watch的内部的S1模组,就是典型的SiP模块。它将AP、BB、WiFi、Bluetooth、PMU、MEMS等功能芯片以及电阻、电容、电感、巴伦、滤波器等被动器件都集成在一个封装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有一点值得注意,PCB板并不遵从摩尔定律,是整个系统性能提升的瓶颈。PCB技术发展到今天,布线密度难以提高,器件组装难度也日益加大,互联长度及器件封装引脚的寄生效应都影响着系统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由于具备相似的设计思路和特点,SiP技术自然成为高端PCB的最佳替代。目前,很多系统应用已经开始应用SiP技术部分或者全部取代原有的PCB。

  SiP 改变了PCB作为承载芯片连接之间的载体这一成不变的定义。

  SiP封装技术主要优势:

  - 将不同用途的集成电路芯片以集成电路封装手段进行整合,可将原有的电子电路减少70%~80%以上,整体硬件平台的运行功耗也会因为PCB电路板缩小而减少。产品在整体功耗、体积等方面获得改善;

  - 将原本离散的功能设计或元件整合在单一芯片内,不仅可以避免设计方案被抄袭复制,也能透过多功能芯片整合的优势让最终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封装效率高、产品上市周期短、兼容性好、降低系统成本、物理尺寸小、电性能高、低功耗、稳定性好、应用广泛,这叫各产业如何无法抗拒SiP的诱惑?

  sip封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