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式热敏电阻作为一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其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阻值(R)
- 定义 :在特定温度下的电阻值,通常以欧姆(Ω)为单位表示。
- 特点 :对于NTC(负温度系数)片式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逐渐减小;而PTC(正温度系数)片式热敏电阻则相反,温度越高电阻值越大。
- 重要性 :电阻值是热敏电阻最基本的参数之一,直接反映了温度的变化。
2. 温度系数(αT或β值)
- 定义 :温度系数是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比例关系,通常以每摄氏度变化的百分比来表示(对于NTC热敏电阻,常用β值来描述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 特点 :温度系数越大,表示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越明显,对温度的敏感度越高。
- 计算公式 (NTC热敏电阻的β值):B=[(T×T)/(T-T0)]×ln(R/R0),其中T为任意温度(K),T0为参考温度(K),R为温度T时的电阻值(Ω),R0为温度T0时的电阻值(Ω)。
3. 工作温度范围
- 定义 :片式热敏电阻可以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
- 特点 :不同的片式热敏电阻具有不同的工作温度范围,超出此范围可能会影响其性能。
- 常见范围 :通常使用的温度检测范围是-55℃~315℃,高温器件适用温度高于315℃,低温器件适用于-273℃~-55℃。
4. 精度
- 定义 :片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实际温度之间的误差范围,通常以百分比或温度值来表示。
- 特点 :精度越高,表示片式热敏电阻的测量结果越准确。
5. 时间常数(τ)
- 定义 :描述热敏电阻器热惯性的参数。在无功耗的状态下,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温度变化值为一定比例的所需时间。
- 特点 :τ越小,表明热敏电阻器的热惯性越小,即响应时间越快,性能越好。
6. 额定功率(PM)
- 定义 :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热敏电阻器长期连续负载所允许的耗散功率。
- 特点 :实际使用时不得超过额定功率。若热敏电阻器工作的环境温度超过25℃,则必须相应降低其负载。
7. 最大电压
- 定义 :对于NTC热敏电阻器,是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不使热敏电阻器引起热失控所允许连续施加的最大直流电压;对于PTC热敏电阻器,则是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静止空气中,允许连续施加到热敏电阻器上并保证其正常工作在PTC特性部分的最大直流电压。
8. B值类型
- 定义 :对于NTC热敏电阻,B值类型如B1=B25/50、B2=B25/85等,表示在不同温度区间下的B值。
9. 耗散系数(δ)
- 定义 :使热敏电阻温度升高1℃所需要消耗的功率,通常为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功耗变化与热敏电阻阻体温度变化之比。
10. 封装类型和尺寸
- 定义 :片式热敏电阻的封装形式(如贴片封装、插件封装等)及其具体尺寸(如长、宽、高等)。
- 特点 :不同的封装类型和尺寸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安装需求。
综上所述,片式热敏电阻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电阻值、温度系数、工作温度范围、精度、时间常数、额定功率、最大电压、B值类型、耗散系数以及封装类型和尺寸等。这些指标共同决定了片式热敏电阻的性能和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