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被动元件区分于主动元件,指内部不需要电源驱动的器件,其本身不消耗电能,只需输入信号就可正常工作。被动元件主要分为RCL(电阻、电容、电感)以及被动射频元器件两类,其中最常见的是RCL产品,约占被动元件总产值的90%。
被动元件应用领域广泛,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石,市场主要集中在日韩台与大陆地区。被动元件主要分为RCL(电阻、电容、电感)以及被动射频元器件两类,其中最常EMI抑制、电源管理、数字信号处理(阻抗匹配、上拉下拉电路等)、模拟信号处理(滤波、阻抗匹配等)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厂商主要集中在日韩台与大陆地区。
正是由于被动元件基石性作用,在电路零部件占比逐步提高,市场稳健成长。任何电路都需要用到被动元件,电路被动元件数量也在稳健提升,1983年被动元件在PCB物料清单中占比仅21%,但到2003年,被动元件就已平均占PCB物料清单的80%,占成本的20%左右。而市场规模方面,2016年被动元件市场规模达到242.4亿美元,预计2021年达到32,8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6.29%。在汽车电子(3400件)、PC(2200件)、液晶电视(2100件)、iPhone 6 plus(1100件)、游戏控制台(1020件)、数码相机(840件)、iPod(230件)等领域被动元件有广泛应用。
从历史和发展脉络来看,被动元件行业主要受益于下游终端应用和市场的兴起,并在技术发展和资本支持的共同助力之下,被动元件的相关技术与对应市场规模保持了稳定的进步和发展。从1990年开始电子产品市场经历了家电、PC普及以及近期智能手机等几波大浪潮,极大的刺激了下游消费,推动了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自2012年起半导体销售额呈现出3.9%的复合增长率。因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被动元件市场也受到了这样由下而上的传导和拉动,呈现出了稳步上升态势,对比半导体市场规模保持的5.3%的复合增速,被动元件市场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如我们上节所说已经达到了6.29%,总体发展态势稳健。
被动元件结构和技术上的特殊性以及其在整个电子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使其发展态势很大程度上受下游市场结构变化的驱动,加之资本投入和技术升级,共同构成了被动元件市场发展的三大核心因素。
市场结构变化是影响被动元件行业趋势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被动元件行业历史悠久且技术进步稳定推进,不会出现IC市场的每十年格局大变的情形。在这种背景下,市场结构变化成为驱动行业最重要的因素,市场结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终端市场结构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在局部技术转变或外延并购造成的内部市场结构变化。据Paumanok Publications估计,在影响被动元件市场的因素中,终端市场和地区的影响高达61%,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在第二章中我们会通过对被动元件成长史的分析来具体阐述。
除了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资本投入和技术升级也是被动元件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从技术升级和结构性变化上看,晶体管和存储器单元原则上可以在电子层级上进行操作,而被动元件所处理的模拟信号或者板级的数字信号(如天线处理的射频信号、A/D转换的输入信号、一个时钟周期内到达单一芯片的数百瓦功率脉冲)不能任意缩小,在被动元件密度的增加同时需要保持被动元件的参数值不变,所以高端元件升级需要的工艺制造水平和技术含量都较高(尤其是工艺和材料的要求),而被动元件在电子行业中的渗透与应用遍及各个子领域,其技术升级和结构性变化将引起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变动和升级,从而驱动被动元件市场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发展。另一方面,资本投入也是维持被动元件市场发展的关键,尤其是新市场新应用的崛起对被动元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升级与投产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以被动元件龙头村田与TDK 为例,其2016年资本支出分别高达15.36亿美元和14.31亿美元,都占公司营收14%,用于加强重点领域(汽车电子、5G通信等)的投资,以维持其技术优势、巩固核心竞争力。
2
全球视野市场格局:新需求拉动与日系逐步退出中低端型号,为台系和大陆厂商带来新机遇
目前被动元件市场格局是日系厂家已取得霸主地位,仅村田和TDK两家就占据全球被动元件近80%的市场,两家16年被动元件收入就已过百亿美元,占据市场一半以上份额。除了日系,美台韩平分秋色,中国厂家借助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国际产能转移的大浪潮迅速发展,在被动元件市场中分得一席之地。
1935s~1980s:日系寡头最早切入抢占先机,依托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巩固市场地位
日本厂商是全球最早大规模进入被动元件的开拓者,铁氧体磁芯便于1937年诞生于日本,于1940s开始逐步成型并发展。尤其是1945年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国内百废待兴,日系厂家顺应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从收音机开始对应研发生产相关被动元件,坚持研发和技术创新,拓展了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
以被动元件龙头村田和TDK为例,从战后便开始一步步通过市场需求改变自身发展策略,在战后物资稀缺的时代进入颇具市场的收音机领域,伴随着彩电、PC、通信无线化的发展,将自身产品与时代潮流结合,渐渐扩大公司规模,逐步巩固公司行业优势,技术上稳步积累、厚积薄发,到21世纪已然成为全球被动元件市场影响力最大的厂家。
同时,日本厂家最早拥有全球视野,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深度受益全球化浪潮。比如日系龙头TDK从1950s开始便通过收购境外标的和在全球设立办事处、工厂和法人机构,日本厂家快速打开了销售通道,从全球范围内调集和分配资源,实现高效发展。以TDK为例,诸多大手笔投资收购和建厂为其带来了更大的市场蛋糕,并早早地开始在布局全球、设立众多当地法人机构。
日系厂家主攻高端精尖产品,低调、垄断、暴利的行业上游是其主要舞台。“以品质战胜低价竞争”也是众多日系厂家的写照,以至于今日主要还是由日系厂家控制高端被动元件的市场。
1970s~2000s:美韩台各展所长,“一超多强”格局形成
在这个时期,除了日系厂家开始巩固了自身地位之外,美国、韩国、***依次发展壮大,虽然无法直接击败日系寡头,但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发挥能量。当进入21世纪之时,一超多强格局已然呈现。
尽管就市场占有率而言,三强并无很大的差距,但是各自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环境却不尽相同。
1)大规模高密度并购的美国模式:美国主要有两家龙头:威世和基美,1962年威世依靠电阻起家,并通过大规模高频率的收购并购快速拓展其被动元件的业务,取得行业竞争优势,公司规模、市场份额也随之迅速增长,公司在薄膜SMD电阻、功率电感、钽电容器上都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表现。基美同样进行了多笔收购,但主要是是垂直方向上的整合:例如收购钽粉的领先制造商niotan公司,使得公司可以更好的控制上游材料,保证钽电解电容产业链可靠性。
2)一家独大、打造重点产品的韩国模式:在韩国三星公司一直都是巨无霸的典型,被动元件的研发生产亦是如此,三星电机就是三星旗下的旗舰级子公司,于1973年成立。由于三星帝国庞大、产品线众多,涉及电子、金融、房地产、医疗、教育多方面,在韩国国内的资源整合能力无出其右,另一方面三星终端电子产品较多,在给自家上游供应商订单方面,三星电机有着天然优势。因此三星电机可以在保持较低盈利甚至亏损的情况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纵观三星电机的发展史,尤其是在被动元件领域,重点技术突破、打造核心竞争力产品是其主旋律,而这竞争力的核心就是MLCC。韩国三星在1988年研发出超小型MLCC,但三星电机于2007年已经在电子终端产品广泛布局后才开始针对MLCC大幅扩产,据其公司公告,三星MLCC产能从单月200亿只扩产至2011年480亿只/月,并于2015年达到588亿只/月,市占率高达20%,而三星不惜以压低毛利抢占市场,以主要销售MLCC的华新科为例,其毛利率从2008年前的20%左右一路下滑,甚至在11、12年不到10%。目前三星机电的MLCC销售额在其被动元件中占比很大,超过85%,是公司最重要的被动元件产品。
3)代工起家+政府支持的***模式:与韩国三星电机一家独大不同,***的被动元件市场更像是“诸侯割据”,国巨、禾伸堂、奇力新、美桀、美磊等都是优秀的被动元件供应商,如果说三星电机是依赖MLCC这一“拳头产品”打开国际销售的上升通道,那么***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美日产能转移而在***设立代工厂,加上政府大力扶持,才造就如今电子产业的辉煌。
一方面,由于某些历史因素,台湾和美国、日本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是伙伴关系,商业交流比较密切,带动技术和人才的引进,适逢当时日本经济急速膨胀,急需产能转移以降低成本,所以***就成了很好的选择。而在被动元件市场,***还是日系厂家占主导,2015年***被动元件厂家排名中前四名之中,有三家是日系被动元件厂家(分别是太诱、村田和TDK),国巨名列第三。另一方面,***政府学习了日本的制造业科技兴国路线并且持之以恒,没有选择香港以房地产、服务、金融为支柱产业的路线,配套地建设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和提供电产业相关政策扶持。在这两个主要因素的配合下,诸如国巨等***品牌得以崛起。
21世纪至今:中国借助消费市场和政策东风成为新晋玩家
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时间晚、基础薄弱,20世纪之前被动元件主要以低端产品为主,市场份额有限,更是无法直接与境外厂家竞争。所幸的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地区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中国相对受灾较小,加之智能手机和4G网络兴起,中国电子的消费端成为全球主力,国内半导体行业反而增长迅速,2010年较2009年被动元件产值增长20%。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需求量大增,终端市场带动上游国内的被动元件成长。
正式由于中国旺盛的电子市场需求,出于人力成本和靠近下游消费市场的考虑,各大半导体龙头纷纷选择中国作为建厂地区,全球电子消费市场重心靠近中国带来全球产能的大迁移,而产能的转移带来技术的革新和人才的引入,并伴随着中国国内智能手机、PC等新兴市场崛起,引发了电子产业链的新一轮调整和优化升级。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规划纲要的出台也大大推进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非常好的把握了这一机遇,较好地承接了全球转移的产能,积极引导和促进国内电子产业的发展。此时国内被动元件供应商已经开始转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入中端市场。现在已经涌现了大批诸如风华高科、江海股份、顺络电子等被动元件供应商。
时至今日,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制造中心和消费最旺盛的地区,下游消费电子升级更新迅速,汽车电子兴起,上游被动元件需求情况比较乐观。
目前***被动元件厂商超过55家,是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厂商总部聚集地,拥有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全球知名品牌厂商,***新竹科学园更是闻名全球。靠近中国大陆主要被动元件市场、具备完整被动元件上下游产业的***电子产业实力雄厚,被动元件产值占全球第二。
过去三年***被动元件产业受益于消费电子产品升级以及2010年后全球电视数码化替代,被动元件需求快速增长。从2012年开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业发展迅猛,作为***厂商的主要客户,中国大陆新兴市场爆发,进一步拉动了被动元件的大量需求,***各大厂商发展迅速。近期由于日系被动元件厂家退出中低端产品的竞争,导致全球市场供不应求,台系厂家成了主要受益单位,各个厂家纷纷发出公告,将产品价格上涨近30%并延长交货时间。由于日本厂商的退出对成本影响基本不变,加之总体销量不变,价格增长部分可以直接转化为净利润,因此相关台股标的纷纷上涨。
日系厂家在被动元件本处于领先地位,本次以TDK为代表的日系退出被动元件的中低端市场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引发了供不应求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日系厂家的退出背后更多的则是留给第二梯队供应商和国内厂家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白(尤其是中低端市场),供需缺口短时间内难以填平,行业迎来新一轮周期甚至洗牌。所以,国内相关企业应当积极把握时下日系退出的重大机遇和大环境的利好,实现跨步式乃至跳跃式的发展,拓展市场规模并升级技术水平,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中提升自身的份额与核心竞争力。
2需求端:传统应用需求稳步增长,汽车、5G、快速充电等新应用兴起被动元件市场规模放眼全球也是逐年增长的,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地区和电子产品的消费大国,中国国内半导体需求端保持一定的热度,电视、显示器、家电等传统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比较稳定,孕育中的新兴市场也很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风口。
除了国内电子市场,全球终端电子市场需求亦跟著全球经济复苏而回温,北美、西欧市场需求也开始回升,带动终端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平板电脑、消费级无人机产品、智能家居、物连网、新能源、医疗电子也在全球范围内升温,逐渐提升被动元件需求量。我们认为未来电子产业出货量的增加使被动元件厂家的产量可以得到进一步释放。
被动元件新兴市场之一:汽车电子
据Strategy Analytics估计,2018年全球汽车电子总销售量达到28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3%。而据***车辆研究测试中心预计,由于平均每辆汽车中各类被动元件的用量总和超过5000个,未来汽车电子占整辆汽车的产值比重将超过40%,全球汽车电子产值将从2013年的1975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3011亿美元。
汽车电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大类有驾驶辅助系统、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汽车安全电子系统、车身电子系统等,而被动元件作为一切集成电路的基础,可以说几乎应用与每一个汽车电子部件中。
汽车电子不同于普通电子产品,汽车本身对安全性要求很高并下属细分市场众多,驱使被动元件朝着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我们认为高性能被动元件在汽车电子市场催生下快速发展,并代替中低端被动元件。车用被动元件必须能适应高温,振动,冲击这类严酷的环境,不同应用中的被动元件拥有各自的独特要求,例如:电源电感会伴随发热,对温度上界的控制十分严苛;车载DC-DC转换器必须使用低于100kHz的低驱动;汽车内部高温环境会降低一般Ni-Zn磁芯电感的饱和磁束密度,需要使用由饱和磁束密度高且损耗小的Mn-Zn铁氧体磁芯构成的电感等等。被动元件将借此契机进一步升级优化,甚至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汽车电子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零部件的价格敏感度低,意味着质量过硬的被动元件供应商可以坐拥较高的毛利率和议价空间。这也是各大国际龙头纷纷进入汽车电子“厮杀”以攫取高额利润的原因,TDK、村田和太阳诱电不约而同地开始对高端车用被动元件的研发生产。
除了从RCL自下而上来看,以自上而下从汽车角度切入,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大需求增量。新能源汽车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在全车价值中的比重,纯电动汽车中半导体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高达65%,会拉动上游包括被动元件在内的电子设备销量。以特斯拉为例,2017年后预计销量增速超过100%,18年销量可能突破30万,很有可能在将来引领潮流带来信变革。
诸如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对于被动元件的拉动最大之处在于AC-DC变换器、DC-DC升压降压电路的大量使用。因为新能源汽车内部电压远高于传统汽车,需要AC-DC变换器主要用于直流电和交流电的互相转换,因为电池为直流供电而电机需要交流供电,必须引入变换器作为中继;DC-DC升压降压电路主要是为了将汽车300V、48V的电压降低至车内电子设备使用的12V,如DC马达驱动车窗和电动后视镜等。相比于普通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动力来源势必将被动元件用量拉升到一个新高度。
汽车电子带来低端被动元件的代替趋势同样值得关注。由于其他电容的技术突破,传统铝电解电容容量大、电压范围大的优势开始逐步瓦解,其自身的体积大、高温耐受性差、高频特性差、ESR(等效串联电阻)过高等缺点被逐一暴露出来,并受到了固态电容、大容量MLCC和薄膜电容的强力挑战。
总体来看,汽车电子中的被动元件往往是高附加值产品,且汽车电子本身增长迅速。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汽车电子将带动被动元件的新一轮升级,而众多的细分市场也给一些小玩家们提供了极佳的发展机会,极有可能打破寡头们的垄断,被动元件市场可能面临着有一次洗牌。
被动元件新型市场之二:快速充电
电池容量一直是手机续航和轻薄机身之间的矛盾集中点,也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阻碍。超级电池和快速充电技术也就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未来大趋势之一,也是相关厂家的兵家必争之地。相比于扩大电池容量这一简单粗暴的方法,加快充电速度更加符合当下碎片化时间利用的理念。表6中展示了主要的几个快速充电技术。
快充一般有三种方式,电流不变提高电压(高通Quick Charge 1.0),电压不变提高电流(OPPO、MKT采用),以及折中方式电压电流一起提高(高通Quick Charge 2.0/3.0),其中提高电压的方式容易引起高温过热,安全性存在隐患。
为什么说快速充电技术对被动元件而言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呢?因为不同于普通充电技术,快速充电提高了对被动元件的要求,尤其是主要储能元件电容。在三星NOTE 7电池爆炸事故之后,社会对于安全性的关注急速提高,而不论哪一种快充方式,电容都是提高安全性的关键。
从图41、42可以看出,传统智能手机充电模块多使用的是基础被动元件,用量上一般一个充电模块可以达到15个左右的被动元件。而OPPO支持快充的充电器拆解中可以看到,除了最基础的电阻没有标出,变化幅度最大的就是电容,OPPO充电器使用了一个Y电容、四个10uF Acon液态主电容以及三个固态电容。
固态电容是一个比较大的看点,相比普通电容,它拥有高稳定性(可以在高温中稳定工作)、寿命长(超过50年,不会爆裂和膨胀)、低ESR和高额定纹波电流(充放电速度快,这对于快充非常重要)等主要优点,虽然MLCC在上述特性上表现也相当不俗,但MLCC电容值往往只有10uF左右,远小于固态电容可以达到的1000uF,前者难以满足快充对电容容量的需求,也正是这些特性让固态电容在快充电路中大放异彩。
鉴于智能手机信息吞吐量呈指数倍提升,消费者对高清视频、图像、高质量通信要求愈发严格,大屏手机已成主流,即将到来的5G又将再一次大幅拓展带宽,外加高性能CPU/GPU进步迅速,这一切都将快速“榨干”电池电量,电池续航时间成为了巨大的阻碍。那么在电池容量遭遇瓶颈、提升困难的背景下,快速充电技术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不再会是“加分项”,而是“必备项”。
上升到刚需的快速充电技术,也将拉动被动元件市场增长。全球快速充电芯片市场几乎被TI和NXP垄断,固态电容供应商以日系为主,但是依靠华硕这一大客户,台系厂家钰邦得以提升销量,和日本龙头厂家Nippon并列前两大。现如今全球半导体电子产能转移到大陆,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不小的机遇,可以抓紧时间实现跨步式发展,打破日台垄断,如国内企业东佳电子已经在固态电容领域取得突破。
被动元件新兴市场之三:智能手机与5G技术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5G技术的大浪潮将被动元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先从智能手机发展趋势这一逻辑层面分析对被动元件的利好。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的大环境下,2016年国内手机出货量仍有提升,国产机的全球占比不断提高,国内对于高性能智能手机的需求也居高不下。国内旺盛的终端电子市场对上游被动元件销量的拉动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被动元件随着智能手机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单个手机的用量随之提升,对被动元件市场而言也是一大利好。我们以iPhone系列和功率电感为例分析。
从表8的iPhone 系列手机的被动元件用量可以直观的发现,以MLCC为代表的被动元件(尤其是小尺寸MLCC)的用量增幅比较明显,2007年初代iPhone单机MLCC用量仅为177颗,而到2016年发布的iPhone 7用量已经高达890颗,电阻的用量相对平稳,维持在160颗左右,而片式电感因为SIP封装的影响而无法具体统计,但是总体来看,包括片式电感在内的单机被动元件用量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是呈现升高趋势的。
再以功率电感为例,智能手机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带动功率电感用量攀升。智能手机已经实现了从单核向多核的跨越,如今八核处理器也屡见不鲜,功率电感用量随之大大提升,尤其是小体积电感成为新宠。双核智能手机比单核功率电感用量增加了75%,四核较双核增加了55%,八核智能机比四核的用量提升了25%。
上面分析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带动被动元件用量的提升,下面我们阐述另一个更加重要的逻辑点:频段的提升、5G技术的应用也将使被动元件市场深刻受益。
5G可以为用户提供超10Gbps的接入速率,比4G的100Mbps~1Gbps传输速率提升1-2个数量级,届时几乎可以无压力满足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音频的传输需求,可以说,5G在数据传输速率、网络能量效率、连接密度等多方面指标上“碾压”4G。
从过去的十年间看手机通信的发展,经历了2G(GSM/CDMA)、2.5G(Edge)到3G(WCDMA/CDMA2000/TD-SCDMA),再到4G(FDD-LTE/TD-LTE)两次重大产业升级,通信协议、内部系统的复杂程度呈指数倍上升,而最能反应频段增加对手机构造影响的是手机射频端,正是射频端市场的进步拉动了被动元件用量的提升,我们预计5G时代的来临对于被动元件的最大机遇也是在射频前端的应用领域。
一般射频前端主要包括 SAW 滤波器、双工器、低通滤波器、功放、开关等器件,因为频段的提升会带来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件的用量增加,与此同时,也会一并拉动相关被动元件(电容、电感)的用量提升。
图49是智能手机射频端的电路图,我们重点用框出了SAW滤波器和PA器件,可以看到,滤波器和功放器件模块的放大图中含有相应的电容和电感,主要用于阻抗匹配或扼流。阻抗匹配是指调整输出信号的输出阻抗和接收信号的输入阻抗使其达到一致,如果不调整高频的阻抗,信号将在输入端被反射回到源点,致使扩大传送损耗。
正如我们上面所说,随着2G、3G、4G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射频前端系统的复杂度是不断升高的,对应的滤波器、功放模块以及被动元件的用量和工艺也都在不断拉高。从图50、51、52中不难发现,典型2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仅仅使用了2个滤波器和1个功放模块(PA),而到了4G射频前端上使用了7个滤波器和4个功放模块,那么随着频段增加,这些滤波器和功放器件配套使用的被动元件(用于阻抗匹配和扼流的电感等)的用量也将大幅攀升。
以史为鉴,让我们把目光回溯到4G,当4G技术走向成熟并开始大规模普及的时候,从上游到下游厂家都面临着了一次重大的洗牌。由于4G手机相比上一代3G手机在传输带宽、频段、速度上都有明显差异,所以射频前段被动元件无可避免地进行了产业升级。在这次升级换代过程中,日系被动元件龙头村田、TDK和太阳诱电便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由于积极把握了历史机遇,成功研制并投产基于4G的射频前端元件,这些巨头在短短三年内股价翻了两倍之多。
当5G时代来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也在所难免,对于国内的被动元件供应商而言也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快速缩小与国际龙头差距的机会,或许能够实现弯道超车,重现当年4G时代日系龙头的辉煌。
3供给端:供给端出现收缩与需求端欣欣向荣景象形成对比的是供给端的产能收缩,导致被动元件厂家纷纷涨价并延长交货期。近日国巨、旺诠、华新科、风华高科等被动元件大厂都发布涨价通知,普遍超过10%。
造成这一供给不足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部分日系厂家TDK谋求转型,取消了7亿只元件订单,退出中低端被动元件市场竞争,引发供给缺口;另一方面,三星电机同样作为被动元件的国际大厂,由于三星NOTE 7的电池爆炸事故使得三星公司加强质量管控从而延长了交货期。双重因素共同导致了现在以MLCC为代表的被动元件的短缺和涨价。
被动元件受惠于车用市场,每部汽车之被动元件至少需用到5千颗以上,随着汽车电子的渗透率逐步提高,日商从去年开始逐渐停产中高容X5R(X7R)MLCC,将产能聚焦于小尺寸、车规等高容MLCC,因此3大日商从去年开始各自减少10%订单,而有能力承接转单的仅***厂商,台厂因此受惠,以国巨和华新科为代表的MLCC大厂产能吃紧,上游原材料问题无法持续超负荷供应,导致涨价。
为什么日系厂家退出中低端被动元件市场会造成如此剧烈的影响?为什么日系厂家作为被动元件的全球领导者要退出自身的优势领域?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大量并购使得被动元件龙头强者恒大,市场份额巨大;二是被动元件大厂家(尤其是日系)纷纷谋求转型升级,淡出低端市场,全球被动元件产业结构面临大规模调整。
正如前文分析的,被动元器件是一个古老行业,所处的市场常年稳中有升,没有大涨和大跌,即便是国际龙头亦无明显大涨,国巨近5年营收增速0%左右波动,村田14年起营收增速持续下滑。但是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却有着巨大的变化,被动元件龙头纷纷通过收购巩固自身市场竞争地位,结果就是阻容感市场集中度提升。以MLCC市场为例,据Paumanok Publications估计,村田、三星电机与太阳诱电合计占有68.5%市场空间,因此寡头垄断格局造成了被动元件供应相对稳定的局面。所以,当占据全球大量市场的国际龙头(TDK和三星)一旦出现供给收缩或延长交货期,将引发市场的大规模供需失衡。
随着MLCC技术的日渐成熟,龙头竞争激烈,低技术含量、低毛利的中低端市场技术革新和市场几乎没有明显的上升空间,盈利手段十分有限。面对这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日系厂商开始谋求转型,并表现出对高端市场的热情,把更多的产线资源、人力物力投放在高利润的市场。高端电子市场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高容量小体积,不仅材料成本支出缩小,而且技术含量较高带来更大的利润回报。
汽车电子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以日系为代表的被动元件厂家纷纷锁定了这一高端产品应用方向。TDK明确地计划把汽车、工业、ICT列为其优先发展的三大块市场,并量化了2018年汽车电子领域的营收应达到总收入的30%,和2015年的17%占比相比近乎翻倍,可见重视程度之高。
此外,全球最大的被动元件供应龙头村田公司在2016-2018财年中期计划中,也明确提出把汽车电子市场列为最重要的发展市场,而根据村田年报,2015年汽车电子营收达到了1528亿日元,占比12.7%,较往年有一定提升,这就意味着未来也很有可能同它最主要的竞争对手TDK一样,减少甚至退出中低端市场。而太阳诱电作为日本第三大被动元件供应商,也不约而同的瞄准了汽车电子,据其公司年报显示,太诱本身从13年到17年的汽车电子领域复合年增长达到可观的34%,2017年达到了7%的相关市场占有率,如今太诱的中期目标设定为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美国被动元件供应大厂威世同样也做出了同样的战略部署。
现如今的全球格局也日渐清晰起来,我们预计未来日系厂家将主攻以汽车电子为代表的被动元件高端市场,韩国***继续瓜分中端市场(目前主要是MLCC),而受到终端消费市场旺盛需求拉动的国内厂家会在中低端领域中分得一席之地,在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
4供需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了紧缺被动元件的紧缺不仅仅局限于MLCC,TDK淡出该中低端市场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继台厂纷纷涨价之后,缺货潮开始向着国内蔓延,国内最大的被动元件供应商风华高科4月20日宣布1-10R产品型号涨价10%,近期***也将牛角型铝质电解电容列入缺货名单。
由于缺货,上游被动元件交货时间平均延长了2~4周,从全球范围内看,供给缺口将达到5%左右,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到国内,缺货的情况可能进一步恶化。
一方面由于iPhone 8即将面世,备货期长达半年,数量规模上亿,MLCC无新增产能,上游被动元件厂家即便加大产能供货MLCC,缺口依旧存在,根据国际电子商情的报道,TDK和三星的双重打击导致去年下半年中国大陆高容MLCC缺口扩大到30%,分销商物料缺货严重,价格大幅攀升,MLCC高容物料(0603/10UF/6.3V)采购价格从市场平稳的25-28元左右大幅度攀升至40元以上。
另一方面,国内终端电子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智能手机领域),对于被动元件的需求居高不下,华为、小米、OV纷纷开始催单,而汽车电子领域风云再起,可能成为新一轮增长点,缺货潮延续时间短期内恐难以恢复。
总结来看,国内新老需求同时升温,却遭遇到被动元件供货不足,供给和需求双重挤压下,国内缺口扩大至30%左右。但对于被动元件供应商来讲,供不应求带来的提价以及日厂退出留下的空白市场,却是重要利好。
篇幅限制,此处省略,详见我们深度报告。
3境外被动元件发展路径分析
日本电子产业在二战之后迅速崛起,除了我们在2.1节中分析的战后日本国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大、日系厂家创新和技术实力强大、积极拓展海外版图等有利因素和策略之外,还有其背后的更深刻的发展逻辑:日本政府积极的经济政策、战略性贸易激励政策,以及国际电子产业大环境对日本极其有利。
在二战后日本政府的阶段性经济政策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胜利,根据日本国内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设立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是日本电子产业赶超欧美的重要因素。20世纪60、70 年代,家电产业刚萌芽,日本政府改革进口关税结构,对原材料采用较低的关税水平(上游被动元件厂家的原材料成本因此降低),而对本国产量较高的电子制品采取高关税,设立进口贸易壁垒,限制国外家电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保护了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为本土企业开辟了足够的成长空间,那么同样也打开了本国被动元件供应商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对本国寡头的扶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企业间联合垄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以法律形式允许综合商社不受垄断法的限制。促进了包括TDK和村田等被动元件厂家在内的整个电子产业链迅速发展,提高其各自的国际竞争力(尽管违反了反垄断法)。
在国际环境上,由于二战之后欧洲遭受严重破坏,电子产业几乎不能对日系厂家构成一点威胁,亚洲也是同样,甚至从产业基础上还不如欧洲。适逢美国市场需求量巨大、购买力雄厚、产品需求档次高、市场运作成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机遇。60 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日系厂家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并纷纷建厂。电子产业外向型出口策略和国际化战略积极实施,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占领市场。正如我们前文分析的,被动元件是最主要由市场驱动,日系终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卖,无疑也是极大地拉升了被动元器件的销量。
日本被动元件产业崛起是有其历史因素和其国内外特殊因素的共同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我们主要还是把目光放在***的被动元件的发展策略上,并从中汲取对大陆有利的经验或是教训。
随着多年追赶,目前***被动元件厂商在产值排在全球第二位,并努力缩小与日本厂商的差距,从历史上看,我们认为,借力历史机遇,低生产成本,吸收技术资源以及厂商整并促使***被动元件产业迅速发展。
历史机遇之一:日元升值
从日元历史汇率变化来看,日元经历了两次大幅升值。第一次以美国QE政策影响为主,由于日元本身相对稳定,相对美元不断升值。自安倍上台后,不顾日本民众积蓄,大力推动日元贬值,从12年12月上台到15年6月,日元贬值35%,而后受英国即将脱欧影响,大量资金为规避风险流入日本,尽管安倍政府使用一系列措施,日元仍经历了第二次大幅升值,一年内被动升值12%。日元升值的结果是日本厂商的毛利率被不断压缩。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日商将部分订单转往***,利好***被动元件产业。
历史机遇之二:日系厂商退出中低端市场,大陆手机品牌爆发
2016年,受惠于日系厂商退出中低端市场,中国大陆手机品牌崛起而大陆被动元件厂商处于技术能力上仍有差距的空档期,***被动元件厂商整体表现为逆势成长。同时***厂商积极提升生产技术,推动高新产品研发,切入小众市场(如车用及工业电子用高温电容、薄膜电阻、RF元件类的声波滤波元件( SAW filter)等新产品)。同日本厂商对待未来发展的趋势相似,***厂商也瞄准了汽车电子、智能手机、网络通信等领域,再次扩大生产规模。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通过客户认证,***有望进一步挤下日本厂商市占率。
发展策略之一:发挥自身优势,借力细分产品升级
被动元件毛利率高,市场需求增大。***以其生产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发展,不断侵蚀日本被动元件厂商市场。就细分产品晶片电阻来讲,由于技术进入门槛较低,并以标准品为主,价格竞争激烈。***厂商在利用生产成本优势下,逐步挤下日本厂商市场,夺下全球市场超五成。2005年,国巨一家市占率就达到30%。且***晶片电阻扩产率远大于产业成长率,致使***产品市占率不断加大。
除得到大量订单外,***厂商更受益于技术资产的转移。09年10月底,禾伸堂获得日立Hitach同意,收购其旗下的钽质固态电容技术与资产,次年4月进行了相关设备与技术转移。由于承接日立的技术与认证,禾伸堂顺利打入苹果、惠普与戴尔等大厂供应链。
固态电容替代铝质电解电容器,***借势缩小与日本厂商差距。06-08年产值居第三大的铝质电解电容器开始出现被固态电容取代的趋势。
发展策略之二:收购整合,大者恒大
放眼全球被动元件行业,相比日本被动元件三大龙头,无论是在营收还是研发投入,***厂商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只有整合实力才能有与之竞争的机会。为争取竞争机会,***龙头厂商逐渐开始整并合作。今年1月,传出电阻大厂国巨控股孙公司——主营铝质电容的凯美宣布将公开收购晶片电阻厂大毅。国巨和大毅从06年开始进行经营权争夺战,如今已历时10年。为与日本厂商竞争,双方有望合作,通过厂商整并获得竞争机会。
通过收购补充技术空白,一直是全球各厂商奉行的快速有效的发展方式。06年***厂商***在整合型被动元件生产上起步较晚,落后于日美欧厂商。其中整合型被动元件依制程方式分为低温陶瓷共烧制程( LTCC )、薄膜制程和内嵌式制程。国巨通过购并飞利浦飞元厂取得生产技术,成为***唯一具有三种制程的厂商;而华新科则是通过合并日本斧屋电机(Kamaya),取得薄膜制程,成功开发更小型化及整合的阵列型共模滤波器。通过收购的技术引进为***厂商追赶国外厂商提供了条件。
发展策略之三:抓住大陆市场最大出海口,开发北美、西欧市场。
除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消费电子产品外,***被动元件厂商积极扩充产品应用范围,以求全方位布局。在快速兴起的车用电子领域,***厂商如国巨,研发出车用厚膜晶片电阻以及车用MLCC。华新科亦成功攻入欧洲汽车市场。在LED照明领域,禾伸堂于10年量产LED陶瓷散热基板,且大毅、聚鼎亦着手跟进。
同时,产品亦由低毛利润向高毛利润转型,积极投入高端产品领域。如日本厂商布局相似,***厂商也将重心从消费电子向汽车、工业控制、新能源领域转移。如金山电放弃低电压、低毛利产品,转向固态电容、中高压产品布局,积极争取国际知名品牌厂商订单。
发展策略之四:上下游全面布局
除部分上游高端材料需由日本进口外,***厂商已经具备了供应部分被动元件关键材料的能力。产业下游多领域产品生产商,包括主机板、电源供应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无线通讯设备等厂商均为***企业,由此构成***被动元件完整产业链。这样的好处不仅使行业经营效率与利益提升,也可以免受外界企业收购影响。
近十年,中国大陆消费电子需求激增,而大陆厂商在技术与产能上仍不成熟,给了***很大发展机会,为发挥临近市场优势,***厂商纷纷在中国大陆建厂以求就近供应。
4大陆被动元件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篇幅限制,此处省略,详见我们深度报告。
国内终端电子市场需求旺盛,各类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爆发全面引发产业链的调整,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朝大陆转移。中国大陆是为全球电子产品的世界工厂,制造业发展迅速,被动元件需求量巨大,吸引着全球厂商在中国建厂以求就近供应,近年来中国加大资金发展电子产业,作为电子产业基础的中国被动元件产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
而另一方面,国内被动元件产业是出口导向的格局,国内中低端被动元件的优势在于人力成本相对低廉,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自给率也逐步提高,国内厂家开始大力向海外输送产能。正如图81所示,尽管整体半导体进口依赖情况依旧严重,出口额比进口额仅达30%左右,但被动元件的出口量(尤其是电阻的出口量)已经超过了对应的进口量,出口导向格局已经呈现。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