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指南】自学AI人工智能常踩的4个大雷区

描述

1、数学基础

AI

 

 

学习人工智能时,有一种常见的误解,认为一定要数学学的很好,才能进一步学人工智能。这种观念并不正确。虽然数学是AI的基石,为算法和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但过分沉迷于数学理论可能会让学习过程变得枯燥无味,甚至削弱学习积极性。

 

正确的做法是将数学学习与AI实践紧密结合,专注于那些与AI直接相关的数学领域,如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和统计学,这些是理解和构建AI系统的关键。通过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的算法和编程任务,学习过程不仅会更加有趣,而且能够加深对AI技术的理解。初学者一开始也不需要很深地掌握这些数学知识,有基本概念理解就可以,学习AI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数学不够用,再回头补数学就可以。

 

因此,建议学习者采取一种平衡的方法,既打好数学基础,又及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AI项目的实践中,通过项目驱动的学习,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激发继续学下去的热情。

 

 

2、算法学习

AI

 

很多AI初学者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其实是不建议的。人工智能算法众多,且更新迅速,学习时应选择性地专注于基础且通用的算法,以及当前企业和行业中最流行、最实用的算法。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生成对抗网络(GAN)和Transformer模型等,这些都是当前AI领域的热门算法 。对于已经过时或目前应用场景比较少的算法,没有必要投入大量时间去学习。

 

此外,一些算法可能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中有效,但在其他情况下可能就不再适用。所以理解算法的原理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单纯地学习算法本身更为重要。例如,决策树和随机森林在某些分类问题上表现出色,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可能就不如深度学习算法有效 。

 

所以要高效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策略性的选择和学习比盲目追求全面更重要,应该集中精力掌握基础通用算法,学习实用且流行的算法,并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通过不断实践和学习最新的技术,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AI技能。

 

 

3、算法应用

AI

 

 

很多在AI学习面前徘徊犹豫的初学者,但会有一种认知误区:算法是很牛很难学的一个东西,算法要精通才能成为算法工程师。其实并非如此,招聘网站上的算法工程师,90%以上都是招聘的算法应用工程师,就是要能将算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所以不要花费很多时间填算法理论的坑,可能前面学的后面就忘了,而是要在实践中去学习算法,通过实际项目来巩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比如雅诗兰黛公司推出了一款语音化妆助手,专门为视障人士提供化妆的帮助;

 

 

零售巨头Nordstrom运用AI在其Nordstrom分析平台中,深入研究客户行为并提供预测,实现更个性化的客户体验;远光软件在AI算法与RPA领域的新突破,引领智能应用升级,其“智能评标助手”在多个客户单位成功应用,体现了AI算法在企业内部管理效率提升中的实际应用。

 

这些案例都表明,AI算法的应用并不要求学习者掌握所有算法的细节,而是应该注重如何将算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学习算法,通过实际项目来巩固理论知识,是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已经过时的算法,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学习,而应该关注当前流行和实用的算法,以保持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4、体系学习

AI

 

 

学习任何技术,都要切忌盲目学习。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学习者很容易接触到大量的学习材料,包括教程、网络课程、博客文章等。虽然这些资源为学习提供了便利,但如果没有很好的筛选能力和系统化的学习计划,单纯依赖这些零散的、不完整、甚至陈旧、无法保持稳定更新的资料,学习者可能会发现自己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学习效率却很低,也很难将这些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在AI学习之初,学习者应该首先搭建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明确学习目标和路径。然后,通过有计划的学习,逐步深入各个主题。同时,应该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时间可以碎片化,但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体系化的,以确保所学内容能够形成一个有逻辑、有层次的整体,这样才能储备完整的AI知识库,并且为找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自学人工智能是一条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道路,避免上述提到的四大雷区,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你更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总之,持之以恒和正确的策略是关键。

 

 

AI体系化学习路线

AI

 

 

学习资料免费领

【后台私信】AI全体系学习路线超详版+100余讲AI视频课程 +AI实验平台体验权限全部免费领走。

 

 

全体系课程详情介绍

AI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