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武汉大学校园,绿意正浓,充满生机和活力。普源精电(RIGOL)董事&首席人才官&普源书院院长吴雅文女士应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邀请,以「AI时代重新定义新工科人才」为主题,作为本年度电子信息学院“卓越论坛”外部邀请嘉宾首场讲座启航,与莘莘学子一起探索AI时代新工科人才成长的前瞻性课题。本次讲座精彩纷呈,约一百六十名学子们踊跃参与,现场反响热烈。
讲学前期:生成式AI使用调研花絮
调 研 花 絮
讲座前期,项目组调研了武汉大学电子学院卓工班学子们对生成式AI的使用情况,项目组惊喜地发现,95%的参与学子都有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经验。那么,目前生成式AI在学子们求学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调查显示,72.5%的学子们将其视为一位强大的“智能学伴”,认为它能够随时提供学术支持和帮助。24.8%的学子则将生成式AI视为一位全能型选手,表示“无论是查找资料、解答疑惑还是提供学习建议,它都能游刃有余”。
基于此,以「AI时代重新定义新工科人才」为主题的前瞻性课题,普源精电董事吴雅文女士,受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邀请,为卓越工程师班的师生们开设讲座,帮助学子们探索新工科人才能力与角色的拉伸及重塑之道。
开场仪式 :为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卓越论坛”活动在实验中心主任邹炼先生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邹主任热情洋溢地介绍了主讲嘉宾吴雅文女士。讲座开场前,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江昊先生感谢吴雅文女士为卓工班学子们带来的精彩报告,并代表学院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
六大亮点 :AI时代重新定义新工科人才
AI时代未来工程师们展现出了对生成式AI作为日常“智能学伴”的浓厚兴趣。本次讲座与其他讲座不同的是,吴雅文院长更多采用的是引导式教学方式,通过现场高频地与学子们进行开放交流与互动,启发同学们深入进行思考,共同探索AI时代新工科人才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
调研反馈
不少学子对本次讲学印象深刻,表达了他们的充分认可:“吴院长的讲座互动性很强,也很有趣,很活泼、生动形象”,不少同学反馈 “讲座内容丰富、深刻、非常精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
那么,请随着小编的脚步,一同回顾本次讲座的精彩亮点吧!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卓工班)是武汉大学品牌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工班”学生创新实践成果丰硕,连续8届“卓工班”均获得了武汉大学先进班集体标兵的称号,其中2013级,2019级和2020级“卓工班”更是获得了先进班集体标兵第一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思政底色;勇立改革潮头,彰显先锋亮色;练就过硬本领,传承卓越主色;心怀家国天下,发挥奉献本色”的优良班风和“追求卓越,永争第一”的卓工文化。
当前,随着AI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工科人才的定义正在经历根本性的变革。未来的人才不再局限于狭窄的领域专家,而是那些能够巧妙运用科技,与之协作并创造价值的人。
亮点一
创新洞见:自驱型新工科人才的成长曲线
吴院长分享了新工科人才非线性曲线成长的自强不息之路,引来学子们的广泛好奇和深入思考。她指出,工程师的晋级成长属于“非线性曲线”,由多条阶段性的S曲线构成,每条跨越式S型成长曲线,都曾穿越“破局”之路,才能最终跨越到新的成长曲线。
从I型人才(单一专业人才)到T型人才(至少两个相通的专业人才),再到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直至成为大型人才(如企业或研究院所的总工程师和首席科学家)、尤型人才(引领行业标准制定的跨界领军人才)和龙型人才(通过创新发明开创行业历史的领军人才)。每条曲线的跨越,前期需要不断积累,缓慢发展,遇到瓶颈,直至在破局点进行突破,才会迎来职业曲线的再次上升,进而形成一条复利曲线。
每条曲线质的飞跃,是能够通过复杂的项目和目标协作与他人更多地合作,乃至跨越组织边界的高手跨界协作,这将有利于培养大型、尤型乃至龙型的行业产业领军人才。
卓越工程师职业跃升之道:提升工程领导力
邹炼主任的观点与吴院长的见解不谋而合。“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性人才,更要培养管理和领军人才。学校所培养的是大型人才、尤型人才、龙型人才,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鼓励学子们多交流、多学习,尤其要关注非技术性的知识,以培养综合能力。
“人才成长就像多条‘非线性曲线’,不同曲线的成长和定位并不一样。”吴院长进一步阐明,本科和硕士阶段是学子们“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子们的梦想可能远大,但能力却尚未与之匹配,对自我需求也尚未清晰认知。
因此,高校的首要任务是以“根基牢、三观正”为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子们找到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志向,以国家、产业与行业趋势的视角,不断夯实训练自己的跨学科能力,练好各项基本功,成为独当一面的AI时代的新工科人才,不断向自强不息的卓越工程师之路迈进。
亮点二
AI学科:契合武大卓工班人才培养目标
谈及AI对专业学子们的影响,吴院长展示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一览图,吴院长强调人工智能学科与卓工班学科培养的方向一致,除了工科学科的学习,还要增加哲学、文学、理学、医学方面的学科训练,而AI大模型将有助于学子们快速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邹主任很有同感,他指出“卓工班同学不仅要成为AI的使用者,更要努力成为AI大模型的开发者,在武汉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学府中,同学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提供了一个多学科交融的平台,涵盖哲学、数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使同学们在AI时代能够游刃有余。”他鼓励学子拓宽视野,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和资源,积极参与实习和项目,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
亮点三
智能学伴:武大学子开放拥抱AI
在分享AI大模型学习经验时,一位学子这样说道:“我会先把问题框架推送给文心一言,它会给我一个更加规范化的表达,然后我再将这个问题放到GPT-4中去寻求答案。当遇到那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时,我会利用AI来设计向AI的提问,这种方式真的很有趣也很有效。”
吴院长对此表示认可:“同学所描述的AI应用场景充分展示了其在辅助思考和问题构建中的巨大潜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她强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学伴将在未来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亮点四
理性思考:生成式AI的潜在影响
当问及人工智能对人类大脑功能的影响时,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人工智能,特别是像ChatGPT这样的技术,从生物学角度看,似乎正在‘接管’我们的前额叶。”这一观点不仅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更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界限和互动提出了新的思考。
吴院长分析道:“大脑前额叶作为我们大脑中的‘指挥官’,掌控着推理、判断、分析、思考及运算等高级认知功能。而现在,随着生成式AI的广泛应用,我们似乎越来越依赖这些智能工具来辅助我们完成这些任务。” 她提醒生成式AI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学们需要理性使用AI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这种依赖将可能导致我们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外包’了思考、决策和执行的功能给AI,从而对我们的前额叶功能造成潜在的影响。”
亮点五
自我领导力:职场关键竞争力
“AI在学习中已经替代了我们30%至50%的思考工作量。” 一位学子的发言犹如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即在现场激起了阵阵涟漪,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和热烈讨论。
针对这位同学的观点,吴院长分析道,“尽管AI能够帮助我们处理大量数据,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思考,但它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判断和创新能力。“我们不能仅仅依赖AI给出解决方案,就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类主体性。不然,我们的思维能力会逐渐退化。”
有人说,“现今的教育模式似乎正在把孩子训练得越来越像机器,而与此同时,AI却被训练得越来越像人。”麦肯锡研究报告也指出,未来工作技能,优秀人才很关键的能力是自我领导力、适应能力、移情和人际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AI只是工具,而真正的智慧在于人类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吴院长的演讲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子,让他们意识到在享受AI工具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坚持人类主体性,以应对未来的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亮点六
思维突破:专业人才的全能进化
在当今科技浪潮中,各个行业和产业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局限于技术的突破,还体现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和角色重塑和思维方面的转型方面。
AI时代新工科人才能力和角色重塑之道,从专业型到全能型人才的思维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吴院长强调:“新时代对新工科工程师的要求已不再是单一的专业技能,而是需要他们成为全方位、系统性的全能型人才。这意味着,我们的工程师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精进,更要在市场洞察力、团队合作以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实现自我突破。”
当今的大学生需要有产品经理思维,学习知识技能要“横向扩展角色边界,纵向深挖场景应用” , ChatGPT的震撼来袭,意味着 “全能型人才” 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专业人才向“全能型人才”进化。
另外,“跨学科思维和系统思维已成为新工科人才的标配。学子们不仅要精通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更要学会触类旁通,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贯通。”全新的思维方式的训练和转变,正是当今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
未来趋势
未来,生成式 AI 不会取代人类,但使用生成式 AI的人将会取代不使用生成式AI的人。
至2025 年,77% 的初级员工的工作岗位会发生变化,而超过四分之一的高管工作岗位也会发生变化。未来的10年,整个组织中的所有职位和层级都将广泛采用生成式AI。
现场感悟分享
讲座期间,学子们踊跃发言互动交流,畅谈对卓越工程师成长之路的深刻感悟。
学子发言1: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单一领域,而是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综合性的技能体系。例如,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如信号系统、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可以应用于更高层次的领域,如数字信号处理和射频工程,数学中的积分运算也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生成式AI作为智能学伴帮助我们成为“全能型”选手。
学子发言2:各前沿学科之间存在内在共同点,相互联系,共同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在AI发展过程中,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处理文本语言,这涉及语言逻辑、算法优化和数学模型等多个领域。这种从语言到算法,再到大模型应用的过程,展示了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AI时代,跨学科思维和知识整合对于迎接未来科技挑战尤其重要。
现场调研问卷反馈
69%学子表示讲学启发了他们更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天赋和优势,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尤其是AI的合理使用、优势发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66% 学子提及讲座中关于AI时代新工科人才的角色、能力及思维转型的探讨,带给自己宝贵的启发,使他们对未来的人才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整场讲座亮点频出,引人深思,为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赋能讲学:助力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
目前高校和产业急需培养造就一大批“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科技型人才,这将为中国产业和行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实力提供硬核科技保障和科技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策。
普源书院通过升级版的「工程领导力III」系列讲学活动赋能高校,助力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硬核科技人才。
普源精电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继续携手国内著名学府,打造校企共育平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围绕国家核心技术的挑战,用科技探索的力量塑造和影响行业和产业的未来!
普源精电(STAR: 688337.SH)创立于1998年,是一家全球性的电子测量仪器公司,专注于通用电子测量的前沿技术开发与突破,以“成就科技探索,助您无限可能”为使命,凝聚极富价值潜能与远见卓识的优秀人才,为智慧世界和科技创新提供测试测量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司始终坚持原始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通过“RIGOL”品牌赋能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的测试测量应用,在数字示波器、射频类仪器、波形发生器、电源及电子负载、万用表及数据采集器等通用电子测量仪器产品方面持续创新,并提供芯片级、模块级和系统级多层次解决方案,助力通信、新能源、半导体、教育科研及系统集成等广泛客户解决测试测量复杂挑战,实现科技探索的无限可能。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