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MCU
引言
DVI是Digital Visual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的缩写。在嵌入式电子领域,像DVI这样的高清接口应用越来越多,很多嵌入式产品采用H.264视频编码技术,支持播放H.264格式的720P分辨率的视频文件,这就需要至少1024×768分辨率的显示输出设备。
MX51是飞思卡尔半导体的基于ARM Cortex-A8内核的高端ARM嵌入式多媒体处理器,支持720P视频多种格式的硬解码,可以用来开发高清机顶盒、上网本等产品,很多情况下需要集成DVI这样的高清视频端子。
在嵌入式电子产品中,Linux操作系统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本文采用Linux2.6.28内核和MX51作为系统的软、硬件平台,详细论述了基于framebtffer技术开发DVI显示驱动程序的方法。
1 DVI概述
DVI接口只在一些高端显示器上可以看到,一般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只有VGA接口。VGA接口显示的是模拟信号,而DVI接口显示的是数字信号,它传输没有经过压缩的数字信号,最高速率可达4.9 Gbps,对高清视频显示可以达到较好的保真度,减少模拟信号传输时的信号损失。
DVI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转换最小差分信号)技术来传输数字信号,TMDS运用先进的编码算法把8位数据(R、G、B中的每路基色信号)通过最小转换编码为10位数据(包含行场同步信息、时钟信息、数据DE、纠错等),经过DC平衡后,采用差分信号传输数据。DVI和LVDS、TTL相比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可以用低成本的专用电缆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数字信号传输。
2 硬件接口
本设计采用的硬件平台是基于飞思卡尔半导体的MX51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开发板。该处理器集成了多种外设接口,其中包括两个液晶显示控制器(LCDC)及其接口,可以连接各类LCD,分辨率最大支持1280×800像素。通过MX51的LCD1接口,外扩德州仪器公司的TFP410芯片实现DVI视频输出,MX51的高清720P视频解码能力需要较大分辨率的显示输出设备。图1为MX51的LCD1接口与TFP410的连接图。
3 Linux的帧缓冲设备
3.1 framebuffer机制
framebuffer(帧缓冲)是出现在Linux2.2.xx之后版本内核的一种驱动程序接口,在Linux体系中它居于上层应用程序和底层显示设备之间。framebuffer屏蔽了不同显示设备间的差异,将显示设备抽象为帧缓冲区,它是一种供用户态实现直接写屏的抽象设备。
framebuffer可以看成是显存的一个映像,用户通过内存映射将其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后,通过对显示缓冲区的读写操作可直接控制LCD的屏幕输出。
frameBuffer设备驱动主要基于linux/include/linux/fb.h和linux/drivers/video/fbmem.c这两个文件。fb.h中包含了与帧缓冲设备相关的重要的数据结构。fbmem.c是framebuffer机制的核心程序,它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了通用接口,同时也为下层特定硬件提供了接口。其内的函数可对具体硬件进行操作,比如对寄存器进行设置,对显示缓冲进行映射等。
3.2 几个重要的数据结构
(1)struct fb_info
这个结构是Linux为帧缓冲区设备定义的驱动层接口,它包含了关于帧缓冲设备属性和操作的完整描述,部分成员定义如下:
4 DVI驱动程序设计
4.1 平台驱动
从Linux2.6起引入了一套新的驱动管理和注册机制:platform_device和platform_driver。
设备用platform_device表示,驱动用platform_driver注册。平台设备包括基于端口的设备、外围总线和集成在片上系统中的大多数控制器,作为MX51片上的独立硬件模块。LCD控制器是一个平台设备,因此驱动设计中需包含平台驱动。平台驱动的任务是向系统注册用到的设备,此处包括MX51的LCD控制器和TFP410 DVI视频输出芯片,使得设备驱动加载时可以从系统中查询到相应的设备是已注册的状态,然后执行设备驱动程序中的probe函数。
在arch/arm/mach-mx51/rex51_3stack.C中,没置platform_device结构变量mxc_fb_device和i2c_board_info。结构变量mxc_i2cl_ board_info定义LCD控制器和TFP410设备。
调用函数platform_device_register(&mxc_fb_device)和i2c_register_board_info(1,mxc_i2cl_board_info,ARRAY_SIZE(mxc_i2cl_ board_info))向系统注册以上设备。
4.2 设备驱动
4.2.1 LCD控制器驱动
LCD控制器驱动是一个标准的帧缓冲设备驱动。首先在drivers/video/mxc/mxc_ipuv3_fb.c中定义全局结构变量mxcfb_driver:
②初始化帧缓冲信息结构体fb_info的固定和可变参数,填充fb_var_screeninfo var和fb_fix_screeninfo fix成员。
定义fbi为struct fb_info类型的指针,通过fbi->fbops=&mxcfb_ops语句,将已定义的文件操作接口mxcfb_ops赋予fb-info结构的fbops成员。
调用mxcfb_check_var(&fbi->var,fbi)函数,检查和调整fb_info结构中变量var的值。var是一个struct fb_var_screeninfo类型的变量,表示显示控制器参数,其中与显示输出状态有关的信息,如屏幕分辨率等将在后面的DVI驱动中设置。
调用mxcfb_set_fix(fbi)函数,用于填充一个struct fb_fix_screeninfo结构变量fbi->fix,它描述了显示输出设备自身的属性。
③调用register_framebuffer(fbi)函数,注册帧缓冲驱动程序,该函数只有一个参数,即前面已定义的、指向struct fb_info结构的指针fbi。
4.2.2 DVI设备驱动
LCD控制器将DVI芯片作为它所连接的显示外设,在完成LCD控制器驱动后还需编写DVI设备驱动。在文件drivers/video/mxc/mxcfb_ dvi.c中定义驱动结构体:
5 DVI驱动测试
首先,通过显示一幅图片测试DVI输出是否正常。通过转换工具(如Image21cd)把一幅1024×768大小的jpg图片转换为RGB 888分辨率、1024x 768的RGB格式的二进制图片。然后键入命令:cp pic.bin/dev/fb0,此时图片显示于屏幕上。接下来,再使用MX51的视频解码测试程序播放一个720P的视频H.264文件,可以看到视频播放清晰流畅,效果很好。
结语
经测试,DVI驱动程序在MX51平台上成功实现。framebuffer是Linux提供给用户的一个直接面向显示缓冲区的接口,本设计是一个面向应用的framebuffer驱动,文中给出了DVI驱动的整体架构,对主要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STM32/STM8
意法半导体/ST/STM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