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导体技术人员的生存之道

控制/MCU

1835人已加入

描述


“帮了自己大忙的是学位和人缘”、“在Selete(Semiconductor Leading Edge Technologies)公司,人脉扩大到了以前的10倍,在同志社大学又扩大了10倍”——汤之上隆回顾自己辗转职场的人生时这样说。

笔者见到汤之上,是在为有关技术人员跳槽及再就业的报道进行采访的时候。汤之上是《日经微器件》“从技术实力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日本偏离了技术的靶心”(2005年10月号)等文章的作者。该文从半导体技术人员及社会科学工作者两个角度尖锐评述事件本质,文章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然而,他的人生却绝非一马平川。

在从1987年进入日立制作所、到2002年10月离开日立的16年半的时间里,他一直从事半导体微细加工技术的开发。其间,包括日立的中央研究所、半导体业务部、元器件开发中心、尔必达内存(借调)、Selete(借调),他的工作岗位不断变换,最终因接到公司提前劝退的通告而离开了日立。

“虽然最初没有辞职的想法,但先后3次接受了离职的面谈,最后我下决心辞职”。然而,40岁之后的跳槽比想像的更难。“超过了40岁,日本的企业甚至都不见你”。汤之上送出去的简历多达23份。然后,他跳槽到了发出第23份简历时接受与其面谈的公司里。但也因故于大约半年后辞职。

最终将其从这种不稳定状况中挽救出来的,是他2000年凭借“有关半导体元件微细化课题的研究开发”这篇论文获得的京都大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可供他跳 “槽”的职位除了企业,还扩大到了大学。之后在2003年,他分别在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及同志社大学获得了工程学研究及社会科学研究职位。

汤之上表示,当时为其打开通往大学之路的,是“在学会及Selete公司认识的、日立公司以外的朋友及熟人”。为汤之上给大学写推荐信的,是凭借《半导体立国梅开二度》(日刊工业新闻)一书闻名的日本一桥大学教授藤村修三。在其后的人生历程中,在Selete工作时的上司以及在同志社大学结识的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其得以参与到新的工作及项目中。本文开头的那句话,就是他在介绍自己的人生中人缘有多么重要时说出的。

“技术人员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怀有兴趣、并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生活,日后会从中受益”,藤村修三这样说。另外他还表示,现在的技术人员“高度专业化,只看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应该在40岁之前尝试一下自己写出晶体管的工序流程、并自己完成自始至终的工艺,借此积累驱动晶体管工作的经验。通过这样的实践以便总揽全局,由此可使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更有针对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