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电子的三大壁垒分析

汽车电子

2374人已加入

描述

中国汽车电子现状

技术底子薄外企壁垒难突破; 企业规模小恶性竞争难避免 ;产业链缺失各方力量难凝聚。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70%以上的份额由国外厂商所掌控。

中国有1000多家汽车电子企业,但都是“小个子”。

不忙的周末,深圳市合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依勤会来到北京的汽车4S店,看看公司新开发的IVI(信息娱乐系统)产品的使用情况。目前,该公司这款产品的月出货量为2000台。明年开春,这款产品将在全球发行,郭依勤预计,未来全球销量每月会有20万台,外销将占40%。同样的日子里,在汽车电子行业呆了10多年的沐先生,正忙着继续升级自己的产品线,从CD、DVD到导航和车载电脑等。这些业内人士如此地精心的布局,正是为了迎接中国汽车电子市场高涨的大潮。

金秋9月,中国车市全线飘红。据北京市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9月份,北京新车交易量超过7万辆,再次创造了新的单月销售纪录。这一数据比8月多了1万辆,环比增长了17%;比去年同期更是多了3.5万辆车,同比增长了103%。

“随着车市的红火,汽车电子这两三年也一直很火。”谈及市场的红火,沐先生很是高兴。实际上,从2006年开始,“DVD+GPS”这类产品在“后装”市场非常畅销,深圳和北京的市场南北呼应,映红了汽车电子的“艳阳天”。“中国每年生产多少辆车,就有多少台汽车音响。”沐先生说。按照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构想,在2009年,我国的汽车产销量要力争超过1000万辆,3年平均增长率要达到10%。

然而,有着让人羡慕业绩的中国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却徘徊于一个怪圈,那就是他们业绩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价格便宜”、“利润很薄”的后装市场,而前装市场和车体电子市场却被外企牢牢占据着。

“在前装市场中,汽车增加一套带‘DVD+GPS’功能的电子产品要花两三万元,而在后装市场买一套产品只需两三千元,差了十几倍!”沐先生感慨道。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484.3亿元,2012年则超过3200亿元;而后装市场仅有几十亿元到几百亿元的规模,增长率最多不过40%。

在大好的市场前景下,中国的本土汽车电子企业为何被困于狭窄的后装市场?是本土的企业偏安一隅吗?记者经调查发现,表面红火的中国的本土汽车电子企业,正承受着三大“难”山的重压,嗷嗷待救。

技术底子薄外企壁垒难突破

“国外汽车电子企业用40%的资本控制了中国50%的汽车电子市场,攫取了中国汽车电子70%的利润。”5年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格局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王小广博士所言。而今,这样的格局未有太多改变。据调查,目前中国汽车电子市场70%以上的份额由国外汽车电子厂商所掌控,这些企业包括博世、德尔福、伟世通、德国大陆、现代莫比斯、电装、西门子VDO、法雷奥。在激烈的竞争中,孱弱的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几乎无话语权可言。

按业内的说法,汽车电子市场基本分为两类。一是车体汽车电子:包括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电子;二是车载汽车电子:包括行车电脑、导航、音响和信息娱乐系统,以及车载通信系统等。车载类又分为车厂定制的前装和市场销售的后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