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IC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设计技术有了不小的变化。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ruc Design Automation)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EDA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机械、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矿产、生物、医学、军事等许多领域中都有EDA技术的身影,尤其是通信电子领域应用EDA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更加明显。设计者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在EDA平台上,通过硬件描述语言VHDL来进行设计,利用计算机进行逻辑编译、化简、分割、优化、布局、仿真等。可以说EDA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电路设计现状,有效的降低了设计者的劳动强度,对于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EDA技术的快速发展,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仿真软件较多,现选取Multisim2001软件作为分析的对象,对通信电子线路EDA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Multisim2001软件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推出的专用仿真软件,它的界面简洁直观,具有较为强大的功能且使用方便,因此受到了广泛应用。
Multisim2001软件的应用主要是能够在没有实验室的条件下,对电工电子元件及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模拟,给使用者提供与实验室效果相同的成果。应用Multisim2001软件极大的方便了电子线路教学、设计等方面,尤其应对实验室资源不足的条件时更是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
EDA技术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来的,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大体上有三个阶段。第—个阶段是电子线路的CAD,这一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程序编辑功能,以实现电路理论算法及相关经验公式的编写,进一步发展为辅助分析及制作印刷电路板等要求更高的功能。在EDA技术的早期出现对于电路设计者工作的工作量,提高功效效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发展水平较低。随着EDA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实现了自动布局布线以及电路级仿真与分析的能力。EDA技术出现以后发达国家的EDA公司由于不断竞争,推动了技术的发展,使得EDA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此时EDA技术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智能化。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课程设置中,通信电子线路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通信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中作原理,是学生构建起通信与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知识框架。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通信电子线路的仿真需要借助于电路或者实验箱进行,这就需要有不同的仪器设备参与,这种方法对于实验的设备的精度还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一起设备的精度不够,那么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针对上述情况,改用Multisim2001软件则会有较大的改善,不但会有效的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具丰富的扩展能力。对于实验性实验来说,应用Multisim2001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可做实验种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综合性实验而言,应用Multisim2001软件可以实现对原油电路修改增减单元等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对于开放性实验而言,应用Multisim2001软件可以便于使用者进行仿真测试等。
在通信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频谱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采用Multisim2001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具有明显的优势。Multisim2001软件由于界面简洁,功能强大,因此非常适合对波形复杂、计算难度高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通过Multisim2001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让使用者直观的感受到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幅度变化等规律。将其应用在通信电子线路的教学中还能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除了通信电子线路教学方面和理论分析仿真方面的应用之外,EDA技术最重要的应用体现在电路设计方面,下面就针对EDA技术在射频电子电路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EDA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来的,它以计算机为工具,使用者可以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设计文件的编制,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这一整套设计流程,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完成为止。
EDA技术从出现开始已经极大的改变了电子电路设计领域的现状,通过计算机这个工作平台,借助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电路设计文件编制,再由计算机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从本质上说,EDA技术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综合发展而来的,对于辅助进行IC设计、电子电路设计以及PCB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EDA技术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给电子电路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态势,相信会技术推动电子电路设计领域的发展。对于电子工程设计者而言,掌握了EDA技术不但能够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EDA技术应用广泛,但是相关研究,尤其是深入的研究分析还不够多,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积极的参与到EDA技术的探索与研发中来。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