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完成第一个5G标准:5G序幕拉开

描述

事件:5G渐行渐近,刚刚在美国里诺举行的3GPP分组大会上,3GPP第一个5G版本——Rel.15正式冻结,也就是NSA(非独立组网)核心标准冻结。5G时代,中国引领全球的趋势越发确定

时间:2017年12月3日21:00-22:00

嘉宾:3GPP资深专家(从业十年以上),Rel.15(非独立组网)核心标准中国移动现场实际参与者

核心观点:

(1)5G的第一个标准完成,意味着5G从过去的讨论到开始落地,渐行渐近,5G序幕正式拉开

(2)这次落地的标准是干什么的?

这次是5G非独立组网第一个版本的功能性的冻结,详细的细节需要3个月会议完全冻结;

非独立组网就是利于运营商利用现有4G网络基础设施快速部署5G,抢占覆盖和热点;简单理解就是速率上有大幅提升,但是对于低延时、大连接、网络切片等复杂5G应用还不能支持;

(3)目前阶段:中国在这次标准的贡献中还是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未来目标5G时代引领全球;

(4)产业链的成熟度:

非独立组网的商用(厂商准备需要半年时间,2018年下半年非独立组网的5G商用可以实现了)

独立组网:需要等到2019年

全球现在的格局:日韩为了冬奥会,美国在部分热点城市做非独立组网的运营商用;中国提出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独立组网的规模商用;

(4)后面还需要关注的时间节点:

2018.03 5G非独立组网标准完全冻结;

2018.06 5G独立组网的功能性标准冻结

2018.08 5G独立组网的标准完全冻结

标的优选:5G细分板块龙头;主设备:中兴通讯;传输网:烽火通信;光通信:亨通光电、中天科技、中际旭创、光迅科技;

会议详细内容:

华创通信组首席分析师束海峰:

昨天,5G的第一个R15版本正式出台,意味着5G的序幕的拉开,有点像NB的标准,去年10月份,NB也做出了标准,整个市场也表现不错,这个时刻,整个5G标准的落地,也会成为板块性的机会,我们邀请到中国移动的专家,刚从美国会议回来,全程参与了标准的制定表决和制定,邀请专家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次会议和标准的情况。

中国移动专家:

我在中国移动负责5G标准的具体人员,上周在美国开完标准化会议,第一个标准版本实现了冻结,也是5G发展中里程碑的事件,和大家谈一下事件的意义。

我们通信行业里面,通信行业基本上十年一代新技术,5G初衷是面向2020-2030年这一代,第二个大背景是,全球电信行业里面要想实现规模效应和不同手机用户在全世界的自由移动,所谓漫游,技术体系必须实现标准化的能力,当前正在制定标准,希望所有需要实现无线连接的终端。

最开始5G瞄准的是2020年开启的5G时代,2020年才会使用,现在开始讨论标准?理论上一个标准冻结了,后续还要产业界各方做配套开发,产品做不同测试,和网络组网试验,在做修改。一个新时代的网络,一般需要提前3-4年时间来提前确立标准,相对于真实商用时间点。

从标准而言,目前有2条不太完全一样的诉求,所谓的5G组网方式的差异,第一类是非独立组网,第二类独立组网,非独立组网,是5G建设的时候,以4G为依托,在必要地方布局5G基站,非独立是5G系统对4G而言,是5G本身不具备端到端的能力,独立组网是说5G系统是端到端的,没有4G我照样玩得转,完全依靠自己就能提供相关的服务和能力,在区别里面,可以看到的,从网络设备来看,网络本身区分为接入网、核心网,分成2大块,通常接入网投资占70%-80%,非独立组网主要以4G网络做依靠,把5G基站布置进去,依托4G现有网络来工作,独立是把5G接入网和核心网全部布置进去,上周完成的是5G非独立组网的标准化版本,在明年6月份,我们还会继续完成5G独立组网的标准化。

关于5G标准完成,现在有些媒体说法不严谨,并非真正完成,真正完成还需要3个月,上周完成的只是功能性的完结,真正的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参数,大概还需要3个月的工作时间,这个是2017年12月份是5G非独立组网第一个版本的功能性的冻结,再过3个月是真正冻结,到2018年6月份的时候,会实现5G独立组网标准功能性的冻结,2018年8月份,实现整个5G独立组网协议细节的冻结,二者相差6个月时间。

到2018年6月份我们可以说5G第一个标准版本完成了,周末完成的是5G标准第一个版本的重大里程碑。

关于5G标准有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为什么需要差异化方式?这是不同运营商的策略,有的运营商觉得4G网络不错,觉得还有一定生命周期情况下,要投资5G,就想要有舒缓的节奏去投资,依托4G的现网,在业务量比较大的时候,比如在王府井等业务高发热点区,这些地方建立一些5G基站,5G基站能力更强,依托4G就行了,可以实现快速的部署,因为我只负责接入网部分,所以能快速部署,并且可以节省投资。另外一些运营商,对于品质有妖气,他们认为要部署5G就要部署全部的5G,不会部署在局部地区,全部覆盖就意味着不依托4G,就部署端到端的5G,取决于运营商的需求。

还与部署5G真正业务场景是什么有关系,是在局部地区提供,还是满足用户体验的一致性部署全部的5G呢?

还与运营商的无线电的频率有关系,频段越高,传播的距离越小,做移动通信,最主要特征是移动性,用户的业务不能中断,频段越高,能提供的无线电覆盖非常短,要想实现连续的广域覆盖很困难,比如美国频率很高,无法实现连续覆盖,要想用高频段实现连续覆盖,成本很高,所以可以用4G做依托,在需要的时候部署5G基站,我国定了3.5G的频率,有可能实现连续覆盖的。到底是依托LTE还是单干,和无线电频率也有关系。

全球有两条比较差异化的运营商的路径选择,有的运营商选择独立组网,有的选择非独立,像美国一些拥有高频段的运营商,就会选择非独立组网,出现5G空洞,就会回到4G,日本初期也会采用非连续覆盖,日本主要面向2020年冬季奥运会,在场馆部署一些5G,东京之外的没有奥运会以外的,用4G先支撑,逐步上升到5G,韩国也是。我国要怎么样,还没完全定下来,我国分的频率,能不能支持,我国还在测试,对于非独立组网而言,主要满足当期诉求。全球产业界都把精力放在非独立组网标准,满足运营商不同的需求,之后再去满足独立组网的标准,二者之间有6个月的差距,非独立组网满足运营商想早点部署5G的需求。

上周的工作可以让全球的运营商,假设选择非独立组网,那么就有标准可用了,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运营商同意5G的发展最终需要一个端到端的5G,非独立组网只部署了5G接入网,暂时没有部署5G核心网,但是一个系统一定是端到端的,缺一块的话,5G端到端的能力会出现选择性的缺失,如果只部署了5G接入网,就不具备5G核心网的能力,能够让你快速感知到无线信号的强度和快,但是5G核心网带来的天然的能力会缺失。全球运营商统一统一5G发展最终需要一个端到端的5G。

运营商做不同的路径选择的时候,包括韩国运营商,做部署的时候,第一步先部署非独立组网,先部署5G基站,后期再慢慢升级,组成一个端到端的5G,时间会持续一个时间,在这个层面上,整个全球5G建设有大的不同,第一个先独立组网,建设基站,再逐步升级,引入5G核心网,典型的是日本和韩国;第二个是整个5G一步到位,建设接入网和核心网,提供全面的端到端的能力,两个方面包括5G技术能力、产业投资、现网改造的力度都有差异。

我国目前做的事情:

当前,我国正在国家统一指挥下,我们正在做5G外场测试,我们国家说的是2020年商用,所以全球竞争比较激烈,美国也是2018年部分商用,我国2020年商用,背后很大的是产业的竞争,包括哪些厂商在全球具备竞争力,包括配套的传输等,都需要背后技术的飞跃,还有产业的大投资在背后,我国也是做了很多工作,一个是标准化,在标准化中,是不是满足我国,我国是2020年实现商用,前提是至少提前2年去完成标准化,再加上大规模测试,后面同时标准开发过程中,推动相关厂商同步推动和5G标准接近的产品平台的完备,在测试过程中也做同步更新和迭代,产品测试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去解决和响应,整体目标是2020年实现商用,国家希望在5G竞争中不要出现落后,我们提出的目标是5G实现全面引领,我们到时候在5G时代,我们在1G、2G什么产业都没有,3G有一年 ,4G算是可以了,像中兴、华为等厂商,希望5G我国能够为全球建设一套强大的5G设施系统,希望可以满足人的通信,也要满足物的通信,既包含常规的物联网,也要满足工业物联网,希望我国产业界可以奋发,网络设备和配套传输等都可以在5G这个革命性的时期,通过大规模投入和建设把产业能力构建起来,能够让我国产品竞争力在全世界得到提升,保证我国产业在走出去的方面可以占用更大的份额,在这个前提下,我自己的感受是,去年年初我们在说,力争2020年商用,到今年夏天,***来视察,说的是2020年肯定要用,当时给的说法是,规模商用,通过这个历史性机遇,把我国的产业界强大起来,我们不仅是大规模做5G,也比较急切,希望我们可以实现基本引领,大家看新闻也可以看到,前两周大量报道,包括国家发改委也开始这里大国家项目,几个运营商主导,联合厂商一起,做一个更大的实验网,我们当前正在做申请的工作,我们国家也在快马加鞭建设5G,标准化的完成是一切工作的依托,为后续做5G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相对4G、3G而言,我国产业界在全世界利益格局的变化:

我自己做3G、4G、5G标准十多年了,整个中国力量越来越强,包括我国的参与的公司数,和背后隐藏的专利数,都是很大的提升,3G就是高通一家独大,4G包括华为、中兴等网络设备厂商有很大进步,到了5G不光华为、中兴、大唐有投入,其他很多厂商特别是芯片厂商,也在投入,包括OPPO、VIVO、展讯等终端芯片厂商,也做了很大的投入,都带动了我国的产业力量,包括后面隐藏的专利的份额,相对4G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对于构建我国的力量,和在全世界应对知识产权的挑战方面,都是很有用的方向,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电信行业在全世界来说,几乎是对知识产权最重视的行业,也是知识产业竞争最白热化的行业,我国在5G时代知识产权方面会有个很大的进步,这是标准化以及背后专利的基本的影响。

关于5G网络市场规模多大:

很多人很好奇,最近看到很多自媒体提到5G网络市场规模多大,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第一方面,5G网络建设目标是什么?如果是提供热点地区的覆盖,他的真正的市场规模未必特别大,如果5G瞄准的是实现万物互联,则市场规模会比较大。具体分年度,到底多大投资,和不同运营商的定位和技术本身也有关系,如果无线电频率很高,如果想实现广域覆盖,那么会比4G投资更大,总体而言,全世界频率都比4G要高,投资要比4G大,另外一方面,5G的传输能力,是4G的大概上百倍,比如一个小区,4G一百兆,5G如果建立10G,对应的光纤回传也好接入也好,也要满足5G的要求,也是10倍20倍能力提升,5G背后的传输、路由器和交换机等都是百倍能力提升,都必须扩容,才能慢则5G配套的要求,和5G配套的相关方,都会受到5G的影响。

Q&A:

Q:这次标准的完成,时间和之前的时间有提前,还是超出预期呢?非独立组网现在在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大概是什么样的阶段?这两天美国的Verizon也宣布了说,毫米波也在不同的城市应用,非独立组网明年可以落地吗?

答:时间上面,应该说是符合预期,2017年年初决定2018年要搞个东西出来,所以2017年3月份产业界决定把5G标准加速,以前想更晚一点,加速部分主要是针对非独立组网,今年年初达成共识,都预计2017年底可以把非独立组网完成,作为具体的参与者在我们的预期之内。

产业成熟度,我也得到消息,说Verizon在11个城市提供服务,现在都在竞争,目前标准刚完成,还需要几个月去迭代,对于非独立组网产业,我相信2018年可以实现基本的成熟,基本上标准冻结之后,厂商需要半年时间,可以做出一个完成满足标准规范的产品,我认为2018年可以基本成熟,后期更多是终端的成熟,终端芯片一般比网络层慢一点,我们要看终端是不是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

Q:高频这部分终端在2018年下半年出来吗?

答:从老百姓使用来说,还是困难的,不是老百姓手持的,一般是大模块CPE的东西能够出来,变成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还涉及很多问题,2018年底很难出现商用手机出来,一般可以出现类似上网卡的东西出来。

Q:独立组网的话,核心网改了以后,成本可以提高50%,性能到底有多少提高?

答:核心网是30%投入占比,假设只投接入网,不投核心网,那这么一比,不是多了50%吗?

到5G时候,核心网特点发生很大变化,最大的是核心网出现了更多面向虚拟化的发展,和4G发生很大变化,不太好依靠传统经验做评估。

5G能力的损失,5G是一个端到端的系统,既有人与人的通信,也有物与物的,最主要会支持一些叫做网络切片的技术,还有一些新的增强的设计,可以提供更细颗粒度的业务的管理,5G只建设了接入网的部分,那么支持网络切片、虚拟化、更精细颗粒度的业务能力方面会出现弱化。如果5G要实现对于垂直行业很高的拓展的话,需要5G核心网才能做到。

Q:举例,比如要实现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话,非独立组网可以实现吗?

答:非独立组网做的话,那就是用4G的能力做。

Q:能不能具体化一点,比如非独立组网,要自动驾驶,要多长时间反应?独立呢?

答:非独立组网无法实现自动驾驶,独立组网可能实现。

4G的技术能力传输需要100ms左右,但是自动驾驶需要4-5ms。

仅仅是辅助驾驶,4G可以做到,但是自动驾驶做不到。

量化的,5G对4G的能力有个100倍的提升,对时延要求高的需要5G。

Q:投资有大概的匡算吗?

答:我们思路不一样

非独立组网是先建立基站,因为是依托4G,所以对4G也要改造。

5G独立组网是端到端的,二者改造力度和成本会有差异。

量化差异没法衡量。

Q:核心网的改造主要是对光纤的拉动吗?

答:如果是建立非独立组网,对4G基站也是有改造的。

Q:剩下的是18-21号的会议吗?会什么还有这个会议?

答:这是3GPP的工作会议,上周的会议是工作组层面,下两周的里斯本的会议是确认一下,比如全国人大有常委会,开完后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会。

Q:在网上看到,这次是R15的标准,R15的标准分三个阶段冻结,我的理解是,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之前都是定的是18年6月份冻结,这次非独立组网是提前了?

答:总体上整个R15都是2018年9月份冻结,非独立组网的功能性冻结是2017年12月份,独立组网的动能性冻结是2018年6月冻结。这个时间基本是符合之前预期的;

Q:标准的制定会受到哪些厂商的影响?

答:总体而言电信行业是需求和技术双轮驱动,需求代表运营商和客户。

主导一方面取决于标准能力,另外一方面是专利的积累。

主导的是运营商,厂商主要是华为、爱立信、中兴、诺基亚。

独立组网方面,中国移动是主导方。

Q:这次专利过程中,中国有没有量化的,中国大概占了多少?

答:我能看到的是直观现象,没有具体的量化。

Q:中国移动一直提独立组网的概念?在独立组网领域,我们更强?在非独立组网美国和日韩投入更多?这样理解合适吗?

答:不合适。

Q:从目前看,就算是非独立组网,我国还是比较优势的?

答:我们也关注非独立组网。

Q:18年上半年,非独立组网方面,国内运营商会有什么动作吗?

答:会有一些测试吧,国家正在组织,还没有定案。

总结:

目前3GPP标准,还是非独立组网,正式在3个月之后完全冻结,18年6月份,独立组网标准的初稿完成,9月份细节会冻结,我国的思路还是全球引领,2017年整个5G部分,无线设备(中兴、华为),需要高速光接入网系统和光器件(烽火、光迅、博创科技等),更多的基站需要把基站连接在一起,就需要光纤光缆(亨通光电、中天科技、长飞等)和光模块(中际旭创、光迅科技、新易盛),这类的标的属于确定性高、龙头,今年资本市场很喜欢。再看基站射频端,更宽的频谱带来载波聚合数量的提升,大规模阵列天线,天线(通宇通讯、摩比)、滤波器(麦捷科技、三安光电)、PCB、高速连接器(金信诺)等部分会增长很大,弹性比上一部分还要大,因为上面的弹性来源于基站数量,而这部分增长基于单基站,但又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有风险,比如天线的集成、滤波器的实现等,若在15、16年,市场追的就是这种标的。5G大方向,国家在不断加快节奏,这次标准落地在极大促进5G发展,18年5G还是我们的重大方向,我们会持续关注后面的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