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平等赋能每个人,AI将在不同领域迅速落地

人工智能

635人已加入

描述

不知你是否察觉,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与百年前电力系统的诞生初期颇为相像:当人类发明了电力,这一革命性基础设施就会迅速完成对创新者的赋能,让人们的创造力与电力完成嫁接,引领各个领域完成从“电”到“电器”的蜕变——如今,作为新时代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也正走在从技术攻坚到嵌入大众生活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凭借个人还是组织的力量,当技术本身不再是问题,你就会清晰看到开发者将想法变成现实的景象,清晰听到AI在不同领域落地的声响。

而完成这一历史进程的硬性约束条件,就是“技术本身不再是问题”,这意味着,在底层框架层面,开发者需要“被赋能”,这一角色毫无疑问将由巨头担当。

就在不久前,Facebook,谷歌,微软等国际科技巨头都召开了自己的年度大会,在硅谷知名科技行业分析师本·汤普森看来,除了传递最新的业务发展逻辑,这些大会还透射出巨头们的技术哲学观,汤普森就在文章中敏锐地指出:与谷歌和Facebook希望让“技术帮人类做事”不同,微软的哲学观是让技术“为人类赋能”——“不是让技术为人们做事,而是让人们做以前从未做过的事”,就像微软CEO纳德拉所言:“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些技术赋予每个人权力,用这些技术确保每个行业都能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而在中国,百度也在最近召开了AI开发者大会,在大会上,作为百度人工智能赋能的核心,百度大脑宣布升级至3.0版,并宣布对外开放110多项AI能力,未来也将持续平等赋能开发者——从这种自我期许来看,百度的技术哲学观似乎更偏向更具使命感的后者,他们希望平等赋予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权力,以取得更多成就。

可以预见,在科技巨头的赋能下,AI将在不同领域迅速落地,诞生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电器”。

落地为先

先来回顾一下百度大脑3.0的迭代,其中包括技术层面和开放层面。

在技术层面,百度大脑3.0提出了“多模态深度语义理解”的核心能力,它指对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语义理解,包括数据语义、知识语义、视觉语义、语音语义一体化和自然语言语义等多方面的语义理解技术,不仅能让机器听清、看清,更能深入理解它背后的含义,深度地理解真实世界,进而更好地支撑各种应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百度大脑迭代到3.0版本,也形成了从芯片到深度学习框架、平台、生态的AI全栈技术布局,是目前最完整的AI技术平台:尤以芯片领域最令人振奋,百度大脑3.0首次将芯片纳入技术体系,发布了百度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能够大幅加速百度大脑的算力增长;而在百度深耕已久的开源框架领域,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也发布了完整的PaddlePaddle Fluid训练与预测框架,PaddlePaddle作为AI芯片指令集,将与AI芯片结合,推动AI行业生态快速发展,降低深度学习应用门槛,优化整个深度学习的研究环境。

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述,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百度大脑3.0宣布开放110多项场景化AI能力与解决方案,并通过开放EasyDL等定制化平台以及软硬一体的AI能力,持续降低AI应用门槛,从而帮助开发者和企业应用AI实现业务升级,百度大脑未来也将不断开发新的AI能力,让任何人(包括个人开发者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基于真实需求的AI想法,都能通过百度的赋能,在不同领域从容落地。

对于任何AI开发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巨大利好。你知道,在资本和媒体的合力塑造下,人工智能多少成为一个“概念的囚徒”——于是不难发现,在产业界,有太多为演示而生的产品,太多为概念而生的公司,太多不知如何让技术落地,不懂需求,把AI当“锤子”到处找“钉子”的创业者;与之类似,在学术界,尽管中国AI论文发表数量经常被视作中国AI产业领先的理由之一,但坦率地讲,懂得技术原理的人很多,但真能让AI应用实现落地的很少。

嗯,真正的人工智能,绝不仅仅是学者的论文和网上刷分的选项,任何的学术研究和产品展示,最终都要实现落地,普惠大众——这就好比,在电力时代,大众并不关心爱迪生与特斯拉的直流交流电“原理之争”,他们只想要更好的电器。

我相信,在百度等科技巨头的充分赋能下,AI大规模落地的速度,可能要比人们想象中要快。

人工智能促进经济效率

而在我看来,无论是从行业还是个人层面,AI的赋能与落地,将带来不同的意义。

先来看行业层面。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都伴随着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技术变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一直是经济学家无比关注的话题,在他们看来,古往今来,任何行业的崛起都经历三个过程:技术先导,产品跟上,大规模落地,最终形成推进社会进步的力量——遵循着相似的脉络,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和场景化,无疑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尤其是在对产业升级拥有强烈诉求的中国市场,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已非常明显:去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27.2万亿元人民币,对GDP的贡献高达32.9%,2025年数字经济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实现这一目标,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依次落地,需要各行各业拿起最新的技术工具,完成对传统产业的重塑。

不妨举个AI实际应用的例子,譬如在零售领域,通过百度大脑的赋能,百度在大会上展示的无人超市应用视觉语义化技术(让机器完成从“看清”到真正“看懂”的蜕变),通过识别人物、动作、物品并关联时间序列,将数字化的视频转化为结构化的语义知识,了解顾客意图,实现顾客拿起商品就走,可以大幅提升超市运作效率,实现行业升级。

除了可被消费者轻易感知的领域,AI其实还隐匿在不同行业的神经末梢,在细节之处增进行业效率,随便举个例子:产品检测。你或许有所不知,知名厂商圣象地板通过运用百度EasyDL定制化训练与服务平台,结合工业摄像头,进行地板质量检测——相比人工检测导致的产能不足,以及长时间操作导致准确率下降等问题,将检测及分拣环节交给机器,处理单片木板原料的单位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4,仓储流转速度预测可以下降15%,整体可提升2倍以上的经营效率。

从这两个案例不难发现,在行业层面,人工智能的渐次落地,其实是新经济时代下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就像顺为资本执行董事孟醒所言:“人工智能从算法端和数据端开始,包括找数据、收集数据、激励机制、计算和传输,整个过程都指向了一个目的,就是优化经济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优化效率,对用户来说就是优化体验。”

促进个人创造力和竞争力

而倘若抛开宏大视角,从个人而非行业层面诠释AI的落地,你会发现,它或许是这个时代挥洒个人禀赋的最佳工具。

再来看两个例子。

中科院研二的任家强同学一直很关注环护,在他看来,违规开发是最令环保部门头疼的事情之一,于是他根据环保部国土污染面积统计结果,利用百度AI训练出一套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模型,希望未来这套模型能用于政府规划部门,规避不当开发造成的后续风险。

而来自合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梁佳同学,则发现街边盲道经常会被违规停放的车辆阻挡,于是想到利用百度AI进行路面状况识别训练,目前已经搭建出一套模型,在梁佳的期许中,未来这套模型可以结合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路面信息,通过语音或者震动等方式对用户进行反馈提醒,解决盲人出行困难问题。

嗯,如同凯文·凯利所言,就像“振弦技术发掘了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油画颜料和帆布技术释放了几百年来画家的天赋;胶片技术成就了更多的电影人才”——在人类正在迈向的智能时代,只有当“技术本身不再是问题”,个人才能释放更强的创造力。

而更进一步讲,百度大脑赋予个人的创造力,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兑换成竞争力。

要知道,在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电力系统”之前,人工智能还处于“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普及”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率先拿起AI工具的尝鲜者,无疑能吃到巨大红利——换句话说,与人类历史上诞生的其他新技术一样,现阶段的AI也在将人群划分为“知道它的”和“不知道它的”,“会用它的”和“不会用它的”,而前者无疑拥有了提高个人竞争力的利器。

不妨再举个例子。

生于1996年的黎英明2年前以实习生身份入职卓繁信息,这家公司主要从事企业应用开发。由于知晓并掌握了驾驭AI的能力,他来到公司后,带动公司整合了百度语音识别、人脸识别、UNIT训练等多项AI能力,公司通过这些能力开发出了24小时无人值守政务机,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年无休的24小时自助办事服务,目前已在上海落地,黎英明自己也在短短两年内,从实习生跃升为项目总监。

结语

总之,无论是借助企业还是个人的力量,就像当年的电力系统一样,在对开发者的不断赋能中,人工智能正在给不同行业带来巨大增量,并已经深刻改变了零售,医疗,金融,媒体,交通等不同领域,在这个过程中,百度则希望成为给不同行业带来技术升维的“大脑”。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揭示了各行各业开发者调用百度大脑的“用脑量”(譬如近半年数据显示,视觉是开发者调用增长最快的AI技术)。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有趣,且颇具现实意义的概念,因为从现在到未来,“用脑量”很可能成为判断一个行业智能化水准的关键指标——某种意义上,这就如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用“用电量”判断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一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