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常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微机已进入普通家庭和中小学校,随之而来的维修工作也越来越重。而微机中硬件故障率最高的是主机的电源,从维修中我发现弄清TL494的功能和各引脚的作用对维修电源致关重要,下面就介绍TL494的功能和各引脚的作用,以及检测方法。
TL494是一块脉宽调制集成电路,是大多数微机电源的中心控制部件,如图1所示。TL494是16脚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内部含有基准电压产生电路、低电压停止电路、振荡电路、间歇期调整电路、PWM比较器、两个误差放大器和两个输出电路等,引脚配线图见图2,内电路框图见图3.
以下按引脚的顺序介绍各脚的功能及有关参数。
1脚:误差放大器I的同相输入端,耐压值41V。
2脚:误差放大器I的反相输入端,耐压值41V。
3脚:反馈端,用于误差放大器输出信号的反馈补偿,最高电压4.5V。常用于提供形成PG信号的一个输入信号。
4脚:死区时间控制端,通过给该端施加0~3.5V电压,可使占空比在49%~0之间变化,从而控制输出端的输出。
5脚:振荡器的定时电容端。
6脚:振荡器的定时电阻端。
7脚:接地端。
8脚:为第一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耐压值41V、最大电流250mA)。
9脚:为第一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晶体管的发射极(耐压值41V、最大电流250mA)。
10脚:为第二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晶体管的发射极(耐压值41V、最大电流250mA)。
11脚:为第二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晶体管的集电极(耐压值41V、最大电流250mA)。
12脚:电源输入端,极限电压41V,低于7V电路不启动。
13脚:输出方式控制端,当13脚与14脚相连时两管为推挽方式输出,当13脚与地相连时两管为并联方式输出。并联输出时两管的发射极与发射极可相连,集电极与集电极可相连,并联后输出电流可达400mA。
14脚:基准5V电压输出,用于为各比较电路提供基准电压值,最大电流10mA。
15脚:误差放大器Ⅱ的反相输入端,耐压值41V。
16脚:误差放大器Ⅱ的同相输入端,耐压值41V。
由于主开关电路的工作完全由TL494控制,当主电路元件发生损坏时,很有可能是由于TL494的损坏或不良引起的,因此,在更换主开关电路的元件后,不要立即通电,应该先对TL494进行检测,以免再次损坏元件。检测方法如下:
1)先给TL494的12脚加一较低直流电压(9~15V),测量13脚、14脚电压应为+5V。如果正常则转到第2步,否则断开供电,检查外围元件,当确信外围元件无故障时,再拆下TL494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TL494损坏。
2)把TL494的12脚电压提高到20~30V之间,电路应仍然正常,即TL494的13脚、14脚仍为+5V,若正常转到第3步,否则说明外围电路元件或TL494本身性能不良,应进一步检测和更换。
3)用示波器观察TL494的5脚、6脚应有幅值为4V的锯齿波,否则说明振荡电路没起振,或振荡不良。
4)上步检测正常时再测量TL494两个误差放大器的检测输入端(误放Ⅰ为1脚、2脚之一,通常是1脚;误差放大器Ⅱ为15脚、16脚之一,通常是16脚),测量结果都应为0V(因主电源未工作),与之对应的另外两个参考电压输入端(通常是2脚、15脚)应有一定数值,此值因电路设计不同而有不同的设置,通常是2.5V。
5)测量TL494的4脚电压应为+5V,(因各组均无输出,保护电路动作),8脚、11脚均应为0V(无脉冲输出)。否则检查TL494外围电路或TL494本身。
6)在以上各步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保护电路,设法使保护电路去除保护作用,或使TL494与保护电路隔离。
7)模拟误差放大器的检测输入信号电压使TL494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方法是用一个10kΩ的电位器,中心接点接检测信号输入端,另外两端,分别接14脚和地。
8)调节电位器,TL494的8脚、11脚电压应有变化,用示波器应能看到脉冲宽度有变化。当检测输入端电压超过某值时,8脚、11脚电压变为0,电路进入模拟保护状态。
通过以上检查后,即可认定TL494工作正常,可以通电。TL494各脚正常电压值和电阻值如表1所示。
与TL494同类型的集成电路还有UPC494,TL594,M5T494,MB3759M,IR3M04,IR9494等可用于代换。
TL494相关文章: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