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网混改能增加中国能源系统的安全性

智能电网

334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关于将要成立国家管网公司的讨论和传闻非常多。作为油气改革的重要步骤,成立独立运营的管网公司的讨论非常多。其实去年五月,国务院给出的石油天然气改革建议中就明确了管网独立的改革方向,只是具体怎么独立,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从中国能源布局角度看,电力输配网和天然气管网是低碳绿色能源能否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关键骨干性能源框架体系工程。电网和气网的天然垄断性,容易形成垄断利润,增加社会成本。故而必须要求其承担部分公益性社会职责,进行严格监管,管住中间,放开两头,鼓励各种电源、气源充分竞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能源主体将逐渐集中到城市。如何将电网和管网更有效融入当地经济,笔者认为中国电网和气网为主的能源管网应该以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电网和气网,加快发展步伐,使其更有效接纳清洁可再生电力,提高天然气输配供应能力,借助煤改电与煤改气,更有效替代污染较重的煤炭。

国家电网是国家资本高度集中的电网体系,通过多年集中力量办大事,已建成庞大而坚强电网系统,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可再生绿色电力的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分布式风力发电、分布式燃气发电等靠近用户侧分布式发电模式大发展,薄膜光伏与建筑材料的合二为一,以及储能和微电网的发展,对电网提出了各种各样新的要求。作为电力消纳主要载体人群高度聚集的城市,特别期盼电网更有效利用当地分散的可再生电力,并有效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对当地城市电网进行混改是很好的改革模式,吸引当地资本,特别是相关性较强的民营资本入股城市电网,就地注册,就地纳税,优先消纳当地可再生绿色电力,借助降低电力输送成本,就能大幅度促进城市本土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电力发展,可以更好解决当地城市就业,增加投资,最终可以增加城市消纳可再生电力较高价格的能力。城市电网的混改使城市决策者和居民拥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替代污染较重的煤炭和石油。城市能源规划与发展,因地制宜,立足本土可再生能源,就能加快城市能源逐步走向独立,每个城市能源自给自足发展好了,也有利于整个国家能源走向独立,减少中国未来大规模境外油气进口,确保中国能源更安全、更洁净。

电网混改可以先从靠近用户侧的城市电网混改试点,对跨区域长距离输送骨干电网,甚至电网集团母公司,在条件成熟时,也可以吸收资金实力较强的与电力相关性较强的资本和大基金参与混改。对抽水蓄能电站及其他储能设施也可以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新模式。电网的规划和调度要集中,电网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则可以分散和混改。

天然气管网与电网发展走的道路不同,由于气源因素的制约,天然气主干线和支线大都由石油天然气公司主导建设,而城镇燃气管网则是走市场化较强的路子,一般是对以前国有煤气公司混改而成。由于气源有限,中国天然气管网发展远远滞后,不仅总长度不够,满足不了天然气大发展的需求,而且天然气管道的互联互通、储气调峰设施也严重欠缺。因此,气网的混改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借助高强度大力度混改,加快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步伐。

应充分调动中国央企三桶油、地方政府、相关用气公司和大基金的积极性。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国情,可考虑以管道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国石油油气管道公司为主体,不破坏产权体系,依法发起设立并混改成立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公司,母公司由三桶油存量管道资产评估入股;再有国家油气管网母公司在每个省的管道资产并配置适当现金,吸收该省当地管道资产和现金入股发起设立省级油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油气管网集团公司统一规划中国油气管道,并进行统一调度,投资建设和运营由每个省公司实施,互联互通、相互串气问题迎刃而解。

能源管网改革除了要以混改为方向外,还应注意电气联调。电气化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趋势,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大都以电力形式存在,随着电动车、地铁、城铁、高铁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电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变化的电力供应和更有特色变动的电力需求,特别需要城市负荷中心,启停灵活、占地面积小、较为清洁环保的燃气调峰电厂,助力将电网打造成坚强智能电网,因此需要电网和气网的联合调度。

从国家能源整体安全角度看,可成立国家能源最高层面的电网和气网联调中心,集中并统一调度。借助城市负荷中心燃气调峰电厂为国家电网进行强有力的调峰,电网调度和气网调度在战略规划布局和技术交汇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电网调度中心和气网调度中心能够及时进行有效战略协同,共同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和坚强智能气网。

目前电网和气网是我国主体的能源管网体系,也是我国主体能源电源和气源输送关键渠道,其活力和发展速度对中国能否按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电网和气网的混改使其更有活力和创造力,更能降低中间输配成本,电网和气网的联调也更能增加中国能源系统的安全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