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是从宏观上对智能电网标准的总体把握,是为了解决智能电网建设、技术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需求,也是开展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的依据。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包括基础与通用、规划设计、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信息通信等内容。
基础与应用:基础与应用是智能电网建设必须共同遵守的基础标准。包括术语和方法学、电能质量。术语和方法学确定了智能电网的定义以及用以指导智能电网总体规划和发展的系统方法。电能质量是智能电网各专业分支涉及电能质量的通用技术标准。
规划设计:智能电网规划设计阶段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智能电网规划设计和仿真建模。智能电网规划设计主要针对智能电网规划及相关专题规划给出的管理和技术规定,包括规划内容深度规定、应满足的安全稳定标准、安全稳定分析计算方法等。
发电:包括常规电源网源协调、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和大容量储能系统并网。常规电源网源协调技术指常规电源涉网保护和控制技术等保护技术以及发电机组的状态监测。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分支主要解决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对电网的调度、运行、控制的影响,保证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电网和新能源协调发展。大容量储能技术是提高电网接纳间歇式电源的重要途径。需要制定大容量储能系统并网标准,对大规模储能系统的接入特性、特性测试、并网运行控制、监控系统功能及监控设备等进行规范。
输电:包括四个关键技术领域: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状态监测。特高压输电标准包括特高压交、直流设计,建设、设备、运行等标准系列。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新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并网、孤岛供电等方面具有较强技术优势,能有效提高系统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可以提高输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为线路运行管理及维护提供信息化、数字化的共享数据,实现线路状态监测、线路运行环境监测和巡检技术的智能化,保障线路安全、高效巡视,是建设智能电网的目标之一。
变电:主要关注智能变电站应用技术领域。其中变电设备状态与运行环境监测系统相关标准在输电领域中统一规划设计,本技术领域只涉及相关具体设备的监测与评估。变电站承担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潮流、分配电能、调整电压等功能,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
配电: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一次、二次智能设备将大量应用,同时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系统将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和管理模式将会发生较大改变。配电网中的大量分布式储能系统将成为配电网可调节的重要能量系统,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在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将改变传统的供电方式。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配电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领域包括分布式电源并网方面的主要系列标准,包括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分布式电源并网特性测试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运行控制标准、分布式电源设备标准等。
用电:重点关注七个关键技术领域:双向互动服务、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能服务、智能用电检测、电动汽车充放电、节能与能效、微电网并网。
双向互动服务是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重要体现。建设双向互动服务平台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用电智能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高供电应急处置能力。用电信息采集包括智能电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能是在提高终端用户用电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对用户的用能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用户的用能需求和能源供给情况,实现有序用电管理和能效管理智能化。智能用电检测对智能用电环节的计量装置和用电装置进行检测和试验,是开展智能用电各项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可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能量转换,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度:主要关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其中包括电网运行集中监控。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标准体系,按照层次结构分为基础信息标准和功能规范,功能规范又由基础平台和应用功能规范组成。目前变电和配电运行模式正在向“集中监控+运维操作站”转变,需要制定相应的通信协议标准、集控中心体系结构规范、应用系统功能规范。
信息通信:信息通信是智能电网基础,是实现智能电网功能的基础。本专业分支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技术领域:通信网络、信息化应用及信息安全。通信网络是实现信息通信的基础,包括传输网、配电和用电侧通信网、业务网、通信支撑网、智能电网信息基础平台。信息化应用是为各专业分支的信息化提供服务支撑,涉及移动信息接入、数据传输、信息集成与交换、数据集中存储与处理、信息展现等方面。信息安全是智能电网建设必须遵守的基本安全技术标准。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