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是一项系统工程

智能电网

336人已加入

描述

多年从事智能电网研究的专家赵河就智能电网相关问题接受采访。

我国具备发展智能电网条件,赵河介绍说,智能电网的研究工作起源于美国,随后部分其他国家认可了其观点并开始研究,目标是在2020年或更远的将来实现智能电网。欧洲于2005年成立了欧洲智能电网论坛。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的IBM、Google、Intel等信息产业巨头纷纷进军智能电网领域。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小布什任总统期间,美国就已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只是到奥巴马推出能源新政时,智能电网作为能源新政重要内容才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赵河认为,美国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是基于改善能源结构的考虑。为了缓解电力需求的增长与日益老化的电网框架之间的矛盾、运行成本控制与相应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的矛盾。欧洲各国的能源政策更加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鼓励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倡低碳发电、可再生能源电力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欧洲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是承载新能源的需要。而我国也面临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等客观需求,发展智能电网是有必要的。

据介绍,目前,我国在电网的基础性技术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条件发展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和特高压并不冲突

赵河介绍说,智能配电网具有可控性、灵活性(实时分析)、可靠性、自愈、经济性等内涵和特征。对用电客户来说,智能电网不仅可以帮助用电客户自动节能,还可以实现用电客户出售剩余电量。对电网运行商来说,智能电网也可以实现更优化的控制,降低电网的维护成本。

与智能电网技术同样受到关注还有特高压技术。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特高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安全运行超过百天。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将基本建成,届时输送电量将达到2亿千瓦时以上,占全国装机总容量的25%。

对于应该发展特高压技术还是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在业界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观点。

赵河表示,特高压技术是解决电能传输效率的问题,智能电网技术则涵盖了发电、输电、配电、需求侧等各个环节。可以把特高压理解为“开源”,把智能电网理解为“节流”。智能电网和特高压应同时并行发展,两者并不冲突。发展特高压可以适应我国远距离传输电能的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可以把我们的电网变的更灵活,更经济,更可靠,更安全。不过,赵河认为,如果发展智能电网,应更关注配电网。在他看来,输电网一旦建成就相对稳定,配电网的要求则复杂的多。

发展智能电网是系统工程

按照赵河的描述,未来智能电网将根据用户对电能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供电,电网的扩建、维修和运行都是灵活、优化和规划性的,具有灵活的需求侧管理和用户驱动的增值服务市场,协调当地能源管理以及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同大规模集中发电的完全整合。不过,虽然我国目前具备了发展智能电网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困难。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从起初的科研到逐步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

赵河认为,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电网主网架还存在一定缺陷。配电网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配网网架结构相对薄弱,制约供电能力提升;配网自动化应用范围小,实用化水平低;配电网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完善,配网相关专业术语的缺乏统一和规范;配网基础数据管理欠缺,信息化手段有待提高。

据了解,目前我国发展智能电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管理以及政策上的配套问题。“例如智能电网是更灵活的电网,这就意味着目前的电网各项标准要做相应的调整。”智能电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谈到政策的配套时,赵河举了个例子“比如做峰谷差试点的技术性研究就需要国家电价政策的配套支持。”

目前智能电网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上的难题。赵河表示,智能电网涉及5个很重要的电网技术——大容量电力储能技术、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潮流灵活控制技术、高度的信息集成技术和智能调度技术的发展。他认为,发展智能电网技术,下一步还要研究智能配电网控制理论和方法,实现电网自愈控制;研究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运行控制与保护技术,优化发输配用各环节的协调调度;研究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电能质量控制和电能的灵活分配,降低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