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和无线充电

描述

 

2017FE电动方程式香港站圆满落下帷幕,最终英国车手萨姆-伯德获得冠军,法国车手让-埃里克-维尼获得亚军,德国车手尼克-海德菲尔德获得季军。发车后首圈连环撞车事故让观众直呼过瘾,还有比赛过程中频繁的发卡弯超车,这其中的刺激丝毫不亚于其他赛车赛事,而与其他赛事有所不同的,FE电动方程式全部赛车以电力供能。

电力供能作为未来汽车除AI以外的重点发展方向,它吸引了全球众多厂商的关注,从最早的蔚来汽车,到雷诺、DS、宝马、捷豹,再到今年的奥迪,明年的保时捷和奔驰。发展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对于车厂还有其他相关企业,不仅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事,同时也是迫切的事。

讲到了电动汽车,充电问题自然不可避免。有关于电动汽车充电,基于现阶段市场的技术普及,绝大部分人想到的还会是充电桩。如果说充电桩给电动汽车充电就像是使用数据线给手机充电,那么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就好比手机无线充电,目前手机无线充电还没有普及,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更不像手机那么简单,然而此届FE电动方程式,高通便向大家展现了这样的黑科技——Halo。

所有成熟运用到生活的技术都要经过多年的沉淀,而这样些新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某些企业去带头研发。高通作为主攻技术层面的科技公司,无论是手机 5G 芯片还是我们这次所要谈及的 Halo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它们都是着眼于未来的。

高通 Halo 无线充电技术通过充电垫和接收器之间的磁感应能量传输实现无接触式充电,接收器附着在电动汽车上,而充电垫安置地面甚至可以埋进混凝土。需要充电的时候,车主只要将车辆停放在 Halo 充电板上方,方便而且省力,至于汽车停放位置是否合适,能否感应到连接,系统配备的APP也将通过手机告诉车主。

目前FE电动方程式医疗救援车及安全车宝马i3、i8已经全面加入高通 Halo 无线充电技术,使用 Halo 无线充电可以使汽车电池保持电量全满状态,当赛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医疗/安全车辆即刻出发,出动人员无须再担心电缆与电量的问题。

在FE电动方程式香港站比赛前的高通技术沟通会上,Qualcomm Europe Inc.业务拓展与市场营销副总裁 Graeme Davison 联同电动方程式控股公司(Formula E Holdings)媒体、市场营销和传播总监Ali Russell、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João Duarte、安全车驾驶员 Bruno Correia,为我们讲解了高通 Halo 无线充电技术未来的发展及推广。

Graeme Davison 表示,高通与FE电动方程式携手,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家的愿景是相同的。FE电动方程式旨在通过开展环保且可持续发展的赛车运动,告诉大家电动汽车已经可以用于我们的生活,而这个比赛不仅为汽车厂商以及技术厂商提供了测试场地,同时也尽可能地帮助研发项目的落地。

四年前,全球首届首场FE电动方程式比赛在北京举行,高通确保了现场车辆无线充电的顺利进行。几年过来,宝马i3、i8也进行了不少的更新,高通技术也随之调整。从原来的3.7千瓦电池电力,到现在的7.4千瓦,充电效率翻了一番,充电板的体积却只有原来的一半了。

如果以为这只是单纯的无线充电技术与汽车的搭配,那么,我们还是太单纯了,因为高通所做所想的远不止于此。

“意大利已经实现全面数字化和使用智能电量,FE电动方程式赛车在蒙特利尔的比赛我们随时可以关注,我们在部分比赛中使用太阳能光伏电板在现场直接生成再生能源予以电力支持,帮助FE优化了它的清洁能源组合,”Duarte 说。

高通 Halo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联合的不止是FE电动方程式赛车,还有致力于新能源的电力公司。正是这种全面的合作也让高通更有能力参与到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未来城市的街道可能自身就具备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能力,而走在这些城市的前头,FE电动方程式赛车说不定什么时候率先进入维修车道或者赛道上的动态无线充电。

目前,高通 Halo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随着发展解决了不少的问题,安全性方面采用85KHz频率,符合各个国家法规的电磁场,还有当充电板与接收器中间有异物会停止充电。当然,高通 Halo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面前还有许多的问题,譬如如果要推及民用,充电板与不同高度底盘汽车的适配等。高通正通过FE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比赛,对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从充电效率、充电装置体积等角度去改进和优化技术。

电动汽车、混动汽车、充电桩的普及仍然还在路上,对于现下的消费者来说,手机无线充电都还只是零星那么几款,汽车无线充电距离自己就更加的遥远了。然而,不可否认总会有那么些领域会有企业提前5年甚至是10年去研究,这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当特斯拉新超跑百公里加速突破两秒,电动汽车已经突破了我们的传统思维,电动汽车还有无线充电都会是未来世界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