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21和麒麟960跑分_骁龙821和麒麟960对比评测

处理器/DSP

873人已加入

描述

  骁龙821和麒麟960都是手机行业中的顶级处理器。骁龙821采用的是Kryo架构,该架构是高通推出的针对异构计算优化定制的64位核心架构,拥有四个核心,单核主频最高达2.4GHz,采用最新14纳米FinFET工艺制程。

  麒麟960则是4XA73+4XA53的八核结构,为16nm制程,采用big.LITTLE架构,该架构是ARM推出的一个低功耗的微架构,简单来说采用big.LITTLE技术的处理器均是大小核搭配的结构。

  麒麟960

  骁龙821跑分

  跑分对比选择的两款手机在配置上几乎一致,一款是骁龙820处理器+6GB RAM+64GB ROM,另一款则是骁龙821处理器+6GB RAM+64GB ROM,所以测试结果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安兔兔测试数据显示,骁龙821手机的总得分为163546,而骁龙820手机总得分为142114,性能上确实是骁龙821要强一些。在单项环节的对比上,骁龙821也差不多做到全面压制,特别是在CPU、图像运算以及3D性能方面,骁龙821的优势都比较明显。

  相比骁龙820而言,骁龙821只是一个经过小幅升级的版本,有些类似当年的骁龙801和骁龙800,骁龙801也是提升了CPU和GPU主频,同时加入对eMMC 5.0和双卡双待的支持;骁龙821除了主频的提升外,还将支持双PDAF相位对焦以及扩展激光对焦测距技术,可以提升手机的拍摄实力。

  对于已经拥有骁龙820旗舰的用户来说,骁龙821虽然性能方面确实有提升,但是由于骁龙820自身本就够强了,骁龙821带来的性能提升在日常使用中并不会特别明显。

  

  麒麟960跑分

  麒麟960(kirin 960)是海思半导体有限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移动设备芯片,麒麟960首次配备ARM Cortex-A73 CPU核心,小核心为A53,组成四大四小的big.LITTLE组合,GPU为Mali G71 MP8。与上一代相比,CPU能效提升15%(单核10%、多核18%)。

  同时,图形处理性能提升180%,GPU能效提升20%,存储方面支持LPDDR4和UFS2.1,号称DDR性能提升90%,文件加密读写性能提升150%。

  2016年10月19日,华为麒麟芯片在上海举行秋季媒体沟通会上正式亮相,麒麟960以打造更加快速、流畅、安全的安卓体验为目标,在性能、续航、游戏、拍照、通信、安全等方面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跑分方面,根据华为公布的数据,麒麟960GFXBench跑分仅次于位于首位的苹果A10处理器,而在Geekbench上麒麟960单核分数也仅次于首位的A10,不过在多核性能测试中,麒麟960一骑绝尘。

  骁龙821和麒麟960跑分_骁龙821和麒麟960对比评测

  高通骁龙821(820)系列作为高通的年度处理器,充分的使用高通累积多年的技术,成为安卓阵营旗舰首选的处理器。骁龙821在处理器的工艺上使用三星2016年最先进成熟的14纳米技术,而华为麒麟960采用台积电16纳米工艺,在处理器工艺上高通骁龙821比麒麟960更好一点。

  骁龙821的CPU大核主频2.4GHz、小核主频2GHz,GPU主频650MHz,采用全新四核64位Kryo CPU以及Adreno 530 GPU。这个小编也看的不是很懂,不过感觉很厉害就是了,而华为麒麟960首次配备ARM Cortex-A73 CPU核心,小核心为A53,组成四大四小的big.LITTLE组合,GPU为Mali G71 MP8.

  麒麟960

  在单多核跑分方面,将骁龙821性能发挥得非常出色的乐视乐Pro3跟Mate9上的华为麒麟960进行跑分对比,骁龙821单核1862分,多核4356分,麒麟960单核1944分,多核6119分,大幅领先,可以看出ARM公版A73架构性能表现还是十分抢眼的,而采用自主Kryo架构的高通骁龙821被麒麟960全面碾压。

  麒麟960

  在图形处理处理方面,华为麒麟960的GPU从麒麟950的四核心升级到了ARM最新一代的八核心,架构升级且核心数翻番,在GFXBench4.0测试的表现不错,但未能超过高通骁龙821上的Adreno530GPU,华为麒麟960整体性能表现处于上游水准,距离国际顶尖处理器苹果A10仍有差距,当然比起骁龙835稍逊一筹。

  麒麟960

  总的来说,华为麒麟960CPU更加性能强悍,多核性能超过高通骁龙821一大截,而在GPU方面则依然略输于骁龙821上的Adreno530,但是在骁龙821在跑分方面比麒麟960的跑分更高,可以看出麒麟960与骁龙821各有侧重点,麒麟960CPU更强,骁龙821GPU更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