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WiMAX为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无线接入选择

RF/无线

1823人已加入

描述

基于IEEE802.16-2004及ETSIHIPerMAN空中接口标准的WIMAX,正在被证明是一个高性价比的替代有线和DSL服务的固定无线技术。150多次的WiMAX试验及在五大洲的部署,清楚地证明了世界范围内对WiMAX作为固定无线服务技术的接受程度。

2005年12月,IEEE批准802.16e对802.16标准的修正成为WiMAX演进过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支持便携式移动服务,802.16e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必要的特点和属性,主要包括:1.25MHz~20MHz之间的具有可扩展性频道带宽的OFDMA技术;低时延、速度大于120km/h的高效率带宽切换;睡眠及不用时的模式能节省移动基站的能量消耗;在移动环境中增加了鲁棒性(robustness)的混合ARQ;支持先进的天线系统,如MIMO、时空编码以及空间多工。

凭借这些主要特点,移动WiMAX能以更高的频谱效率传输比基于CDMA的3G技术大3倍的数据量。

一、WiMAX论坛的角色

WiMAX论坛在固定WiMAX基础上已经开发了移动WiMAX系统应用框架来定义IEEE802.16e-2005标准必需和任选的功能。这些系统框架明确说明执行一个移动WiMAX论坛认证的空中接口的必需功能。移动WiMAX框架能使基于共同特点的架构为完全互操作的终端及基站提供基线的功能。WiMAX论坛技术工作组于2006年2月批准了移动WIMAX系统应用框架Release-1,用来保证设备互操作性的测试,如表一所示。这些系统框架预计将在2006年上半年中期完成,2006年年底即可获得最先认证的产品。

802.16e-2005标准为TDD和FDD提供频带低于6GHz从1.25HMz~20MHz的频率带宽。论坛批准的Release-1SystemProfiles包括在2.3GHz,、2.5GHz及3.5GHz频带上TDD方式的5MHz、7MHz、8.75MHz及10MHz的频道带宽。对于将来的系统框架,基于特殊市场以及本地频谱管理规定,FDD将考虑增加频道带宽及频带。

WiMAX

移动无线网络不仅要求保证空中链接的互操作性,还要保证厂商间因特网漫游、多厂商接入网络以及公司间计费的互操作性。基于这一点,WiMAX论坛的网络工作小组(NetworkWorkingGroup)正在为移动WiMAX系统制定IEEE802.16标准定义的高水平的网络规范。服务提供商工作小组(Service Provider Working Group)制定网络要求并设置优先级以帮助推动网络工作小组的工作。移动WiMAX端到端网络架构基于全IP平台,端到端架构的应用框架预计2006年中期出台。

二、WiMAX时间表

第一个在西班牙Malaga成立的WiMAX认证实验室是CETACOM,并且第一个WiMAXForum-Certified™产品已经实现商用,正在全球多个市场上部署。2004年,WiMAX论坛与ETST正式进行合作,以培育802.16标准与ETSIHiperMAN标准的协调性,并致力于实现一个共同平台的总目标:在全球部署高性能的基于IP的宽带无线交付服务。2006年2月份宣布的第二个认证实验室—韩国的TTA实验室,预计正在为2006年第三季度的认证试验做准备。第一个移动WiMAX认证的产品预计在2006年年底或2007年年初即可获得。用于WiBro服务的产品在韩国也将与移动WiMAX取得协调并获得WiMAX认证。表二为WiMAX发展历程的一些关键阶段。

WiMAX

三、移动WiMAX和3G

移动WiMAX为新兴运营商和现有有线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好的无线接入选择。不管是固定的、游牧的、便携的寻址还是移动服务的寻址,不管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或者是扩展一个现有有线网络,移动WiMAX都将证明它是传递宽带服务最省钱的方法。

在考虑移动WiMAX时,现有的3G运营商面临着选择:是选择一个3G网络过渡路径还是覆盖现有存留的网络。对网络进行模拟建设和测试的结果显示:基于Release-1框架认证的移动WiMAX胜过计划中正在改善的3G移动网络、EV-DO以及HSDPA/HSPA。凭借3倍多的数据量以及更高的频谱效率,移动WiMAX预计能在3G移动网络演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虽然移动WiMAX有诸多优势,但WiMAX论坛一直没有把移动WiMAX视为3G的竞争对手,而是将其视为3G网络的重要补充。因为一个覆盖移动WiMAX的3G网络能使移动运营商比UTRAN-LTE以及4G更快地提供增值服务。WiMAX论坛相信,3GPP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SAE)与4G及 WiMAX的融合对运营商和消费者都将有显著的长远益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