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无线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成熟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标签中载有关于目标物的各类相关信息,该技术能够利用射频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读卡器。远距离、无线非接触的读写方式,使RFID在资产管理、商品批发、零售业的应用中显示出明显的比较优势。
射频识别技术的兴起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技术的推动,射频技术从诞生到民用经历了实验室研究、军事应用再到民间应用几个时期,基础技术研究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在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后,企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市场对各类技术进行选择等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射频识别依靠无线电波进行信息采集、传输、控制,其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读卡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电磁波有其辐射范围,当射频标签进入此电磁波辐射范围内时,射频标签将天线所发射的微小电磁波能量存储起来,进而转换成电路所需的电能,并且将存储的识别资料以无线电波的方式通过天线传送给读卡器进行确认和后续的控制动作。
射频识别系统的无线非接触式读写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在各类特殊环境下对物品信息的管理。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带给人们生活、生产的改变将是全面的和革命性的。目前RFID在国内主要应用于防伪、交通信息化、人员追踪、工业自动化等几个方面。在资产管理应用方面,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以及相关产品成本的不断下降,其应用会越来越广。
各类经济组织的资产是他们完成其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加强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正确核算资产的数量及价值,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确保资产的完整、保值、增值,充分发挥资产的效能,实现预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等过程没有健全的台账,没有定期盘点制度,容易出现资产转移、流失等情况,形成大量的账外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由于没有集成的资产信息系统,缺乏有价值的资产管理信息,往往会形成管理上的缺位,造成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许多单位存在资产盘点不及时,出售、报废、转让资产不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等情况,有的资产被私下交易、长期滞留账外或被借用,以至于有部分资产早已不存在但却长期挂账。虽然账实不符的现象在各单位比较普遍,但实际上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由于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得一方面许多资产长期闲置,另一方面又重复购置大量新的资产,造成资产利用率低下。各单位在资产清查上费时、费力、效果有限,且经常出现“前清后乱”的现象。传统的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很难通过完善其自身的管理制度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引入新技术开辟全新的资产管理模式。
随着RFID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技术等)的发展,使得采用RFID技术来对资产进行管理成为可能。RFID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资产信息进行采集、获取和控制,而辅助的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对资产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RFID技术进行资产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设备具备存储量大、准确性高、读取速度快、方便携带等优点,原来数十人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的资产盘点工作,现在几个人花上几天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这个特点和优势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并主要体现在资产数据的统计、资产信息的查询等方面。
* 资产数据的统计
由于RFID技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我们发现,基于RFID技术开发的读卡器可以同时读取和辨识多个位于不同被管理资产上的RFID标签。因此,与传统的手工资产管理方式相比,对于被管理的资产,我们将不用再逐个依次进行处理,而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资产。在单位时间内,使用RFID技术可以管理的资产数量更多,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资产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效率。特别是当我们需要对大批资产进行统计时,这种同时查找并统计资产数据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资产信息的查询
利用RFID技术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可使我们对于资产信息的查询变得简单快捷。只要我们在单位中建立了资产信息的数据库,并且将所有的资产信息、人员信息、资产借用信息等数据正确地保存在资产数据库中,那么我们就能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准确、快速、简便地查询到被管理资产的全部信息,从而能够充分把握单位的资产信息。如果资产数量较多,价值较大,同时借用频繁,那么这种快速的资产信息查询能力就显得非常有价值了。
可见,利用RFID技术及其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资产管理,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由于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工作更加简便快捷,有效地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管理者坐在办公室里就能了解其管辖的固定资产的全面情况,重复购置与闲置浪费并存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2)节约查询和登记工作的成本
使用RFID技术能够快速分析和查询特定资产的信息,并且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等IT设备的连接,对资产的基本信息及流转情况进行快速登记和处理。这样做不但能够缩短资产查询和登记工作的时间,还能通过去除繁杂的中间环节,真正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无纸化,用户可以通过电脑随时随地访问资产管理系统,达到节约人力、物力及财力等办公成本的目的。
(3)减少管理信息的差错
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由于操作误差在所难免、字迹可能不易辨认及纸质资产信息难以长时间保存等一系列原因,在资产管理的过程当中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错。基于RFID技术开发的辨识器可以在确保RFID标签正常的前提下以非常高的准确率从标签中获取信息。由于RFID标签对水、油和化
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抵抗性,从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完全正确的角度来说,RFID技术还是具有较大优势的。
(4)防止资产流失
由于RFID读卡器能够准确扫描带有RFID标签的资产,因此,只要我们在单位的出入口设置一些RFID读卡器,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单位资产的流失。如果没有得到单位资产管理负责人的同意,带有RFID标签的资产将会在通过单位出入口时被读卡器发现,并及时通知门卫。这种管理方式使得无论这个单位的资产是否易于携带,都不会在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被允许带出单位,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单位资产的流失。
资产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安排运用资源,确保资产安全、避免丢失,同时有效保护核心资产,比如设备、仪器、电脑等。目前在管理上往往运用条码扫描技术为主,从追踪到数据运用,储存都受到条形码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如扫描器只能单向近距离处理,既受距离影响,也容易被环境所限制。而RFID技术运用远距全防伪以及同时处理多个标签等有利追踪管理的特性,解决了相关问题。有源RFID标签采用微型电池供电,一旦激活可以发送无线电信号,有效输送距离达30英尺~100英尺。接收器通过标准的工业接口与现存的安保器材或者网络连接,利用控制点架构对物品进行定位、跟踪、计数,防止贵重资产遗失或者被盗。资产未经管理部门允许离开规定的或者安全的区域,警报声就会响起。资产的动态计数可以减少库存物品计数的人工投入,又可以提高计数的准确性。
(5)便于资产信息分析
资产信息的分析在使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资产管理时是很难想象的。采取手工方式,对整个单位的被管资产进行统计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进行资产分析和资产配备的指导了。利用RFID技术,我们能快速有效地获取和管理单位的资产信息。更进一步,由于能够快速获取资产信息,我们可以对这些资产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宏观上对整个单位的被管资产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对下一步的资产购置和配备进行有效的指导。动态查询功能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全面的信息资料,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劳动并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自动报表,可以节约大量手工编制报表的时间。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统计分析功能,能了解到固定资产的异动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查盘点工作,及时调查出问题的根源。
RFID即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时期,相关的技术、芯片、读卡器、软件和业务的全球市场从2002年的10亿美元将增长到2007年的26亿美元。应用将继续以供应物流领域为主,在该领域通过RFID读卡器进行包括各种各样的可移动货物/产品的记录和跟踪。
此外,技术的成本与实际的应用有关系。有报道称:根据附加在金属基底上的天线的大小,在数量达到一百万的情况下,嵌入RFID(包括芯片、到天线的连接、基底材料上的天线)的成本约50美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RFID技术应用于资产管理的门槛也将逐渐降低,相信未来RFID技术将大规模应用于资产管理方面。
总地来说,考虑到RFID技术上的成熟性、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将RFID技术引入到资产管理当中很有必要而且是可行的。对于大多数的单位而言,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期,采用RFID技术及其相关的软硬件系统对其资产进行高效、准确、经济的管理。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