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31构成的自激式Buck变换器

变流、电压变换、逆变电路

300人已加入

描述

  引言

  降压型变换器在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电力电子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电子系统的工作性能。采用线性稳压器通过降压必然会出现电源功率转换效率过低的问题,降压变换器(BuCk)又称串联开关稳压器或开关型降压稳压器,既能提供所需的低压电源、恒定的电流,又能有较高的转换效率。

  1、Buck变换器概述

 Buck变换器

  Buck变换器也称降压型变换器。如图1所示Buck变换器的模型电路,开关管VT受PWM控制。VT导通时(设导通压降为零),加在电感L上的电压为(Vi−V0),由于电感上的电压恒定,所以电感的电流线性上升,其斜率为dIL/dt=(VI−V)/L,这使电感的电流IL为有阶梯的斜坡,见图2(a)IL线性上升区段。此时,电感电压左正右负,二极管VD因承受反压而截止,电源给电容C0充电及给负载供电。

  VT关断开时,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压反转左负右正,VD导通,将电感L左端的电压箝位于比地低一个二极管导通压降(约1V)。此时,先前流过VT的电流现在转移到流向VD,见图2(a)线性下降区段,其斜率为dIL/dt=(Vo+1)/L,电感电流线性下降,电容C0放电及给负载供电。

  Buck变换器

  如图2所示Buck变换器的工作波形。图2(a)中,当开关管VT和二极管VD分别关断时,VT的Vce、VD承受的反向电压Vrd均为Vi。ton期间,电感L由电压(Vi−V0)励磁、储存能量,磁通量增加;toff期间,输出电压V0与开关导通时方向相反加到电感L上消磁、释放能量,磁通量减少。根据“伏•秒相等原则”,则有如下等式成立。

  (VI-VO)×ton=VO×tOFF

  考虑到toff=T-ton,上式可以转化为

  V0=ton*Vi/T=D*Vi(1)

  (a)CCM工作模式(b)DCM工作模式图

  2、Buck变换器的电压波形

  由于整个周期中电感电流IL始终没有降到零,这种工作模式称为CCM模式。在此状态下,如果把电感的电感量减小或负载减轻,减到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图2(b)所示电感电流降到零的DCM模式。

  Buck变换器

  2、基于TL431构成的自激式Buck变换器

  TL431是精密基准电源,其内部功能框图及电路符号如图3所示,L431所谓的阳极(A)、阴极(K)实际上是内部二极管的正负极。正常工作时,阳极接参考地,阴极既是供电端又是电压调整端。当内部集成运放的同相端电压高于基准电压(反相端)时,集成运放输出电压升高,阴极电压下降,反之亦反。Vref是TL431内部的基准电压,Vref=2.5V。

 Buck变换器

  如图4所示是以TL431为主构成的Buck变换器。在这个自激式DC-DC降压电路中,TL431不仅作为基准源,而且作为自激振荡的有源器件。

  初始上电时,R4给VT2提供启动电,VT3导通,继而VT2、VT1导通(因为TIP41是中功率管,电流放大倍数较小,故增加VT2驱动),续流二极管VD1反偏截止,电感L1励磁蓄能。输出电压V0经采样电阻R7(C3用于频率补偿)与R8的分压加TL431的参考端(R),电压小于2.5V时TL431的吸纳电流很小,VT3因基极电压较高而保持导通。另一方面,输入电压VI由R2与R3分压加到VT3的发射极,当VT3导通时发射极电流与R2的电流一同作用在R3上,电容C2充电,电压上升。

 Buck变换器

  随着VT1持续导通,VO升高,TL431参考端(R)的电压逐渐上升接近于2.5V,TL431吸纳电流增大,VT2基极电压下降;电容C2充电、电压升高。因此,有下述过程发生:

  (VB2↓&VE2↑)→VBE2↓→VC2↑→VC1↓

  VT1集电极输出电压VC1经R6与R5分压,加到TL431的阳极(A)的电压降低。此刻,TL431参考端(R)与阳极(A)之间的电压增大,TL431吸纳电流进一步增大,加剧VT2基极电压下降,加速VT1、VT2关断。

  VT1、VT2关断时,VO下降,TL431参考端(R)的电压逐渐下降接近于2.5V,TL431吸纳电流减小,VT2基极电压上升;电容C2放电、电压下降。因此,有下述过程发生:

  (VB2↑&VE2↓)→VBE2↑→VC2↓→VC1↑

  VT1集电极输出电压经与分压,加到TL431的阳极(A)的电压升高。此刻,TL431参考端(R)与阳极(A)之间的电压减小,TL431吸纳电流进一步减小,加剧VT2基极电压上升,加速VT1、VT1导通。

  根据电路的工作原理可知,输出电压VO为

  Buck变换器

  为了便于深入分析电路工作的本质,现在把电源电压VI设为25V,实测输出电压VO为5.0V,VT3基极为8.1V,发射极为8.6V。若VT3不存在,电源电压VI经R2、R3分压,VT2发射极电压为7.8V(),因为VT2的存在且周期性导通,其发射极周期性输出电流作用与R3上,经C2暂存,故VT3发射极的实际电压高于7.8V。

  如图5所示为负载5Ω开关管集电极的电压波形。由图示可见,VT1基极的电压波形为交流测试所得振幅较小。若用直流测试,VT1基极电压的变化相对于太小了,根本不易观察。VT1集电极为振幅为25V的PWM脉冲,与VT1基极的负脉冲相对应,开关频率约34kHz。

  用数字万用表测量VT3导通时其集电极比电源电压VI低1.4V,基极约为8.1V,发射极约为8.6V,VCE远远超过0.2V。VT1导通时其集电极接近于VI。因此,VT3开关状态中的“开”状态是放大导通,而VT1开关状态中的“开”状态是饱和导通。

  Buck变换器

  图5开关管VT1基极与集电极的电压波形(负载5Ω)

  (1)计算CCM模式的输出电压

  当负载不变、电源电压降低到10V时VT1集电极的电压波形如图6所示。这时,变换器工作于CCM模式且工作频率也有较大的变化,由图5的34kHz上升到图6的157kHz。因此,这种自激式Buck变换器属于混合调制型,即开关管的工作频率及导通时间均会发生变化的开关电源。

 Buck变换器

  图6电源电压为10V时VT1集电极的电压波形(负载5Ω)

 

  如图6所示,工作频率f约为80kHz,折算成周期

  T约为12.5μs,开关管导通时间tON为7.1μs,故占空比D=7.1μs/12.5μs≈56.8%。

  根据公式(1),得

  Buck变换器

  考虑到续流二极管VD1的正向压降约为0.7V及线路压降,这个结果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2)计算DCM模式的输出电压

  当电源电压恢复为25V,以VT3发射极为参考地,VT3基极与VT1集电极的电压波形如图7所示。因以VT3发射极为参考地,故VT3基极的波形就是其发射结的波形。由于VT3发射极约有8.6V直流电压,因此,以VT3发射极为参考地测试VT1集电极时,整体波形沿基准零电位向下平移约有8.6V。

  图7以VT3发射极为参考地,VT3基极与VT1集电极的电压波形(负载5Ω)

  如图7所示,工作频率f约为33.3kHz,折算成周期T约为30μs,开关管导通时间tON为4μs,故占空比

  D=4μs/30μs≈13.3%。

  根据公式(1),得

  VO=D×VI=tON/T×VI=13.3%25≈3.33V

  显然,这个结果是错误的!因为此时系统工作于DCM模式,公式(1)不再适用,而应采用公式(2)。如图7所示,电感电流不为零的时间tOFF‘为13μs(=2.6div5μs/div)。

  根据,公式(2)得  

VO=tON/(tON+tOFF’)×25=4/(4+13)×25≈5.88V

  考虑到续流二极管VD1的正向压降约为0.7V,这个数值与前面CCM模式时的相差很小!

  (3)电阻R5与R6的作用

  电路中,VT1集电极的输出电压VC1经R6与R5分压加到TL431的阳极(A),在TL431的阳极(A)与地之间垫入一个附件电压∆VR5,∆VR5是TL431的工作

  电流与的电流在上共同作用的结果。TL431参考端(R)的电压为(≈2.5V)可表示为:

  VR8=Vref+∆VR5

  式中,是TL431参考端(R)与阳极(A)之间的电压,=2.5V,可见很小。

  稳态时为定值,当VT1导通时升高,增大,则必然减小。根据TL431的工作特性可知,其吸纳的电流减小,VT3基极升高,驱动VT2的电流增大,加速VT1导通。当VT1关断时只是TL431的工作电流在上的作用,与之前相比减小,则必然增大。TL431吸纳的电流增大,VT3基极下降,驱动电流VT2的减小,加速VT1关断。因此,

  TL431阳极(A)对地的附件电压,在VT1开关转换时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决定开关状态的根本原因是脉宽调制管VT3的发射结压降VBE3,当VBE3大于约0.7V时VT3导通(见图7所示VT3发射结波形的顶部区间),否则VT3关断。VT3的基极的电位受TL431控制,发射极电位是充电电压。因此,制约开关频率因素有负载,L1的电感量,R2、R3分压及C2容量等。

  3、输出功率与效率

  表1是电感L1为56μH,系统在不同电压、不同负载下的工作状况。

  Buck变换器

  4、测试

  根据实际测试体验,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有3个:开关管的开关损耗、电感和续流二极管VD1。开关管的开关损耗与开关频率有关,电感的损耗与磁芯的磁通密度及线径有关,续流二极管VD1的损耗与导通降压关。增大的电感量,可以减小输出电压的纹波,在一定限度内提高变换器的效率,但电感量太大,直流电阻及损耗也变大,效率反而降低(笔者手摸电感有明显热感)。

  安森美公司推荐电路(见图8),在输出5V&1A时效率为82%。由图8可见,开关管为TIP115,脉宽调制管为MPSA20,续流二极管为1N5823,电感为150μH@2.0A,额定输出为5V@1.0A。

  Buck变换器

  图8安森美公司推荐电路

  采用图4所示电路是基于能输出大功率的Buck变换器效率很难做得很高,比如L4960的效率只有73%;效率高比较高的JRC2360输出功率做不大。输出功率大、效率又高的价格就昂贵。本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Buck变换器具有输出功率大效率高的特点,元器件易于购买,价格便宜,非常经济实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Fireflying 2019-02-21
0 回复 举报
我觉得这个电路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VT1核VT2以达林顿接法构成复合开关调整管,由于VT1基极的激励信号是由VT2通断VT1的b极和c极实现的。而我们知道,三极管深度饱和的条件是be结和bc结都正向偏置,但是达林顿这种接法,无法实现bc结正向偏置,所以开关调整管无法进入深度饱和状态,造成开关损耗增大。此为这个电路的最大败笔,而对比安森美的应用电路可以发现,安森美的电路调整管的结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安森美的推荐电路效率比这个高很多。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