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模组和非模组的区别是什么

电源设计应用

425人已加入

描述

  一、什么是电源模组

  模组电源,是指某个电源包含若干个具有独立供电功用的模组单元。实践上,模组化电源源自效劳器范畴,或许说,只要效劳器才会用到模组化电源。

  所谓模组化电源,是指某个电源包含若干个具有独立供电功用的模组单元。实践上,模组化电源源自效劳器范畴,或许说,只要效劳器才会用到模组化电源。我们知道,效劳器开机运行后必须不间断的运行,因为疏忽造成的断电,势必会造成损失。

  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发作,效劳器个别都会采取这种模组化电源,假如正在任务的供电模组挂掉了,其余模组也能敏捷跟进。就像天上飞的飞机一样,假如发动机坏掉的话,备用发动就会立刻启动。

  也就是说,将台式PC电源称之为模组化电源是不适当的,终究台式PC电源只要一个供电模块,基础不具有一旦电源丧失供电功用而刹时启动备用供电模块的功用。假如硬要将“模组化”的光环戴到台式PC电源身上的话,那就只要那些定位较高、且具有电源线模块的电源勉强受得起了。

  台式模组电源实际上是指那些具有电源线模块的电源。

  二、模组电源的定义

  1、关于模组电源的定义

  首先我们先看下什么是模块化电源,模块化电源,是指某个电源包含若干个具有独立供电功用的模块单元。电源是内部各个功能区间可实现模块化,比如EMI滤波、整流、变压、输出等功能区间各自独立并可更换。再通俗点说,就是说每个人干每个人的活,互不干涉,一旦有人倒下,预备待命的人立刻补上。

  而模组电源,通常来讲是指的是接口模组化,如下图所示,电源外部露出各个不同的接口,相当于你可以把非模组电源的线拔下来,这与模块化电源是有区别的,大家不要混淆。

  

  2、模组电源的接口

  我们所说的模组电源要简单得多,它是指电源的供电输出线缆没有固定在电源上,而是可以选择性地使用,需要的时候接在电源上,不需要就拔下来。再进一步说,其实是与线材关系紧密,与功能模块已经关系不大了。

  上面的仅仅是定义,但是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到底二者的区别在哪,下面我们一步步分析。

  三、模组与非模组外观上的区别

  外观设计:

  就外观来说,模组电源与非模组电源线材最大的不同就是线材,模组电源需要自己动手接上自己需要的线材,而非模组电源则无法按照自己的需求链接线材,你需不需要,线材就在那里。主流非模组电源所标配一般都是1个20+4pin主电源接口、1个4+4pin CPU供电接口、1个6+2pin显卡接口、几个大4pin接口、几个小4pin接口、几个SATA硬盘供电接口。而模组电源可以提供更多的接口,比如双显卡接口,更多的SATA接口等等。

  1、一般的非模组电源

  

  2、模组电源,线材

  

  我们知道,目前NVIDIA和ATI(AMD)都有各自的多卡并联技术,N卡可以3路SLI,而A卡则可4路CrossFire。且不说这些多款并联技术是否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想让这些多卡并联平台转起来,没有模组电源是不行的。此外,需要用模组电源的还有RAID存储阵列系统。对于某些玩家而言,如果组建raid 5磁盘列阵的话至少需要三块硬盘,而raid 10则需要5块硬盘,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模组电源的话自然也是不行的。

  四、模组与非模组背部走线的区别

  关于背部走线:

  非模组电源前面我们已经提过了,它把所有的线材都要备齐,无论你是否真的需要,都没法拔下来。而模组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插拔。下面我们说说背部走线,现在背部走线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但不单单是时髦,它还可以有效的节约机箱内部空间,避免内部线材杂乱影响散热。

  

  模组背部走线图

  说到这里有些玩家可能就会注意到了,背部走线不光是电源决定的,机箱的因素更加重要,如果机箱不支持,那么再好的电源也是白搭。通常来说背线机箱主板托盘后方的空间一般都要在1.5-3cm之间,才能够更加轻松的容纳进多余的线材,这点消费者的选购机箱时要特别注意。其次电源下置相对较容易完成背部走线。

  

  1、非模组电源的背线

  背部走线这个事情,笔者认为,并没有严格设计规范,更多情况下取决于玩家自身的理解,只要线材并没有占据机箱内部大部分空间,线材可以从机箱背部很好的穿过去,并且可以通过扎线进行绑定,不显得杂乱就算很出色的背部走线设计,只要自己动手愿意尝试一下,完全可以实现。

  

  2、扁平的模组线材

  当然了模组电源大多时候会给用户扁平化的线材,这样对于背部走线是有利的,同时可以选择安装需要的线材,的确是更加容易完成背部走线,但是不代表非模组电源就无法完成,所以在背部走线这个问题上,玩家无需纠结模组与非模组,这里只是一个相对哪个更加容易的问题,并不是成与不成的问题。

  五、模组与非模组内部结构的区别

  内部结构:

  在结构上,普通电源是把全部的输出线缆都直接焊接在主PCB板上,不可拆卸。而模组电源则是把输出线缆分为接口和线缆两部分,模组电源本身只留下接口部分,线缆独立在外。因此从外面看模组电源,它比普通电源多出了几排接口。从内部看模组电源,它的供电输出到模组接口就截止了。

  

  1、模组电源内部

  模组电源的设计相比非模组电源来说会好不少,因为非模组电源的线材是从电源的PCB板直接引出,而模组电源还是需要模组PCB板及接头,这样对于电源的转换效率和电源的输出都具备着不少的考验,这时就要对电源的设计以及做工用料方面有着考验。所以相同参数的情况下,模组电源的成本要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价格就提升的原因。

  

  2、非模组电源内部

  至于其他的电路结构,笔者就不去给大家深入挖掘了。笔者可以在这里告诉大家,2款参数极为接近的电源,模组与非模组性能的区别,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六、总结,模组的选择条件

  说道这里,相信大家也有了不少的了解。下面笔者总结一下:

  1、是否真的需要模组电源,视装机情况而定。如果定位是一台入门的家用、办公、学习用机,那不一定需要模组电源。如果打算组件多卡并联或是RAID存储阵列系统,那么就需要模组电源。

  2、背部走线,机箱的影响因素更大,如果有这个打算,就要挑选电源下置,背线机箱主板托盘后方的空间要在1.5cm以上的,同时选择电源线材较长的,这样更加容易实现。

  3、价格方面,模组电源的成本的确要高一些,多出来的价格,主要还是看消费者自身对产品的认知度,如果规划长远,可以考虑选择一台模组电源,以便将来应对更多的场合。

  4、相同的参数,性能方面,二者无明细差别,对性能看中的玩家,更应该注重转换效率等,而不是纠结是否是模组。

  

  大空间相对更加容完整背线

  经过笔者上面的分析,相信玩家心目中也有了自家的答案,如何选择关键看自身需要,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笔者坚信,模块化的“私人定制”以后将是趋势,就像Google提出的Project Ara一样,所以模组电源的优势会在将来进一步扩大。

  很多情况下都会纠结如何选购一台电源,因为电源不像CPU那样,只有两家可以选择,电源的选择太多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