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炭素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新材料

44人已加入

描述

  0 碳素介绍

  1)碳素定义

  炭和石墨材料是以碳元素为主的非金属固体材料,其中炭材料基本上由非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而石墨材料则是基本上由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为了简便起见,有时也把炭和石墨材料统称为碳素材料(或碳材料)。

  2)主要特征

  轻量,多孔性,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润滑性,高温强度,耐热性,耐热冲击性,低热膨胀,低弹性,高纯度,可加工性好。

  3)碳素制品按产品用途

  可分为石墨电极类、炭块类、石墨阳极类、炭电极类、糊类、电炭类、碳素纤维类、特种石墨类、石墨热交换器类等。石墨电极类根据允许使用电流密度大小,可分为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高功率电极、超高功率电极。炭块按用途可分为高炉炭块、铝用炭块、电炉块等。碳素制品按加工深度高低可分为炭制品、石墨制品、炭纤维和石墨纤维等。碳素制品按原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石墨制品、炭制品、碳素纤维、特种石墨制品等。碳素制品按其所含灰分大小,又可分为多灰制品和少灰制品(含灰分低于l%)。

  1 炭素几种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1.1 石墨电极:恶性竞争加剧 多数生产企业亏损

  2014年,石墨电极产量565053吨,同比下降5.03%。其中:普通功率156936吨,同比下降8.23%;高功率219828吨,同比下降2.80%;超高功率188289吨,同比下降4.83%。石墨电极生产企业亏损面为63.16%。

  由于石墨电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低迷;由于下游钢铁、黄磷、工业硅等行业对石墨电极招标采购价格一压再压;由于炭素生产企业为维持生产经营、保住市场份额在不断忍痛下调价格。石墨电极售价大幅下滑,企业利润急剧缩减,甚至亏损。尤其是内销,几乎全线亏损。由于国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价格大跌,各企业都开始关注产品外销,已导致出口市场无序竞争抬头。

  1.2 预焙阳极:市场价格平稳 生产企业微利运行

  2014年,会员企业预焙阳极产量2070305吨,同比下降7.47%。虽然铝用预焙阳极销售价格也略有下降,但是降幅不大,市场相对平稳。铝用炭素企业在2014年微利运行。几家骨干企业在余热发电、控制排放等节能减排方面成就卓著。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铝用阳极和阴极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初显。二是销售回款不及时,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1.3 炭电极:受上游增产影响 产销增幅较大

  2014年,碳电极产量为116380吨,同比增长15.47%。

  2014年金属硅增产幅度较大,炭电极生产企业产销量都在增加。四季度进入枯水期之后,市场需求减弱,而且对碳电极压价采购心态较浓。炭电极生产企业有明显压价争市场的恶性操作,虽然报价相对平稳,但成交价却暗箱降价,各企业在微利运行。预计短期内炭电极市场仍将弱势维稳运行。

  1.4 特种石墨:市场需求低迷 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

  2014年,特种石墨材料产量是59077吨,同比102.55%。产量同比增幅较大,并不说明特炭市场回暖,只是个别企业增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国市场等静压企业产能约为4万吨,销售量却寥寥无几,市场产能、产量均出现阶段性过剩,竞争压力加大,企业库存增加,过半企业已停产。光伏用等静压产品不仅受到碳碳复合材料的逐步代替,同时受到市场上下游挤压,导致现在减产严重,销售不畅。价格目前没有大的波动,基本已经接近到成本边缘。2014年特炭市场是异常惨淡的一年。受经济大气候的影响,特别是光伏产业内外交困,特炭企业的产量、销量、效益全部下滑,其他特炭产品市场供需矛盾也很突出,整体呈需求低迷,产能严重过剩。

  1.5 增碳剂:价格弱势维稳 供需矛盾显现

  虽然2014年生产增碳剂所用原料石油焦、无烟煤市场价格整体稳定,但下游钢企需求依旧低迷,增碳剂企业销售压力仍然很大。增碳剂产能过剩,但需求低迷,供求矛盾突出,部分企业是通过限产来降低风险。

  1.6 负极材料:市场需求不旺 产能难以释放

  2014年负极材料随着锂电池产量的负增长,销量略有下降。负极材料产能增长过快,已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原来都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尽管近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上升,但新能源汽车受多种因素影响,依旧发展缓慢,负极材料产能难以有较大幅度释放。

  1.7 电极糊:售价在竞争中下降 生产企业效益也在下滑

  2014年炭糊类产品产量为444593吨,同比下降6.90%。普通原料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对电极糊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成本支撑。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疾再现。效益好一点的产品,就一哄而上,导致供需矛盾突出,恶性竞争呈现。

  2 炭素产业下游主要用户情况

  2.1 钢铁

  2014年,全国共生产粗钢8.23亿吨、生铁7.12亿吨、钢材11.26亿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0.89%、0.47%和4.46%。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50.26%。2014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6.58亿吨,同比增长1.65%,高于全国增速;其他企业生产粗钢1.65亿吨,同比下降2.03%。

  从2014年全年平均价格走势情况来看,八大钢材品种平均价格降幅基本在10%左右,其中螺纹钢降幅最大达到12.9%,镀锌板降幅最小为6.78%。

  2.2 电解铝

  电解铝价格围绕在13000元关口,铝厂亏损不断升级,电解铝市场难止跌反弹,更是无法期待其能做出大幅反弹。铝市的下游需求很难获得根本性改善;加之新建产能还在不停上马,这就导致国内铝市供大于求的状况越发加剧,铝价目前仍处于较低水平。

  2.3工业硅

  2014年前三季度随着硅铁出口关税取消,产量放大,碳电极生产企业产销两旺。进入枯水期硅企开工率下降,市场需求不旺,而且价格在下滑。

  2.4 黄磷

  近期黄磷市场基本走稳,由于下游市场略显抵触,黄磷价格上行受阻,开工率较低。进入2015年,一季度黄磷价格小幅上扬,涨幅不大,仅为0.33%。部分企业有降低负荷的计划,所以,未来市场并不乐观。

  2.5 光伏

  目前,在全国光伏产能扩张过快,发展无序,供需失衡的问题非常突出。欧美一些国家已有不少企业倒闭,中国更不能例外,大批企业停产半停产,好多面临倒闭。深度的产业调整、兼并重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6 锂电池

  中国的锂电池产量位居全球第三,约占全球锂电池产量的30%。锂电池产量是有限的,而我国锂电池用负极材料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负极材料用量较大的动力汽车发展缓慢,负极材料的产能在短期内难以释放。近几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还是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其发展。预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3.碳素价格行情

  近期碳素价格行情来自“中国碳素网”。 ,济宁碳素集团突破100亿元现场推进会。

  3.1预焙阳极行情

石墨

  3.2石墨电极行情

石墨

  4 碳素行业发展前景

  炭素行业属于基础原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炭素行业是对石化和煤化工行业的废渣进行深加工再利用,是一项能源二次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炭素材料的理化性能和机械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优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高温状态下的高强度、自润滑性等特征,因此,炭素行业也是一项高科技产业。炭素材料及其制品现已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机械、体育器材、医疗、能源、航空航天、核工业和军事等领域,在国家历次发布的技术发展政策中均被列为重点发展内容。

  虽然目前中国已是炭素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高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有话语权,高科技含量的炭素制品,以及部分领域特殊炭素制品,我们与炭素强国相比还有差距。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是今后行业的发展要务。

  高科技含量炭素制品的研制、开发、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在核工业中,原子反应堆中子减速剂、反射剂,生产同位素用热柱石墨、高温气冷堆石墨、火箭和导弹的喷管喉衬、燃气舵、燃烧室,头锥和防护罩等都是特种石墨制品。去年我国炭素制品产量为800多万吨,而特种石墨制品产量仅为3万吨左右,还有大量靠进口。

  等静压石墨是近年新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炭素材料,在电阻率、弯曲强度、压缩强度等方面都优于高纯石墨,而且由于其特有的各向同性,被广泛用于单晶硅制造、高温气冷堆、机械密封、块孔式热交换器、精密电子仪器加工等新兴领域,吸引了许多炭素企业的目光。上海东洋炭素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程鸿申指出,高纯石墨的平均价格为2万元/吨,利润仅2000元/吨,而等静压石墨的价格在10万元/吨以上,利润至少在2万元/吨以上,极具吸引力。目前中国每年等静压石墨产品的消费量约占全球的1/4,但每年要从国外进口约3/4的产品,受控于国外企业。而且目前这种材料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战略物资,限制对华出口,自力更生开发等静压石墨材料已成为迫切所需。

  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更广。在航天、航空、核工业、高能物理、医疗、交通运输、建筑方面等多领域广泛使用。运动器材中的自行车架、赛艇、皮划艇、滑雪板、滑水板、冲浪板、高尔夫球棍、网球拍、标枪、撑杆跳杆、钓鱼竿、冰球杆等等,都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目前上述运动器材,大量靠进口。

  炭素行业要强化产学研相结合,增加科研力量,防止资金与技术相脱节;适当引进国外关键生产设备及测试仪器,并针对自身原料情况进行消化再吸收;组建中国等静压石墨产业联盟,对生产企业进行合理布局,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生产;打破行业技术垄断,促进企业间技术转让,实现技术互补。

  一些企业表示,在生产高附加值特种产品时,目前除了技术、设备等方面不过关外,国内原料性能的不稳定也是主要障碍。由于渠道分散、厂商繁多,国内石油焦性能参数,如水分含量、金属元素含量、颗粒度都有较大差异,波动范围大,即使是从一家企业购买原料,产品性能差异也很大。为了生产高品质产品,炭素生产企业不得不从国外进口优质原料。对此,业内专家呼吁尽快制订相应标准规范产品供应。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