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如何做到精准

医疗电子

431人已加入

描述

  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

  技术优势

  精准医疗作为下一代诊疗技术,较传统诊疗方法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相比传统诊疗手段,精准医疗具有精准性和便捷性,一方面通过基因测序可以找出癌症的突变基因,从而迅速确定对症药物,省去患者尝试各种治疗方法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基因测序只需要患者的血液甚至唾液,无需传统的病理切片,可以减少诊断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可以预见,精准医疗技术的出现,将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诊疗体验和诊疗效果,发展潜力大。

  精准医疗如何做到精准

  近期的健康网络热词,莫过于“精准医疗”了!因为给它做广告的不仅有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有我们中国的******。这两位大牛,各执掌一方,对东西方国家的影响是举足轻重。

  

  奥巴马于2015年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美国将投入2.15亿美元在精准医疗项目上。该项目将收集至少100万志愿者的基因信息,试图找出基因分析与精准治疗、用药、疾病风险评估、新生儿缺陷评估方面的联系。今年2月,******批示科技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国家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共19位专家组成了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中国将启动精准医疗计划,2030年前将投入600亿。

  

  为什么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都纷纷将目光聚焦在——精准医疗上。又为什么是这个时候提出精准医疗呢?

  首先,生物及医学研究已成为数据密集型科学,整合数据成为该领域当下所面临的机遇。在大数据攻城拔寨的当下,大规模存储并分析基因数据的能力已经具备;其次,基因测序愈发简洁快速化,其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不断提高。总之,在医学生物研究、信息技术与公众态度发生前所未有转变的今天,精准医疗计划的出炉恰逢其时。

  虽然精准医疗本身不是一个新事物,但目前基因技术的发展加上互联网带来的大数据爆发为启动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机会,因此政府开始扶植这个领域。

  

  那么,精准医疗到底是什么呢?

  精准医疗是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医疗定制模式。

  从概念上知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在合理选择病人自己的遗传、分子或细胞学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病人个人的遗传信息(基因组)是精准医疗的支撑基础,借助基因检测技术,更深入、准确、全面的反映疾病的本质特征,直接“定位”疾病的准确缺陷,进而精准用药。

  

  基因检测如何支撑精准医疗?

  在国际与国内的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康康基因联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顺势而为,给百姓提供权威又实惠的基因检测项目,也是积极响应国家“精准医疗”的号召。

  我们的合作实验室——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代表中国承担了人类全基因组研究1%的科研研究,在技术上代表着全国最高水平,求真、务实。推动基因检测的开展,积极响应精准医疗号召,是康康基因的使命与责任。

  

  试想象一下,如果生病去医院,医生在进行疾病症状体征的采集和检测的同时,参考我们康康基因给病人提供的个人基因组的检测报告,给出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既有效又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的治疗方案。如果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寻找合适的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在疾病的恢复期,更可以借助基因检测报告的提示,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食物等,更有利于身体恢复,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精准医疗”。

  临床上用于抗凝的华法林(Warfarin),此药在血栓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情况下广泛使用。近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虽然具有相同症状,但是不同病人对华法林使用的个体差异很大,而这些差异跟病人本身的基因背景有直接的关系,美国FDA在2010年2月修改了华法林的药物说明书,因为剂量的基因特异性,在开具该处方药前,建议对CYP2C9、VKORC1进行基因检测,针对不同的基因类型进行药物剂量调整。

  

  事实上“是药三分毒”,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临床上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康康基因提供的基因检测的前提下,由我们的健康专家根据个体基因数据解读,针对基因的个体用药,对药物的代谢和毒理进行很好的评估,那么就可以达到既有效又安全的理想用药效果。

  基因检测对个人医疗的意义在于,康康基因能提供几乎所有已知的遗传病检测项目,可以了解药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并评估药效,可以了解已知的性状特征,可以对复杂疾病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让健康的人延保健康,让患病的人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治疗更有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