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对汽车电子后装行业影响和启示的详细分析

描述

2017年12月2日,4台被众多黑科技及汽车电子设备武装的“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在深圳首发。这是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智能驾驶公交车的试运行,标志着智能驾驶已经具备了上路条件,甚至让人们感觉到智驾最高级的无人驾驶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同时,智能驾驶作为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汽车电子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产业集合,它的快速发展会给我们汽车电子后装行业带来什么呢?

我们先看看以下两张关于股市行情的资讯报道↓↓↓


索菱股份、路畅科技作为从汽车电子后装行业登陆资本市场的“高富帅”,从传统后装市场转型智能驾驶技术及产品研发后,随着产业行情的逐渐起势,在近几个月时间里得到了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好。

那么,作为更大多数的汽车电子后装企业,又能从智能驾驶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获得什么呢?

这次,AE大嘴相对“主观”的来聊聊智驾发展可能给咱后装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技术创新的利好和存量车消费者教育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多个辅助驾驶技术的逐步融合,从初级辅助驾驶汽车、高级辅助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到最终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低到高顺势发展!

这整个过程包含了整车制造、地图数据、芯片研发、传感器/摄像头供应以及互联网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传统汽车产业链的一次变革,也是各个领域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次机会。

在这样的趋势下,上游厂商纷纷加大了对智能驾驶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这必然推动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迭代。

上游技术创新带给后装市场的利好

后装市场一直以来作为汽车智能终端产品的“试验田”,或者说是能够把相关终端设备更快落地的存在,也将在这股技术创新热潮中受益——在安全辅助驾驶(ADAS)、智能交互、中控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多方面获得更好的技术方案支持,以改变行业当前创新乏力、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当然,这方面创新技术的落地可能不再是打打螺丝就能实现,而是需要有一定实力的汽车电子后装制造企业来承担。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汽车电子后装行业转型发展,从低端走向高端的一次契机。

存量车市场的汽车电子产品普及化教育

截止2017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05亿辆,这给汽车后装市场奠定了庞大的市场基数。但是,我国车主对汽车及相关产品和技术了解不深,对于智能化车载电子产品的需求可以说很多处于“观望”状态,被动接受。

换一句话说没有某些方面的刺激,庞大的基数只是看上去的美好。

然而,随着“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的上路实测,以及整个汽车产业对智能驾驶的推崇,包括与之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将让越来越多的车主对智能驾驶相关产品加深认识、产生兴趣进而更为主动的进行消费。

通过这样的市场“教育”,在大多数存量车还是传统类型汽车的情况下,智能汽车电子产品将获得更好的市场氛围。

智能驾驶

别让“低端”限制了想象力

技术的创新,消费市场的升级给汽车电子后装行业带来可以想象的利好。但是,正如前面提到的,智能汽车电子产品的落地可能不再是打打螺丝就能搞定的事情。

技术含量更高,关联性更丰富的汽车电子产品需要有一定实力的后装企业才能够承担。

作为一直以“低端”形象示人的中国汽车电子后装行业,不能让“低端”限制了想象力,要敢于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尝试和挑战,在产业升级的大基调下提升自身产品的技术含量、保障产品品质才能真正获得智能驾驶产业发展带来的更多利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