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一瞧新兴车企如何布局新型电池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最有“锂”想的技术牛人,超400位锂电材料、设备、电池、Pack、BMS等领域企业CTO、技术/产品/采购工程师、行业技术专家的社群媒体,加入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微信群,入群请加微信:594164069 注明您所在公司主营业务,并附名片。】

对车企而言,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型电池技术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等诸多性能优势,抢先布局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一方面,新型电池技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过长的生效周期,对新车企来说有些得不偿失,此外,前瞻技术的产业化还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12月16日,也被称作“蔚来日”,这一天,蔚来ES8在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上市。

这款万众瞩目的“中国特斯拉”搭载的70千瓦时液冷恒温电池组,采用高能量密度的VDA车规级方壳电芯,循环寿命高达2,000次,配合低至0.29的整车风阻系数,60公里/小时等速最大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NEDC综合工况355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力电池上,蔚来不仅选择国内最先进的锂电独角兽宁德时代作为电芯供应商,还积极布局新型电池技术,仅公开的固态电池专利就有4项。

固态电池,简单来讲就是通过采用固态电解质,提升电压平台,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而另一方面,在固固反应中可以减少气体排放,提升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在众多的新型电池技术中,固态电池被称为最靠谱的下一代锂电技术。

作为人气最高的新兴造车势力和最接近产业化的新型电池技术,蔚来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很容易让人形成“新兴车企就该选择新型电池技术”的观点。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新兴造车势力都如蔚来一般花费大量精力押注下一代电池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对车企而言,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型电池技术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等诸多性能优势,抢先布局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另一方面,新型电池技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过长的生效周期,对新车企来说有些得不偿失,此外,前瞻技术的产业化还具有极高的风险性。

因此,对于新型电池技术,新兴造车势力的选择其实还算保守,即便有所涉及,也是以试探为主,而更多的则是在观望中。

威马汽车首席运营官徐焕新博士就表示,车企对电池技术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一个是能量密度的提高,一个是安全性能的保障。而电池技术是一件比较open的事情,最后鹿死谁手还不确定,威马与一些从事前瞻电池技术的公司合作,更多是属于一种探索性质。

而事实上,在今年10月,曾有消息传出,威马汽车已与辉能科技缔结盟友,并完成了合作备忘录的签署。预计在2018年第一季,共同合作生产全球第一款采用新一代锂陶瓷电池之新能源电动车,并于2018年4月北京车展首发亮相。同时与辉能科技加速合作力道,于2018年合资建构5GWh产能的量产线,预计2019年底完工并开始投入生产。

据悉,辉能科技是***一家锂电池点心供应商。其董事长杨思枏表示,辉能科技从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检验标准:能量密度、充电时间、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着手,研发出新一代锂陶瓷电池,具有充电速度快、安全性强、超高能量密度、优异的高低温操作表现等特点,并可大大降低成本。2020年目标是1000Wh/L,为市面上同类产品的1.4~1.5倍。

对于和辉能科技的合作,徐焕新表示并不知情,即便是有合作,也只是基于探索性质的合作。就目前而言,电池技术还处于一个很开放的状态,未来谁能占据主导地位还很难说,威马汽车会与前瞻性的电池企业展开探索性合作,但不会将自己绑定在某项技术上。目前威马汽车的主要精力还是着眼于当前可以使用的技术。

按照威马汽车规划,明年年初,威马汽车首批产品将在温州工厂实现小批量量产下线,下半年将正式量产。届时,威马汽车将用事实来回应对电池技术的选择。

此外,云度新能源汽车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葆旭东也认为,过早的布局新兴电池技术不是一个好选择。

今年8月底,云度新能源汽车(下简称云度)的首款纯电SUV——云度π1,于云度厂区总装车间正式下线。在动力电池选择上,云度汽车就与比克电池合作,采用高能量密度轻量化设计的18650电池,分为城市版和城际版,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分别为150km和250km。

而对于新型电池技术,葆旭东则认为,一味的追求新技术,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云度会根据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在品质、稳定、性能、成本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去推进现在的产品,与此同时也会对动力电池做诸如轻量化、散热、PACK设计等实用性的研发,而对于特别超前的技术,暂时不会参与研究,因为这意味着高投入和低收益。

葆旭东表示,目前大肆宣扬的新型电池技术也好,先进的无人驾驶也罢,更多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对于市场的短期表现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目前,云度会着眼于2年内的市场需求去投入精力和分配资金。当然,云度会实时关注各种新技术的发展,并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去切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