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及利弊

智能驾驶

14人已加入

描述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自动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在20世纪也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于21世纪初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比如,谷歌无人驾驶汽车于2012年5月获得了美国首个无人驾驶车辆许可证,预计于2015年至2017年进入市场销售。

  无人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

  无人驾驶汽车的特点

  安全稳定

  安全是拉动无人驾驶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每年,驾驶员们的疏忽大意都会导致许多事故。既然驾驶员失误百出,汽车制造商们当然要集中精力设计能确保汽车安全的系统。“无人”驾驶系统种类繁多,其中有些根本算不上“无人”,还有些活像是科幻小说中的东西。

  

  防抱死制动

  防抱死制动系统其实就算无人驾驶系统。虽然防抱死制动器需要驾驶员来操作但该系统仍可作为无人驾驶系统系列的一个代表,因为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部分功能在过去需要驾驶员手动实现。不具备防抱死系统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会被锁死,导致汽车失控侧滑。驾驶没有防抱死系统的汽车时,驾驶员要反复踩踏制动踏板来防止轮胎锁死。而防抱死系统可以代替驾驶员完成这一操作——并且比手动操作效果更好。该系统可以监控轮胎情况,了解轮胎何时即将锁死,并及时做出反应。而且反应时机比驾驶员把握得更加准确。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引领汽车工业朝无人驾驶方向发展的早期技术之一。

  另一种无人驾驶系统是牵引和稳定控制系统。这些系统不太引人注目,通常只有专业驾驶员才会意识到它们发挥的作用。牵引和稳定控制系统比任何驾驶员的反应都灵敏。与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的是,这些系统非常复杂,各系统会协调工作防止车辆失控。

  当汽车即将失控侧滑或翻车时,稳定和牵引控制系统可以探测到险情,并及时启动防止事故发生。这些系统不断读取汽车的行驶方向、速度以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状态。当探测到汽车将要失控并有可能导致翻车时,稳定或牵引控制系统将进行干预。这些系统与驾驶员不同,它们可以对各轮胎单独实施制动,增大或减少动力输出,相比同时对四个轮胎进行操作,这样做通常效果更好。当这些系统正常运行时,可以做出准确反应。相对来说,驾驶员经常会在紧急情况下操作失当,调整过度。

  自动泊车

  车辆损坏的原因,多半不是重大交通事故,而是在泊车时发生的小磕小碰。泊车可能是危险性最低的驾驶操作了,但仍然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虽然有些汽车制造商给车辆加装了后视摄像头和可以测定周围物体距离远近的传感器——甚至还有可以显示汽车四周情况的车载电脑——有的人仍然会一路磕磕碰碰地进入停车位。

  

  无人驾驶汽车

  由于雷克萨斯LS 460L采用了高级泊车导航系统,该车的驾驶员不会再有类似的烦恼。该系统通过车身周围的传感器来将车辆导向停车位(也就是说驾驶者完全不需要手动操作)。当然,该系统还无法做到像《星际迷航》里那样先进。在导航开始前,驾驶者需要找到停车地点,把汽车开到该地点旁边,并使用车载导航显示屏告诉汽车该往哪儿走。停车位需要比车身长2米(LS的车身较长)。自动泊车系统是无人驾驶技术的一大成就。通过该系统,车辆可以像驾驶员那样观察周围环境,及时做出反应并安全地从A点行驶到B点。虽然这项技术还不能让人完全放手,让汽车自动载您回家,但毕竟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无人驾驶汽车的利与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以

  Google公司为代表的一众公司都着手研发其无人驾驶汽车,而随着谷歌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以及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一些事故,自动驾驶成为了一大热点。其背后的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种热点技术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本文将分析自动驾驶技术,并就其技术来探讨无人驾驶的利与弊,并希望针对其弊处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无人驾驶汽车的简介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它通过车载传感器感知路面环境,并通过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自动规划行车路线从而使汽车到达预定目标。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包括了下面的几个方面。

  1.1精确定位和导航系统

  即依靠精准地图的研发以及充分利用卫星导航技术精确定位车辆位置,从而实现汽车的路径规划。例如谷歌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一大优势便是多年积累的谷歌街景地图。

  1.2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或激光测距系统

  自适应巡航控制是一个允许车辆巡航控制系统调整速度以适应交通状况的控制系统。安装在车顶的雷达能够探测前方物体的距离,通过一系列算法来识别路上的潜在威胁。

  1.3车联网系统

  车联网系统是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云数据等实现交互,实现车与公众网络通信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通过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收集车辆、环境、道路的信息,并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信息进行加工计算和共享,从而应用于自动驾驶。

  1.4车道保持系统

  即识别车道线自动调整行驶位置的系统。

  注:还有夜视系统、前置视觉系统、环视系统等系统,在此不一一详述。

  2、无人驾驶汽车的优点

  2.1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24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这一数字在2030年可能达到220万人。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3万人死于交通意外。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大幅降低交通事故数量,为此可能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Eno Centre for Transportation研究显示,如果美国公路上90%的汽车变成无人驾驶汽车,车祸数量将从600万起降至130万起,死亡人数从3.3万人降至1.13万人。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避免一些因为驾驶员的失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并且可以减少酒后驾驶、恶意驾驶等行为的出现。从而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2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通过其控制系统找到最优化的加速、制动、减速方式,有效地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与有害尾气的排放量,更加环保节能。

  2.3缓解交通压力

  首先,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大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因为事故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出现的概率。其次,智能汽车可以通过卫星导航监控实时的路况,从而规划出最优的路线,而不是像现如今出现车辆扎堆的现象。

  2.4让驾驶员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即驾驶员无需再紧张的注视着道路状况,而是可以将这部分时间自由的支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5使老年人、残疾人的移动能力提高

  依靠无人驾驶汽车,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这样的弱势群体也无须担心出行的不便,也有助于社会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6停车场资源不再紧张

  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到达目的地之后自行寻找泊车位,而不再是就近停靠,可以有效缓解商场、酒店、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停车场的压力。

  3、自动驾驶汽车的弊端

  3.1安全性无法充分保证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即:驾驶辅助、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而前三个阶段只是辅助手段,仍然需要驾驶员不同程度的监控参与,倘若完全依靠自动驾驶系统,反而会使事故率提高,而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仍然有较长的路要走,并且需要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

  就现在的科技水平而言,智能系统难以超越人类的判断与认知水平,因此要将驾驶员与乘客的安全完全托付给自动驾驶系统,仍有很大的距离。

  3.2过多依赖于卫星、网络

  无人驾驶技术极大的依赖于卫星导航技术,一旦信号受到干扰甚至中断,无人驾驶就无从谈起,试想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在行进途中无法接受到来自谷歌地图的讯息,岂不是会酿成大祸。

  3.3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方面

  倘若发生了交通事故,那么责任该如何认定?是归因于系统还是归于什么都没有做的驾驶员?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来说明这一点。

  3.4系统的可靠性

  无疑,无人驾驶系统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倘若存在一些漏洞(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否意味着其他人可以通过一些软件侵入并控制你的汽车?那会是一场灾难,你的汽车可能成为别人手中的杀人工具,而恐怖袭击也将防不胜防。

  4、解决的建议

  就安全性方面,我认为即使达到了完全自动驾驶,也应该确保驾驶员可以随时操控汽车,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关闭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应该设有强制快捷关闭的方法。并且要设置一个监督系统来规范自动驾驶系统的行为,倘若判断到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正常行为,立即提示驾驶员并且强制关闭自动驾驶系统。在终端也要建立一个监控所有自动驾驶汽车行为的网络,进一步的进行约束与监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